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刻商業 麥卡
編輯|周燁
京東又起波瀾。
先是京東零售迎來五年來最大組織變革,POP和自營全面打通,后是6月末成立創新零售部,京東拼拼、七鮮超市先后被劃入,近期市場上又出現京東與永輝洽談收購的消息。
8月1日,據雪豹財經社報道,京東近期正與永輝接洽收購事宜,雙方進行了至少一輪初步溝通,暫未達成一致。
雙方分歧點的產生,是因為京東表現得較為強勢,目標是取得永輝的控制權,將其千家線下門店和生鮮供應鏈完整納入京東體系。而永輝創始人兼董事長張軒松更傾向于接受京東的財務投資,以保住公司獨立運營的自主權。
數日后,京東方面回應:“目前沒有這個意向”。永輝超市也表示,沒有被京東收購這回事。
盡管雙方否認,但此事并非捕風捉影。永輝超市成立于2001年,是國內首批將生鮮農產品引進現代超市的流通企業,此后京東于2015年收購永輝10%的股份,并加強雙方在供應鏈管理、O2O等領域的合作。
圖/永輝超市微博
與永輝超市洽談收購,或是京東重啟新零售戰略的一個小水花。近期京東前置倉、七鮮超市、京東拼拼等業務動作頻頻,涉及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線下超市等多領域的布局。
京東押注線下渠道,與2023年增長提速的戰略息息相關。過去數年,京東對增量空間的開拓不足,用戶、業績增長放緩,在電商市場的影響力減弱,其他巨頭還在不斷侵蝕其市場份額。京東使出各種招數,都是在圍繞一個熟悉的夙愿。在線下,京東要再造一個京東。
01 京東重新沖向線下
劉強東作為掌舵者回歸一線后,動作頻頻。
在其指引下,創新零售部成立,整合前置倉、生鮮超市七鮮、社區團購業務京喜拼拼等,交由回歸兩個月的京東老兵閆小兵掌管。據晚點LatePost報道,創新零售部門與京東零售平級,均向京東集團新任CEO許冉匯報。成立一個多月以來,創新零售部經歷了頻繁的調整。
最早傳出消息的是前置倉項目,京東在北京新設2個自營前置倉并已開始運營,此后還將有6個前置倉陸續投入運營。
京東前置倉采取自營模式,依托京東主站和小時購的電商流量,選址在人流量較高的居民區,覆蓋面積為周邊直徑5公里。
與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前置倉平臺不同的是,京東前置倉集合的是主站部分品類,需要用戶“拼單”再按波次配送,送達時間為兩個小時,更像是以提升主站電商履約效率為主要目標。
除了前置倉,京東另一大生鮮電商業務七鮮超市也有新動向。此前京東在財報里表示,七鮮正在做供應鏈測試,一旦得到驗證,便可以擴大規模,甚至是業務范圍。
圖/京東微博
兩個月間,七鮮超市重新開始擴張門店。6月9日,進駐北京右安門王府井購物中心,這也是七鮮超市在華北地區的第31家門店;8月初,進駐天津金隅嘉品Mall購物中心;今年年底,位于北京凱德MALL·大峽谷的門店將正式開業。另外,6月初有消息稱京東正在為七鮮超市招聘營運人才,負責提升營運能力。
七鮮超市對標盒馬,于2018年1月啟動并開出首店,但此后擴張速度一直較為緩慢,還曾在2022年底經歷戰略收縮,僅保留京津冀、大灣區重點區域,整體門店數量降至42家。
同樣經歷過收縮、頹勢盡顯的京喜拼拼業務,也在近期發生調整,進行品牌升級并改名為“京東拼拼”,重新沖刺社區團購賽道。去年底,京喜業務還曾與京東極速版合并。整體而言,創新事業部還是要重拾新業態,解決復制、擴張的問題,讓新業務殺出重圍。同時線上線下的融合、下沉渠道的拓展也必不可少。這一切也是京東搶奪市場份額、彌補有限的線上增量空間的重要看點。
02 重押線下,能解京東之困嗎?
過去一年京東遭遇空前的增長壓力,營收和GMV增速明顯放緩,同比百分比降至個位數,同樣京東的股價也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據其最新財報,2023年一季度營收2430億元人民幣,同比僅增長1.37%。各業務板塊方面,京東零售板塊的營收同比下降2%,達2124億元人民幣;京喜、京東產發、京東國際等新業務板塊營收35億元,同比下降40%。成立創新零售部,頻頻落子線下,是京東尋找新增長點的一塊重要拼圖。
京東圍繞線上線上融合,進行供應鏈的一體化,接入線上平臺、線下門店,再進行數據的打通。前置倉就是典型,一邊在線上提升履約效率、用戶體驗,一邊完善線下場景,以獲得更多訂單。
本質上,京東是一家以供應鏈驅動的公司,規模擴張的最佳途徑就是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過去多年投入重金建立的供應鏈,可以利用到新的業態中,吸引消費者的同時,也降低自己的運營成本。
圖/京東微博
今年3月,京東零售CEO辛利軍確定了2023年京東零售的四大必贏之戰為下沉市場、供應鏈中臺建設、開放生態建設以及同城業務。被放在首位的下沉市場,也是要通過線下店實現的。
京東大盤的增速,很大程度上受下沉用戶的增速影響,但拼多多、淘寶等平臺對低價市場的影響力更大,也讓京東很難獲取核心用戶。
為此過去幾年京東進行了不少模式創新,京喜拼拼便是代表,這一主打優質低價的產品,可以聚焦7億下沉用戶需求,承載了京東觸達更廣泛的下沉市場增量用戶的決心。
集合線下渠道,京東還能拓展新品類,進一步實現規模提升以及消費黏性強化。
京東的用戶增長早已陷入瓶頸,自2022年財報起已不再披露年活用戶數據,但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從日活、月活比重來看,拼多多、淘寶位居前二,占比分別在60%、40%以上,京東僅在26%左右,用戶粘性較低。
京東一直占據優勢的3C家電品類,被拼多多蠶食,而今電商與本地生活服務之間的邊界模糊,美團、抖音等玩家也在侵蝕傳統電商的份額,尤其是次日達的配送時效,削弱了京東物流帶來的優勢。
而線下渠道能讓京東在基本盤的基礎上,拓寬增量空間。近些年,其業務從3C家電,逐步拓展至服飾、餐飲、快消等商品品類,新業態又在超市、生鮮、醫藥等即時零售領域滿足更多樣的剛需。比如京東家電家居業務方面,京東超級體驗店這一線下業態,3C家電只占五分之一,更多面積留給了家居、運動、母嬰品類的商品。
圖/京東微博
不只是京東,放眼整個電商行業,圍繞線下零售的競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阿里重啟收購了銀泰、大潤發等線下零售業務,近期又重啟盒馬的門店擴張、資本投入;拼多多旗下社群團購平臺快團團,在今年初開啟招商;今年3月抖音也低調上線線上超市業務,主營生鮮、日用品等商品。
“線下”將成為刺激京東增長的動力,但也意味著其要與更多玩家正面競爭,以及突破消費疲軟、用戶購買欲降低等大環境的制約。
03 新業務擴張與追利潤并行,京東壓力不小
無論是線上線下供應鏈的搭建,還是品類的全面擴張,京東還需繼續燒錢,但也要考慮一個問題,如何花錢才能更高效地優化業績。
在京東家電家居業務拓展品類的過程中,自營模式較短的鏈條,可以解決線下渠道層級較多導致的層層加價問題,但由于我國地理環境、行政層級較為復雜,京東搭建一條自上而下的自營渠道,成本還是頗高。
如今京東家電專賣店已經有1.7萬間,覆蓋了2.5萬個鄉鎮、60萬個行政村,其中自營模式占比不小。截止2022年末,京東物流自有配送人員達到29萬。2022年京東物流的營業成本達到1273億元,同比增加28.7%。自建供應鏈,還是給京東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線下零售業務也是同理,比如前置倉,主要售賣的是京東主站部分商品,但配送時效需要更快,想要做到同行的半小時送達,成本提升也會相當明顯。
據虎嗅報道,一次內部會議中,劉強東召集高管,痛批整體的組織效率、集團的戰略失焦。他認為,京東應該聚焦成本、效率、體驗等因素,并重拾低價策略,回歸用戶。也就是說,京東既要進行低價的市場競爭策略,又要維持高質量的形象。既要追求效率最大化,又要考慮成本、不能犧牲利潤。
京東的降本增效一直在進行,至今營銷管理費用、研發費用仍在持續下降,也暫時解決了常年利潤微薄的困境。根據財報數據,2022年京東全年收入為10462億元,較2021年增加9.9%;經營利潤為197億元,2021年為41億元。
但京東加碼線下,以增長為主要目標,短期內的戰略投入、業務增長,還是會與利潤提升產生矛盾。回溯京東大力推動京喜拼拼等新業態的2021年,新業務板塊整體虧損超過100億元。同時,戰略上,京東還要在百億補貼中投入大量成本。“多、快、好、省”上對應的任何環節都會影響京東的增長趨勢。
為了解決這一核心矛盾,京東在組織架構、供應鏈運營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在京東零售啟用采銷單元組織改革后,4月中旬京東物流也取消原有的七大區域劃分,將省份作為具體的經營單元,要求加快組織效率。同時,京東也在通過提升供應鏈智能、自動化程度,改善庫存周轉次數、履約費用率。
京東對新零售的戰略聚焦,對創新零售部的重點投入,也是建立在業務收縮的基礎上。此前在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方面進行的試水項目還未走到快速發展期,目前也不再被當作擴大營收的途徑。
當然,京東到底能否吃到新零售這塊誘人的蛋糕,還要看內功的修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