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真故研究室 鄭思芳 林秋藝
編輯|龔正 馬路
7月27日起,京津冀地區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多日遭遇持續強降雨。災情之下,最怕水的環京津冀圖書出版行業受災嚴重,初步估計損失或達百億碼洋。
過去幾年,北京有大量的圖書出版企業、受紓解政策等調控影響,將倉儲、印刷等業務外遷至涿州、廊坊、天津等地,形成了環京產業帶。當洪水來襲,來不及轉移的圖書,卻受災最慘。本就利潤微薄的圖書出版行業,正被滔滔洪水架在火上烤。
01、洪水淹書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楊兆本應該看著倉庫里這一批圖書成功交付,但現在他和同事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書被泡在水里。
7月31日,位于拒馬河下游的河北保定涿州市宣布,市內所有河流啟動紅色預警,防洪進入緊急狀態。晚間,就職于中圖網的楊兆和同事們接到了泄洪通知。
中圖網是一家尾貨書店電商平臺,它的倉庫位于涿州市西南物流中心,占地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該物流中心是環京地區最大的圖書物流園區,百余家書企將此作為倉庫和物流中轉的樞紐。
因為靠近城區,地勢較高,洪水來得比旁邊的鄉村更遲一些。中圖網庫房工作人員在上午前就已分工組織應急小組,緊急采購了2000只編織袋裝填沙子。直至中午前,他們還將洪水擋在庫房之外。
8月1日下午15時,洪水穿墻而過,涌進整片園區,水勢迅猛頃刻淹沒了庫房半米深以上。
“原本大家都是來救書的,沒想到水越來越高。當下最急的問題是先把辦公樓里的幾十位同事先解救出來,在場的人都打過很多救援電話,網上也公布了很多的救援電話,但是基本上都是打不通和占線,可能需要這種幫助的太多了。”楊兆表示。
當日晚間,中圖網發布求救信息,水位仍在上升且受附近膠帶廠泄漏的有毒氣體影響,幾十名工作人員只能被困原地等待救援。
一時之間,各大圖書群、書友群緊急擴散有關皮劃艇、防毒面罩、救援的消息。凌晨時分,經過三個小時等待救援,困在庫房辦公區的人員被救走4位(小孩和孕婦),其余被困人員身體狀況尚無異常。截至8月2日上午,全部被困人員均被救出。
中圖網總經理黃平向《真故研究室》表示,中圖網在此倉庫里有400多萬冊圖書,現在還無法估算經濟損失,進水和不進水造成的損失是數量級的差別,一旦進水就可能造成幾千萬的經濟損失。
圖|中圖網倉庫內圖
與涿州一樣,同樣位于北京洪水下游的固安也受了災。
8月1日下午5時許,北京林靜軒圖書有限公司的員工徐先玲,將一則朋友庫房免費供周轉的信息轉發到群里。庫房面積達10萬平方米,她原本希望幫到有需要的同行,當時這里尚未被洪水淹沒。
沒想到到了晚上11時左右,人在固安的她接到了決堤通知,庫房成了未知數(最后經確認,該庫房逃過了此劫)。這是60多歲的她,第一次真正感到恐懼。
圖書行業依賴于長期經營,從業者在生意上習慣抱團取暖。天問求索圖書負責人袁牧歌和集文天下的負責人周大衛是徐先玲的老友,三人一起在圖書行業闖蕩多年,業務上互相扶持至今。
天問求索的庫房在涿州市碼頭鎮西劉莊村,占地2600平方米的庫房,存放了上億元碼洋(全部圖書定價總額)的圖書。一天時間不到,全部被淹,水位高到了2米多。
就在庫房被淹的3天前,袁牧歌還在濟南參加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想趁此機會多結交一些客戶,為裝得滿滿當當的庫房減減負。她怎么也沒有想到,突如其來的洪水讓庫房遭受了滅頂之災。展會還未結束,袁牧歌提前回到了涿州。
早上,庫房門口積水僅有10厘米高,到了下午,水位已經能夠淹沒半個車身,很快便沖進了庫房。那里堆放著袁牧歌的全部身家、14年創業的心血。
8月1日,《真故研究室》通過微信聯系袁牧歌時,她的信號總是斷斷續續。直到傍晚,她回復:已在安置點住下,村里斷水、斷電、斷網,她聯系外界很不方便。
而周大衛的集文天下,庫房在西南物流園區內,占地面積5700多平方米,里面存放了1.4億元碼洋的圖書。洪水涌來,倉庫地面上價值2500萬、打包好等待發貨的圖書,在短短一小時之內變得一文不值。
對于浸泡后的圖書,周大衛表示:只能當垃圾處理,連收廢品的都不會要的。
而他們只是此次環京津冀圖書產業受災的一個縮影。
圖|洪水淹入庫房
02、環京圖書產業帶
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也是圖書出版中心。公開資料顯示,全國有580多家出版社,其中北京的出版社就占到了219家,這里匯集了從中央級出版企業到市屬及其它民營各類出版社資源。
以圖書出版為圓心,北京一度形成了出版印刷、倉儲、物流等上下游產業鏈,行業吸納數萬人就業。早在2015年時,該行業產值就達到了786億元。
本來這些行業以前大多集中在北京地域,倉庫方面則多集中在北京西部地勢較高的房山或豐臺、大興,但轉折點發生在了2017年前后。
當時,北京開始逐漸啟動新一輪疏解整治促提升戰略。同時,北京的環境及消防隱患整治等,也將壓力傳導給了印刷及紙制品倉儲行業,后者被認為存在污染等各類隱患。
多項因素之下,北京區域內的圖書出版相關行業陸續啟動外遷,外遷地從較近的廊坊(永清縣)、涿州、滄州(肅寧縣)、到較遠的山東泰安,甚至江蘇的南通,都有布局。
在北京圖書出版的“外溢”和“滋潤”之下,一條環京津冀圖書出版產業帶逐漸形成。
圖|環京津冀圖書產業帶
目前公開資料上,討論比較多、算比較靠前的外遷者,當屬讀庫。這是一家命途多舛的企業。
早在2012年7月21日,讀庫在北京房山的倉庫就遭受特大暴雨的沖擊,近8成的庫存被沖走,其余2成被泥水浸泡后也成了廢紙。
2019年的冬天,“因不可抗力的因素”,讀庫將庫房從北京搬到了南通。當年的11月4日,讀庫一篇發在公眾號上的“來自讀庫的求助”文章,成了當年的10萬+。
文章中,讀庫“求助”讀者捐款,以完成“第六次易址”和重建5000平米庫區。在這篇文章之下,許多讀者依依惜別的留言令人動容。
圖|讀庫第六次搬遷的求助文章
2017年,有北京市最大圖書物流企業之稱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其40余萬平方米的庫房,也全面啟動拆除騰退。
它原來的地址位于豐臺區花鄉榆樹莊村,在當地從2000年扎根算起已有17個年頭,主要為圖書和服裝企業提供倉儲、管理、分揀、配送等物流服務,每年圖書進出庫碼洋總量占當時全北京市的40%至50%。
搬遷的原因主要是“騰籠換鳥”。2018年6月,該中心基本搬到了房山和涿州,騰出來的地讓給了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的建設。
作為離北京最近、也是最沒啥存在感的直轄市天津,面對北京圖書出版行業的外溢,則奉為至寶。
2020年9月,天津市印刷技術協會發布信息稱,截至當時,北京共有54家書刊印刷企業遷入天津,主要集中在寶坻,這當中有不少承接中央機關雜志、重大文獻題材的央企。
該協會評價,“這給天津印刷業帶來了新技術、新理念、新市場”,改變了原先產值不高、上規模企業屈指可數的天津書刊印刷業。
其中,該協會有一條信息的披露頗令人玩味。為了保障遷入企業經營發展,該協會稱,“積極與政府有關部門協商,確定63家保障性印刷企業,可以在重污染天氣時不停產”。環保為產業發展開了綠燈,可見當地決心有多強。
到了2021年9月中旬,北京乃至整個華北最大的“書庫”,位于北京房山區青龍湖鎮的“全國圖書館采配基地”,在15天之內遷至山東泰安,成為行業一大標志性事件。
有網友銳評,至此,圖書行業被北京“嫌棄的一生”告一段落。另一面,圖書出版行業也以自己微薄的利潤,貢獻起了環京津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僅以這次受水害嚴重的涿州為例,當地西南物流園三個園區庫房加起來有20余萬立方米,在2021年圖書品類年吞吐量超過200億碼洋。而2022年全國圖書零售碼洋是近900億元,可見涿州的權重。
在滄州肅寧縣,據當地公布,2023年當地的圖書出版企業有128家,年產值已經達到50億元。而當地公布的、可查到的2021年GDP僅為146.1億元。
在廊坊永清縣,據2022年官方公布,當地已有100余家出版倉儲企業齊聚該縣,圖書總存儲量超過10億冊,吸納就業近1萬人,永清圖書產業占全國圖書館配份額30%以上,占京津冀館配份額50%以上。
可以說,昔日的繁華有多絢爛,現在一場大雨下的損失就有多重。
03、不堪風雨的圖書行業
在數字閱讀時興的當下,圖書出版行業某種程度上已經淪為古典行業。與其它如火如荼的新興行業相比,借用該行業從業者的話說,就是活細、錢少、事兒多,因而在吸引人才的魅力值上有限。
近幾年,我國的圖書出版業在營收端總體處于下降態勢。在這個行業里打拼的,只有少數頭部,多數為中小企業。
從2022年28家在A股上市的出版企業財報來看該行業的特征,就是營收規模可能很大,但凈利潤表現中位數多數在10%上下,不算高,賺的是辛苦錢。
比如營收排名榜首的鳳凰傳媒,2022年營收達到了135.96億元,但凈利潤率只有15.31%%,合20.82億元。排名第二的中南傳媒,2022年營收達到了124.65億元,凈利潤只有13.99億元,凈利潤率為11.23%。
從營收規模來看,28家上市公司中,7家公司營收在百億之上;5家營收在60到100億元之間;10家營收在10-30億元之間;其余6家都在10億以下。
而凈利潤層面,只有7家位列10-20億元之間;10家位列1-10億元之間;8家位于1億元以下;還有2家凈利潤虧損。
圖|2022年28家上市的出版業公司年報
今年以來,受AIGC等行情影響,圖書出版業以自己擁有的版權資源,迎來了一波行情上漲,這個弱勢行業終于因技術創新迎來了一波曙光。
但沒想到的是,來自北方“七下八上”的雨季給這波行情澆了一桶冷水。
現在,市場比較關心的是,此次受災,接下來幾個季度圖書是否會漲價?
《真故研究室》從多個圖書出版企業了解到,在涿州建倉的、不管是圖書公司、還是館配公司多沒有投保。
據集文天下的周大衛透露,在2019年時,他為庫房購買過一次保險,但在保險期滿、即將續保時,保險公司附加了許多新要求,要求提高保險費。
一是,庫房環境不滿足保險公司的標準;二是,此前附近一個別人的庫房著火,保險公司賠付了大筆賠償款,心有芥蒂,不愿再承保。
這種情況下或不在少數,確實利潤微薄,很多圖書公司沒有一個像樣的庫房。這或許意味著此次洪災,這些書商老板們多年的心血可能真的要付諸東流。
部分書商老板們表示,希望上游的供應商能減免貨款或延長付款時間,下游的客戶能盡快把貨款結清,共同渡過難關。
至于是否漲價,可能還得看大眾零售市場的景氣度,畢竟書對很多人來說,不是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