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持續“買買買”后,中國移動(600941.SH)投資了一家教育公司。
8月1日,K12教育信息化平臺學科網宣布,引入中國移動旗下中移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移資本)戰略投資,投資完成后,中移資本持股占比21.98%,成為學科網第三大股東。
學科網是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鳳凰傳媒,601928.SH)旗下的數字教育內容企業,創辦于2004年。圍繞“課前、課中、課后”,為學校及教師提供數字化教育內容資源和信息化服務。
學科網旗下產品包括提供中小學全科資源的網校通、組卷閱卷的e卷通、備授課一體化的e課堂,以及針對教師基本技能提升、職業發展的視頻課程類產品AI研修等。
2022年,學科網新增K12理化生仿真實驗、課后服務和中職服務等產品,新增閱卷功能,集成AI學科個性化報告服務,產品線逐漸形成矩陣式發展。
據鳳凰傳媒財報顯示,學科網2022年營收3.78億元,同比增長 20.2%,其中C端收入9655萬元,同比增長27.63%。凈利潤6598萬元,同比增長47.84%。
關于這筆投資,中國移動表示其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重要部署,進一步激發教育數字化領域“生態紅利”。
中國移動還表示,旗下多家公司正與學科網在智慧教育、智慧校園、智慧家校、智慧學習等多領域開展業務合作,推進產投協同。
智慧教育標的公司眾多,中國移動為何選中學科網?
這不得不提到學科網的控股公司鳳凰傳媒。為了擺脫傳統教育出版商的身份,向教育綜合運營商轉變,鳳凰傳媒于2015年5月收購學科網,作價3897萬元。
同年,學科網還吸引了好未來(NYSE:TAL)入股,投資金額3000萬美元。入股之后,鳳凰傳媒持股35.22%,好未來持股32%,學科網創始團隊持股32.78%。據36Kr報道,彼時學科網的估值已近億美元。
在未來發展上,鳳凰傳媒曾在2021年報中稱,將推進學科網獨立上市。
此后數年,學科網未出現公開層面的融資動作,對外發聲也相對較少。直到今年,學科網母公司鳳凰傳媒與中國移動有了大手筆的合作。
2023年2月7日,中移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移投資)稱,擬受讓鳳凰傳媒10%股權,將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交易價格7.73元/股,交易總價高達19.67億元。這是繼7億元入股東方航空后,中國移動再一次在資本市場上的重大動作。
兩個月后,鳳凰傳媒與中國移動公布《戰略合作協議》。鳳凰傳媒在公告中稱:中移投資應盡力協調中移通信等關聯方與鳳凰傳媒開展業務戰略合作,推動文化數字出版、智慧教育與5G、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融合。
其中,智慧教育的落地一部分是在K12教育領域,針對政府、學校、師生需求,開發運營數字教育產品與服務,其主要載體即為學科網。
近年來,中國移動的投資手筆相當闊綽,單是旗下中移資本,累計投資項目就有70余個,投資規模超800億元,在管資產規模超2300億元,投資收益對中國移動每年利潤貢獻超130億元。
投資領域覆蓋廣泛,譬如視頻內容領域的芒果超媒、大安防生態的大華股份、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產業的啟明星辰、交通領域的東方航空、金融業的浦發銀行、以及提供智能語音技術和產品的科大訊飛等。
中國移動投資的教育公司并不多。曾于2016年4月,投資了一家廣州本土的職業技能培訓教育公司——邢帥教育,該公司創始人邢帥曾公開表示,選擇中國移動是看中其渠道資源,與中移動旗下“咪咕學堂”、“和教育”展開渠道合作。
中移投資公司董事張軍曾對外提到中國移動的投資秘籍:“主要的評價標準是其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以及商業模式是否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乘著政策東風,教育信息化如今被各大教育公司視為重大轉型方向,黨的二十大也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黨代會報告。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預測,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已于2021年達到5000億。
賽道內競爭激烈。除了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作業幫等這批教培巨頭外,還有老牌教育信息化玩家,如視源股份(002841.SZ)旗下希沃、鴻合科技(002955.SZ)等。此外,華為、聯想(00992.HK)、TCL(000100.SZ)等硬件廠商憑借技術和渠道優勢強勢入局。
憑借鳳凰傳媒在教材教輔領域的數字資源,中國移動在教育信息化技術、產品和渠道領域的優勢,學科網或將在教育信息化賽道贏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