文 | 盒飯財經 尹磊
編輯 | 王靖
七八月的北京城,夢回八十年代的自行車王國。
自七月初以來,一支編制龐大的銷售聯合部隊從北京城北的昌平、東邊的通州,西至門頭溝,南部大興開始向五四三二環陸續安營扎寨,每個“營帳”后頭擺著數排裹著泡沫棉的“名牌”山地車,從被撕扯開的縫隙里,閃爍著美利X、迪卡X、捷安X等知名自行車品牌。
有人拿著喇叭,一邊徒手組裝剛拆包裝的自行車,一邊隔著已經排成長龍的隊伍,用慷慨的音色喊著,“這邊免費領山地車。”
所有的山地車,全部免費送,薅羊毛的主旋律,此時此刻讓各大行信用卡業務員瞬間化身自行車推廣大使,他們滲透到各個環線的商業廣場,七月至今,一發不可收拾。
龍湖商區的廣場上,近一百臺山地車等待被隊伍長龍領取,唯一的通行證,是辦兩張信用卡,四到六家銀行里,任選兩個拼盤,辦下來一張,發你一個瓶蓋大小印著興業或者廣發……的牌牌,集齊兩枚,就能提車走人。
一些自行車被奇形怪狀地組裝出來,奧森南門的一臺車子,經過一個小時費勁擰完最后一顆螺絲后,車把手裝反,但被毫無察覺地分享到了小紅書。
小紅書是這次薅羊毛活動的勝地,東邊常營、北邊天通苑、東北角的望京多地陸續有諜報傳來,“終于來門頭溝了”“終于來望京了”……筆記里都是一地的自行車和眼巴巴等候的人群,還有響應低碳政策,便民出行的話術漂亮的易拉寶。
而評論區像期待明星的演唱會巡演一樣,翹首期盼辦卡的老師們能趕快在各地開設新站點。
有石景山群眾已經意識到當地可能迎來車滿為患的嚴峻形式,焦慮地稱石景山送車已經持續了一個月,正逼近人手一輛自行車的程度。
而在另一條筆記里,奧森那臺自行車博主在被評論區多番對安裝的糾錯后,赫然醒悟。
信用卡業務員未經過專業自行車組裝輔導,首經貿附近的銷售,一口唐山口音:“我技術忒不行,今天把(自己的)手給弄了。”由于現場工作太忙,銷售會捎帶手幫忙裝車,但只給裝、不會調。
忙碌也在拉長各個站點的活動截止日期,一周的活動被拉長到整個七月,七月的活動被延長到八月,沒人能弄清楚銀行們到底要給北京輸送多少臺自行車。同時,北京到底有多少個站點,對銷售員來說,也是絕口不談。
你如果問北京有幾個領車的點,他們一般會說只此一家,絕無僅有,當晚活動結束。喜大普奔的薅羊毛背后,能嗅到一絲饑餓營銷的心機,還有競爭的硝煙味道。
如果你做過功課,實誠點的銷售,會告訴你各個小隊都在激烈地競賽,“別說告訴你其他點兒在哪,恨不得都掖著藏著呢。”小隊是那些不同的銀行,平安、廣發、光大、興業、中信、民生,還有北京銀行,表面上合作,但都得沖各自的業績。
各個銀行的業績壓力到底有多大?從這場免費送自行車的活動看,只要有薅羊毛的需求在,壓力就一直在。
競合促成了大力出奇跡的效果,山地車在這些密集的站點協力之下,被推成了本季最火爆款,只要你多逛幾個商圈,保不齊就能看到那些鮮紅的免費領自行車橫幅。
而且這些易拉寶上還因地制宜地印著“為推動綠色環保”“為推動小區居民出行”“為推動我廠員工出行”的貼心話術,更到位的是,昌平站點還把領獎位置精準地定位在了“北七家物美一層出口衛生間旁邊”。
排隊辦卡領車的隊伍,15~20分鐘過完一位,只要帶著身份證,現場批卡,現場激活,6個月后可以注銷,有網貸逾期歷史,也不是絕對障礙,在咨詢中,業務老道的昌平業務員安慰說:“花唄逾期也有批的,稍微寬松一點”。不論是排隊的,還是拎著喇叭的,都想把卡辦下來,讓自行車順利轉手,20分鐘內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在雙休日和下班后,人均20分鐘的用時,變得相當漫長,業務員體貼地放了一個牌子讓大家有事可做,牌子上寫:“已成功領取山地車的前一百名客戶,拍照編輯文字轉發朋友圈+業主群者,送價值50元山地車鎖一個”,價值50元的車鎖不是錦上添花,裸車不帶鎖,沒有這把鎖,你車就沒有鎖。
在銷售老兵的拓客鐵律中,這是一套連鎖式的拿捏,在社交媒體上的信用卡銷售傳道真經里,一位銷售老兵推心置腹地講述,“把禮品、活動內容,用圖文的形式展示出來,把最有誘惑力的賣點都拿出來做成展板展架,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他覺得在猶如驚弓之鳥的客戶面前,禮品才是最殺氣騰騰的提煉。
這次各大行拼盤送山地車,在辦卡的每一Part,都深得這些殺氣騰騰的銷售要領,即使在北京40度高溫和暴雨輪番的折磨下,順義的老百姓在帖子里苦苦期盼自行車普惠的到來,石景山的算盤打的東四環蠢蠢欲動。
銷售的絕學,讓信用卡銷售卸下業績包袱的同時,制造了北京城在21世紀某種空前的自行車盛景,比起戶外最火的幾年里所謂的“騎行熱潮”,銀行辦卡真正展現了什么叫自行車自由,比起動輒數萬的閃電、崔克這些酷炫自行車品牌,以及營銷頗為賣力卻收效了了的喜德勝、JAVA、SAVA、速比特等國產品牌,在銀行的白送策略下,信用卡業務員展現了什么叫馬背上打天下的狼性。
這些來自銀行的自行車推廣大使們,即便在北京的暴雨面前,也表現的極其頑強,“雨下的忒大,前面兩天我們還干來著,后面忒大,承受不住了。”北京雨最大的那幾天,室外的很多都停了,但室內的沒有懈怠,信用卡照辦、車照送。
與這些業務員齊心協力的,還有一輛輛從天津自行車廠日夜兼程運車來北京的大卡車。
所有的物流管線,幾乎都由天津某自行車廠出發,最終運到北京城星羅棋布的各個站點。
但沒有一個業務員能說清楚那個天津自行車廠到底叫什么,唯一的線索是,它那也生產飛鴿,這些飛鴿自行車,也在部分辦卡領獎的名單里,而且從多個領過自行車的網友描述,飛鴿似乎是領獎池里少有的幾個非山寨自行車之一。
飛鴿的總部就在天津,2018年的時候給ofo提供6條產線造車,是小黃車重要的生產線之一,而如今,這里似乎再次轉型,成了給各大銀行生產“羊毛”的后方工業基地。
一位東北銷售大哥在聊到一半后,開始坦誠地給自己祛魅,“我這只有飛鴿,就是非常一般的,它不是什么好車“,然而,同樣的問題在其他銷售口中另有說法,“原價2000塊錢的飛鴿,是好車。”
“其他地方送的捷安特、美利達都是貼牌的,還有那個迪卡龍自行車,它也不是迪卡儂的。”銷售解釋說。
那些標著MEIREDI和MEOLIDA的車子,不懂的人乍一看確實很容易念成美利達(MERIDA),而DIKALN雖然英文拼寫和DECATHLON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架不住它念成迪卡儂就是那么順嘴。
而這些山寨車,全都出自天津那間工廠。
銷售稱,這些在直覺上看很像大牌的自行車,都是銀行定制的,市場上沒有賣。“而且我一個辦信用卡的,也不知道天津的廠子到底是怎么運營的”。
這些源頭模糊、身份存疑的車子,在你領取的時候,得不到一點確切的消息,有些人會信口開河,稱是定制車輛、專供車輛,給山寨披上一層外衣。
那這些自行車到底能不能騎?
將近一個月的活動持續時間,也讓領過自行車的逐漸有了反饋,大量吐槽開始和信用卡的傳播鏈條并行,有人抱怨捷安特在官網查不到型號、車子騎一半內胎壞了、車漆也是貼上去的、這種車上路很危險、蹬著比小黃車還累、三無產品、兩百塊都不值、工業垃圾……
比起在網上吐槽,有些人更加“務實”,他自己不要這些“工業垃圾”,就轉手賣出去,出售的文案里寫著“參加單位組織抽獎活動獲得”“560元一輛”“忍痛出讓給有緣人。”
在閑魚上,迪卡龍成了自行車垂類的王者,這個在百度詞條里都沒有存在感的自行車品牌,一夜之間被鋪天蓋地地掛在閑魚上,300元到699元不等。
山地變速、款式時尚,輕便省力、699自提。在北京無數個商區里被免費領走的“工業垃圾”,在閑魚上成為了買家們閉口不談的秘密。
信息的不對稱,讓銀行們給北京提供的自行車自由,最終給二手市場提供了大量山寨自行車訂單。
而這場北京免費領自行車的盛況,比起自行車的推廣,正逐步走向一場看破不說破的薅羊毛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