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廣州各區2023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均已公布。
上半年,廣州GDP實現14130.69億元。從GDP總量來看,天河區、黃埔區和越秀區仍以絕對優勢領先。增速方面,增城區、海珠區和白云區以“8字頭”的同比增長領先全市4.7%的平均水平;而花都區則出現了1.2%的負增長,也是唯一一個失速的區域。

三個區增速“8字頭”
上半年的增速三甲被增城、海珠和白云包攬,而三個區域的增長動力各不相同。
增城以8.6%的同比增長拿下增速冠軍,GDP達676.71億元,第二和第三產業增速均實現9%。
這一黑馬的出現歸功于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期內規上先進制造業和規上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分別達到372.57億元和107.37億元,增速為10.6%和23.3%。部分重點產業有超過20%的增長,例如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93.67億元,增速28.3%)和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99.23億元,26.7%)。
這也帶動區內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909.27億元,增長10.2%;其中大中型工業達348.5億元,增速12%。上半年,增城工業投資增長64.6%。
增速第二的海珠則受到數字經濟和都市工業的驅動,GDP達1261.16億元,同比增長8.2%。不得不提的是其第二產業,增速高達22.6%,增加值為269.31億元;第三產業亦有5.1%的增速,達991.30億元。
被視為廣州新增長極的琶洲試驗區上半年完成投資168.57億元,增長22.6%;實現營收1975.05億元。目前,唯品會、阿里巴巴、TCL、小米等20個項目已投產運營,科大訊飛、騰訊、廣商中心等7個項目已封頂。中南鋼鐵總部大樓、愛帛琶洲總部大樓等10個項目也提上動工進程,動工率58.8%。
上半年,海珠高技術制造業產值現價增長12%;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四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44.33億元,增長15%;“四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64.59億元,增長28.5%。
另外,伴隨史上最大規模的第133屆廣交會的舉辦(線下參展企業數量達3.5萬家,累計進館超290萬人次),轄內會展業、旅行社、廣告業和住宿餐飲業分別增長3.5倍、57.7%、16.6%、24.3%。
增速季軍的白云主要依靠交通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241.99億元,增速27.7%,占GDP比重達18.8%。上半年,白云生產總值為1286.86億元,同比增長8%,總量排名從2022年的第六晉升至第四。
大幅增長的出行客流帶動航空運輸業加速提升。上半年,白云的航空客運周轉量為52.76億噸公里,增長1.3倍;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2893.67萬人次,增長1.3倍。期內,白云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長33.3%。
第一梯隊占近五成GDP
天河、黃埔、越秀組成廣州GDP第一梯隊,三區的GDP總和占全市近五成。其中,天河又以明顯的差距拉開后兩者,生產總值3147.30億元,同比增長5.2%。
現代服務業是天河最鮮明的標簽,占區內GDP比重74.5%,上半年實現增加值2345.99億元,增長5.2%;其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8.4%。1-5月,天河規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收增長7%,增速位于前列的有規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6.2%)、規上租賃商務服務業(增長9.1%)和軌道交通(增長13.2%)。
現下天河正加大投資和引資的力度。1-6月,酷狗音樂總部等15個重點項目新開工,帶動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5.55億元、增長15.9%。此外,引進了中建四局城市運營服務、安糧期貨廣東分公司、匯豐保險廣東分公司等500強投資項目5個,以及一德期貨廣州分公司、宏源期貨廣東分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14家。
受項目落地和開發的利好,區內現代服務業中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6.9%;房地產開發同比增長42.1%;商品房銷售面積62.8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6%。
GDP“二把手”黃埔卻遭遇滑鐵盧,GDP增速僅0.8%,達2030.18億元。總量排名第二,但增速倒數第二。
掉隊的是工業生產。上半年,黃埔規上工業總產值4060.79億元,下滑2.8%。盡管官方沒有給出細分數據,但從工廠位于黃埔的廣汽本田的產銷情況就可見一斑。廣汽集團產銷快報顯示,廣汽本田上半年產量達31.85萬輛,同比減少12.97%;銷量達28.99萬輛,減少18.89%。
黃埔工業占全市比重36.4%,其表現也是導致廣州規上工業負增長的重要因素。上半年,廣州汽車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分別下降2.8%和4.4%。
總量第三的越秀GDP實現1846.82億元,同比增長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0.12億元,同比增長11.3%。
和天河相似的是,越秀也以服務業為主,第三產業比重高達97%以上。1-5月,全區規上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3%。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同比分別增長8.9%、8.3%和7.5%。
花都、南沙工業失速
一如黃埔受廣汽本田影響,花都也由于東風日產的下坡而工業失速。1-6月,花都規上工業總產值1048.56億元,同比下降12.1%,相比1-4月同比下降11.3%,降幅仍在擴大。
這也導致花都GDP出現1.2%的負增長,為806.92億元,亦是11個區中唯一的負增長區域。
花都區統計局在簡報中表示,六大產業中,汽車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負增長,不過未列出明確降幅。
東風汽車數據顯示,東風日產上半年累計產量和銷量為34.47萬臺和33.52萬臺,降幅為25.34%和28.02%。對于汽車銷量的滑坡,日產方面將其歸結為以芯片荒為首的零部件供應短缺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
如果僅是銷量失去增速,可能只是一時的市場變動;但一同下滑的還有產量,昭示著汽車行業的轉型。
同樣受困于燃油車的還有南沙區。上半年,南沙規上工業總產值1828.96億元,下滑2.4%。生產總值為1058.35億元,同比增長4.1%。
南沙的主要行業都有明顯下滑:裝備制造業1175.23億元,降幅8.2%;汽車制造業891.33億元,降幅10.1%;化工制造業65.66億元,降幅20.3%;
區內產值第一的廣汽豐田也在此前傳出提前終止約1000名勞務派遣員工合同的消息。上半年,廣汽豐田產量達46.12萬輛,同比降幅6.97%;銷量45.28萬輛,同比降幅9.48%。南沙跟汽車相關的工業產品產量都出現負增長:鋼材下滑36%、汽車下滑7%、汽車發動機下滑3.5%%。
與汽車綁定的地區上半年日子都不太好過——不過也有例外,例如番禺區。
上半年,番禺規上工業總產值1339.86億元,增長13.6%,其中汽車制造576.38億元,同比增長42%;GDP達1236.70億元,同比增長4%。
坐擁廣汽埃安生產基地和廣汽傳祺總部工廠,番禺工業快速增長。在產銷表現上,廣汽埃安和廣汽傳祺均展現出“跑贏大市”的潛力——上半年前者產量達21.67萬輛,增長117.39%,銷量達20.93萬輛,增長108.81%;后者產量達18.18萬輛,增長7.27%,銷量達18.81萬輛,增長8.97%。
不過,廣汽集團的自主品牌“雙子星”尚未成為利潤支柱。截至2022年5月底,廣汽埃安累計凈虧損超37億元。反映在宏觀數據上,則是番禺規上工業企業虧損額增長29.6%至28.04億元,其中以大中型企業虧損最為厲害,虧損額為22.45億元,增加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