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飲品報
導語
一年新開店5萬+,極速拓容的咖啡賽道真的如想象般美好嗎?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7日,咖啡品類近一年新開店52748家。日前,央視財經報道,今年4-6月份,國內咖啡團購訂單量大漲250%,專家預測全國咖啡市場規模2025年將突破1萬億元。
咖啡賽道,一派繁榮的景象。然而,在繁榮的背后,大批咖啡門店倒閉,二手咖啡機堆積如山,又生生撕開了咖啡創業的殘酷一角。
01 和瘋狂增長同期,二手咖啡機“爆倉”了
進入6、7月份,輿論對咖啡創業的態度來了一個“急轉彎”:以往聚焦于行業增長、品牌拓張的視線,明顯轉向了對創業泡沫的分析,其中,二手咖啡機市場成為輿論戳破咖啡創業泡沫的一個重要關鍵詞。
小紅書上,開咖啡店的關鍵詞下,不再是滿屏的“半年回收成本”、“日出500杯”、“年入百萬不是夢”等創業神話,關于“創業失敗”,甚至是“二手咖啡機回收/售賣”的筆記開始大規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圖源: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搜索二手咖啡機,筆記數量已經達到了1萬+篇。一位用戶名為“二手咖啡機”的網友在小紅書筆記中指出:“倉庫成堆的二手咖啡機,證明了咖啡市場的混亂時期到了”,其指出:“最近二手咖啡機收的越來越多,各種咖啡館都在倒閉,有一些連鎖門店也在倒閉……每個倉庫都是滿倉狀態”。
飲Sir從多個二手咖啡機服務商處了解到,從今年3月份起,二手咖啡機市場就明顯活躍起來,具體表現為回收的咖啡機越來越多,品牌越來越全,機器也越來越新。
大量“9成新”的咖啡機流入二手市場,這背后,是咖啡行業隱藏在開店潮背后的閉店潮。
窄門餐眼數據,和一年新開52748門店形成鮮明對比,近一年內,咖啡行業僅有19521家的凈增長量,換言之,有33227家咖啡門店閉店。這意味著,在咖啡開店潮中,有超過60%的門店成為“陪跑”,甚至淪為“炮灰”。
但在二手咖啡機服務商看來,即便目前呈現出“滿倉”甚至是“爆倉”狀態,但二手咖啡機依然“不愁賣”, “流轉速度很快”,究其原因,是“咖啡創業的熱度仍居高不下”。
一位從咖啡連鎖品牌辭職準備在杭州開店的90后小伙表示,二手咖啡機會是他的首選。他明顯地感覺到,和前幾年不一樣,在今年的二手咖啡機市場,經常可以遇到辣媽、黑鷹、諾瓦、畢加索等熱門品牌的“高新”程度二手機,選擇空間很大。
來自二手咖啡機市場、大盤數據等方面的表現反映出,咖啡創業,并沒有想象中美好。咖啡創業,是時候降溫了!
02 咖啡創業,有多少人在陪跑?
過去關掉的3萬多家咖啡門店里,總有一些門店的“陪跑姿勢”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6月初,來自湖南的張先生因為“花15萬元開咖啡店,日入0元”登上熱搜。張先生向媒體透露,他的咖啡店在5月17日開業,上熱搜之前的半個月時間里,有兩天的營業額為0,日均賣出去兩三杯。接受采訪當天,門店只賣出了一杯咖啡。為了堅持下去,張先生當時稱會找一些兼職,來負擔部分日常開銷。
無獨有偶,在小紅書上,有投資30萬3個月倒閉的咖啡店;有開業6天,總營業額600元的獨立小店,甚至還有開業不到半年到急于轉讓的知名品牌加盟店……對于這些創業者來說,在創業的路上,他們見證了繁榮,經歷了崩潰,最終留下的是教訓。
圖源:小紅書截圖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咖啡創業炮灰遍地?
首先,連鎖門店表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獨立小店成為炮灰主力。在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面前,在頭部品牌成為跑馬圈地的過程中,獨立小店率先敗下陣來。和連鎖品牌相比,拼不過價格,比不過名氣,推新落后一步,甚至在口感上也略差一籌的獨立小店,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
究其原因,少了資本支持,組織力、研發力支撐的獨立小店,在營銷、成本議價,以及消費認知度等方面,均處于劣勢地位。
其次,連鎖品牌的“傻瓜式”加盟模式,讓咖啡創業的門檻一降再降,導致咖啡賽道涌進大批“小白”。一位獨立咖啡店老板分享,自己的門店在爆單一個月后來到了“倒閉前夕”。他表示,爆單的時候,店里五六個小伙伴都忙不過來,日均出500-600杯。但最后核算下來,當月門店賠了四五萬,且在爆單后,生意迎來了斷崖式下滑。
對此,該老板總結了幾大原因:一是爆單的來源是團購,利潤微乎其微;二是600杯中,大概有400杯是外賣,加上團購優惠,幾乎屬于賠本賺吆喝;三是新開業的門店,猛然爆出的單量,讓小伙伴們手忙腳亂,顧客體驗并不好;四是以上原因,導致團購活動結束后,門店一下子陷入了冷清,加上房租、人工等成本,核算下來,在“忙到飛起的那個月,我們賠了四五萬”。
而在咖啡賽道上,這家門店并不是個例。對咖啡創業的盲目自信,以及對團購、外賣等經營形式的錯誤認知,導致部分“小白”被加盟品牌割韭菜,被眼前的繁榮迷惑了雙眼。
03 瘋狂的資本,和“頭腦一熱”的創業者
咖啡盲目開店潮的背后,是一群“頭腦一熱”的創業者。近兩年的時間里,飲Sir看到了太多人在選定了咖啡項目之后,才知道選址原來有那么多的學問;才知道辦餐飲門店的營業執照其中有那么多的門道;才真正沉下心去學習咖啡豆的區別……他們用慘痛經驗告訴我們,咖啡店里沒有詩和遠方,只有投入產出比。
但為何咖啡創業的熱度到目前一直居高不下呢?這里,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原因。
一是咖啡店自帶濾鏡,且在資本的催化下,咖啡店的濾鏡持續加深。
從所周知,在年輕人的眼中,咖啡店、奶茶店、烘焙店,是自帶濾鏡的三種餐飲創業形式。特別是近兩年,在資本的熱捧下,咖啡賽道更是加載上了“明星”光環,吸引力不言而喻。
今年,咖啡依然是“融資王”。IT桔子數據顯示,僅在2023年上半年,咖啡相關企業就產生了19筆融資。接下來,資本將繼續助力整個咖啡行業提高影響力。
二是解鎖咖啡新玩法的年輕人,從消費轉向投資
在連鎖品牌的持續教育下,如今的咖啡已經成為年輕人手中的“社交貨幣”,層出不窮的品牌IP聯名、限定新品,更是成為咖啡提升“情緒價值”、“儀式感”、“氛圍感”的超級秘笈,消費熱度帶動創業風潮,是大勢所趨。
三是跨界大佬接二連三的到來,“佐證”了咖啡行業的前景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咖啡成為一個“百搭副業”。僅在2022年,咖啡賽道上就相繼迎來了中國郵政、狗不理包子、李寧、和府撈面、猿輔導、腦白金、飛利浦等重磅跨界選手。在輿論的解讀中,商業大佬齊齊跨界咖啡賽道的動作,成為咖啡行業美好前景的有力佐證。
究根結底,跨界大佬的接連布局,并不意味著咖啡行業遍地黃金;瑞幸萬店規模的風光,難以復刻;爆單的背后,可能是咖啡店在微利中艱難前行……如很多“過來人”在社交平臺上呼吁聲一樣,咖啡創業,理想和現實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競爭持續加劇的當下,行業首先“清算”掉的就是懵懵懂懂撞進咖啡行業的“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