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在華合資生產聚氨酯原料20年后,巴斯夫和亨斯邁計劃告別該模式。
巴斯夫和亨斯邁近日發布聯合聲明稱,將對合資企業上海聯恒異氰酸酯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聯恒)實施拆分,該合資公司在上海化工園擁有MDI生產裝置。MDI是生產高分子材料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后者廣泛應用于汽車、建筑、家電等行業。
亨斯邁在8月2日提供給界面新聞的回復中稱,各方已于今年7月28日簽訂資產轉讓協議,拆分工作正在進行中,新的組織架構尚在準備中,預計今年四季度生效,具體生效時間取決于監管部門的批準、許可和其它例行條件。
成立于2003年的上海聯恒為中外合資企業,兩家外方股東巴斯夫和亨斯邁各持股35%,共合計持股70%;剩余30%股份由三家中方股東持有,分別為上海華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華誼)、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氯堿化工)和中國石化上海高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稱高橋石化)。
巴斯夫和亨斯邁原計劃各自在中國布局MDI工廠,但當時的政策只允許建立一家MDI工廠,因此相關部門建議巴斯夫和亨斯邁通過合資方式建立上海聯恒,共同運營MDI生產裝置。
上海聯恒在2006年啟動第一套MDI生產裝置,并于2018年建造第二套MDI生產裝置,目前MDI年產能為59萬噸。
根據萬華化學(600309.SH)的統計,截至去年底,國內共有四家企業擁有MDI生產能力,總產能429萬噸,上海聯恒是排名第三的生產商。萬華化學為全球最大的MDI供應商,占據約三成的市場份額。
巴斯夫和亨斯邁在生產運營策略等方面有所不同,共享MDI生產裝置不可避免會影響各自的靈活性,在政策允許以及生產設備成熟的條件下,分拆事宜被兩家公司納入議事日程。
亨斯邁在前述回復中稱,在上海聯恒兩套MDI生產裝置同時投入運營的那一刻起,該公司的資產拆分計劃就已開始。
“該項拆分讓亨斯邁能更好地將生產與目標下游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為產品組合提升和價值創造提供更大的靈活性?!焙嗨惯~稱。
巴斯夫在8月2日提供給界面新聞的回復中也提及,2018年第二期MDI裝置投產后,上海聯恒的重組成為可能。
這家全球營收規模最大的化工集團表示,拆分后,新的組織架構將使巴斯夫與合作伙伴上海華誼和高橋石化進一步發展在上海的MDI業務,同時更有效地服務該地區的客戶。
上海聯恒所生產的MDI,此前分別提供給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和上海亨斯邁聚氨酯有限公司,作為生產原料。前者由巴斯夫、上海華誼和高橋石化合資組建,后者由亨斯邁和氯堿化工共同持股。
根據分拆計劃,巴斯夫和亨斯邁將各自獨立運營原屬于上海聯恒的MDI工廠。
其中,巴斯夫、上海華誼和高橋石化將接管2006年開始商業化生產的MDI生產裝置,以及2018年新增的氯化氫回收裝置。亨斯邁與氯堿化工將擁有并運營2018年新增的MDI生產裝置,同時包括用于生產前體苯胺和硝基苯的裝置。
金聯創聚氨酯分析師蔣翼宇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此次拆分后,上海聯恒年產59萬噸MDI裝置的總產能不變,因此不會對國內MDI整體產能造成影響。
巴斯夫稱,在上海聯恒重組后,該公司全球范圍的MDI產能將達到190萬噸左右。巴斯夫在中國重慶、韓國麗水、比利時安特衛普、美國蓋斯馬設有MDI生產基地。除上海工廠外,亨斯邁在荷蘭鹿特丹和美國蓋斯馬擁有MDI生產裝置。
巴斯夫和亨斯邁均為全球化工領域的巨頭。亨斯邁成立于1970年,總部位于美國,主營業務包括精細化學品和特種化學品。
2022年,巴斯夫和亨斯邁的營收分別為873億歐元(約合6894億元人民幣)和80億美元(約合574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