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6氪出海 施憶
編輯|Jason
當地時間8月3日,亞馬遜交出超出市場預期的二季度財報,凈銷售額回歸兩位數增長,各項業務均有不錯表現,顯示出強勁恢復勢頭。
二季度亞馬遜凈銷售額 1344億美元,同比增長11%,回歸兩位數增長;凈收入6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達20億美元(主要由于投資電動汽車 Rivian 導致的虧損)。
大刀闊斧裁員后降本增效成果顯現、AI 革命提振預期、行業增長勢頭修復,近期谷歌、Meta、微軟、Uber 等公司均在財報季交出了不錯的答卷。對接下來的業績亞馬遜也有著高昂預期,預計三季度凈收入區間為1380-1430億美元,同比增速9%-13%,頗有可能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具體到亞馬遜的各項業務,二季度收入基本都有不錯增長:
- 線上店鋪收入(含產品和數字媒體內容)529.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增速持續恢復;
- 實體店鋪收入50.2億美元,同比增長6%;
- 第三方賣家服務收入(包括傭金、物流配送費用等)323.3億美元,同比增長18%;
- 訂閱服務收入(包括 Amazon Prime 會員、視頻、有聲書等會員費用)98.9億美元,同比增長14%;
- 廣告收入106.8億美元,同比增長22%;
- AWS 收入221.4億美元,同比增長12%。
Temu、SHEIN、TikTok Shop 等新老電商平臺來勢洶洶,頗有圍剿巨頭的氣勢,但從最新財報來看亞馬遜電商業務已有復蘇跡象,在物流等基礎設施端也有他平臺短期所不能及的優勢。
亞馬遜稱7月份的 Prime Day 會員日活動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the biggest Prime Day ever),“Prime 會員共計購買了超過3.75億件商品”。亞馬遜 CFO Brian Olsavsky 在電話會中也表示,北美市場和全球市場的宏觀經濟指標有所恢復,通脹有所緩解,尤其體現在燃油價格、線路運輸費率、海運和鐵路費率;不過消費者仍在降低消費,追求物有所值。
物流則是亞馬遜電商業務提效的重點之一。在財報電話會中亞馬遜 CEO Andy Jassy 著重提及了公司在物流網絡領域的降本增效舉措,履約網絡從“一個全國性網絡轉變為八個獨立區域,各自服務于較小的地理區域,每個地區都有大量庫存選擇,使產品更快、更便宜地送達客戶手中”,使得“在美國六十個大城市地區,超過一半的 Prime 會員訂單在當天或第二天到達”。
不過,增速放緩的 AWS 和尚未有突出表現的AI業務,成為亞馬遜這份亮眼財報的陰影。前者作為亞馬遜重要收入來源,本季度增速創下新低。Jassy 將其描述為“隨著客戶開始從成本優化轉向新工作部署,AWS增長趨于穩定”。另外亞馬遜也推出了 AI 平臺 Amazon Bedrock、工具應用 CodeWhisperer 等加入 AI 競賽,但目前還未對業務有更多反哺表現。
財報發布后,亞馬遜股價盤后交易漲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