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習記者 朱簞
涉嫌在美國的行賄案被免于起訴后,富力地產聯合創始人、總裁張力于7月中旬回到國內,并在近期首次公開現身。
張力此次出席活動,是為富力地產旗下一家新開的醫院站臺,他并未發言,只現身了合照環節。富力地產另一位創始人、董事長李思廉則代表公司致辭。
看起來,張力與李思廉兩位地產大佬共同出席的活動,與他們的地產主業并無關聯,但這家醫院卻是富力在醫療康養領域的重大投資。
這是一家位于廣州番禺的國際醫院,富力方面宣稱,“歷時七年打造、總投資30億元”。根據規劃,富力醫院的定位為高端醫療機構,醫院的重點發展方向包括腫瘤、心臟、大內科、大外科和婦兒五大中心和一系列專業特色科室。
對于接下來在醫療大健康行業的投資計劃,截至發稿,富力方面并未回復界面新聞的置評。
富力在醫療養老領域早有布局。
從2014年開始,富力在旗下的一些高端社區試水建設具有康復功能的小型醫院。第二年,作為樓盤配套,富力與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合作,建立了一個綜合性醫療機構。隨后,富力開始在醫療養老項目逐漸發力。
2019年,富力曾創建“富力頤安”作為康養產業的獨立品牌。2021年,富力頤安推出廣州國際頤養社區,定位為高端康養綜合體,是富力集團在華南布局的首個高端康養項目。
富力醫療健康產業管理公司總經理莊啟明在2021年曾提到,富力醫療健康產業將布局全國重點城市及片區,建立新型高端、國際化醫院,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他認為,醫療大健康項目在富力集團的整體業務板塊中“絕對是一個朝陽產業,并且未來會大力發展”。
近年來,不少房企都曾在醫養領域展開布局,以期尋求新的盈利點、與地產業協同發展。但伴隨著地產行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房企的醫養業務實際上并不能為其提供足夠的發展動力。
除了富力集團,不少房地產企業也曾大舉進軍醫療大健康行業。
奧園集團在2020年收購京漢置業股份并更名為奧園美谷,投身醫美賽道,其主旨是打通醫美行業上下游產業鏈,致力成為國內醫美生態集成商。
從2021年開始,奧園美谷加速剝離其房地產業務,進行股權轉讓的同時并購醫美服務機構,在2022年上半年完全剝離房地產業務。
在股權轉讓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其大股東奧園集團及關聯公司的債務影響,奧園美谷在今年4月14日至5月23日的40天的時間內收到了信達資產廣東分公司9封訴狀,涉及金額合計18.92億元,奧園美谷已計提預計負債14.8億元。
奧園美谷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3.56億元,同比下降14.66%;凈虧損15.83億元,歸母凈資產-1.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3.85%。
信達資產的訴訟給奧園美谷的業績造成了更大巨大影響,負值凈資產也觸發了深交所退市的相關規定。今年5月5日起,奧園美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奧園美谷變更為*ST美谷。
佳兆業也曾期望通過切入健康醫療領域與地產主業形成協調效應。旗下的港股平臺佳兆業健康原本想進入以口腔上下游為產業鏈的醫療器械體系,以醫養、康養結合的醫療服務體系,三大體系相互協同,形成閉環。
但從財務數據來看,佳兆業健康近些年的經營情況并不理想,股東利潤持續虧損。2018年-2020年連續虧損幾千萬,到了2022年上半年,虧損已接近億元。
近日受外界關注的姚振華旗下的寶能集團,對于投身醫療大健康行業也有著不小的野心。
寶能集團官網上仍有著“未來5-10年將在全國興建30家以上大型三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及高端醫養結合健康城項目”的目標。近年來,寶能在深圳、西安、南寧、萬寧等城市均有投資大健康項目。
寶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壽,在2020年以15.5億元接盤廣州黃埔萬達國際醫院用地,作為寶能廣州國際總醫院的建設用地。
該項目是前海人壽在廣州投資建設的第二家醫療機構。先前,位于增城的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已于2019年開業試運營。
在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房企積極投身大健康產業,其初衷主要是希望借助多元業務尋求新的增長點,與地產主業產生協同效應,為后續醫療地產、養老地產項目鋪路。
富力莊啟明曾在采訪中表示:在醫療養老項目服務、品牌做好以及開發布局正確的情況下,富力養老項目未來整體回報不亞于酒店資產,可能比酒店還好。
按照他的說法,未來五年到十年養老行業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富力醫療健康目前正搶占先機進入市場,“以后建造養老項目成本會越來越高,進入壁壘也會越高。”
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也曾表示,將協同人壽保險、養老產業,與健康醫療形成有效協同。
但在實際效果上,大健康業務并沒有提供較大的利潤貢獻,特別是目前地產行業發展處于下行階段,許多企業更是無力為多元化業務買單。
富力地產已經連續兩年陷入虧損,2021年和2022年兩年累計虧損達到322億,同時還存在多條被執行人及失信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超81億元。
就連剛試營業不久的廣州富力醫院也有股權被凍結。
據天眼查app顯示,廣州富力國際醫院有限公司被凍結股權數額為4820萬元,這部分股權,對應的正是富力地產直接持有的48.2%股權。另外51.8%的股權由廣州富泰投資持有,這家公司早前的法人是李思廉,今年3月變更為莊啟明。
一位接近富力地產人士向界面新聞感嘆,“如果當初不跨界投資,如今把建醫院的30億拿來緩解地產公司的運營、債務,或許還能讓公司經營更正常些”。
奧園美谷的大股東奧園集團為盡快完成債務重組,在前不久也出售了物業板塊奧園健康的控股權。
寶能集團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2021年以來,寶能的資金鏈斷裂,出現了兌付逾期、裁員、拖欠工資及社保等連鎖反應,目前累計被執行近400億元,旗下的房地產業務也不得不多次出售資產來擺脫資金困境。
曾經資本市場的“野蠻人”姚振華近日也因欠薪被前員工追討。
這些房企早前布局大健康業務的一個重要原因,都是為了方便其進行產業勾地。富力、佳兆業就分別是廣州和深圳的舊改大戶,奧園也在華南有不少舊改項目。
佳兆業高管曾直言不諱表示,憑借多元化的業務板塊,公司中標舊改項目的幾率更大。
業內人士也認為,盲目的多元化會給房企帶來一定的風險,企業還是不能偏離地產行業的主線。不過大健康領域仍然是由房子、生活、人群衍生出來的需求,許多社區還在增加康養配套,與地產主業形成聯動。
雖然看著前景不錯,但與房企所處的發展階段息息相關。
在房地產行情好、地產公司盈利高的時候,他們可以為幾億、甚至幾十億的新業務投入買單,但如今行業發展面臨挑戰,早前跨界的多元業務反而成為壓在企業身上的沉重包袱,尤其是對這些出險房企而言。
從富力新開業醫院的定位來看,仍是將醫養布局在高端養老和醫療方面,但過高的消費門檻讓大部分普通人難以接受,消費需求和動力不足會導致他們的大健康業務成果不盡如人意。
尤其是在地產主業深陷債務危機的背景下,房企已沒有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投向新領域,房企未來只能是減少跨界布局,僅專注與地產主業協同發展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