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8月1日,國聯證券(601456.SH)發布公告稱,經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準,國聯證券控股子公司中融基金的名稱變更為“國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聯基金”),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完成,并取得了新的營業執照。

今年2月,國聯證券發布公告宣布,擬通過摘牌方式收購中融信托所持有中融基金51%股權。不久后,國聯證券與上海融晟簽署相關協議,國聯證券收購中融基金股權比例改為75.5%。
4月21日,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了《關于核準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批復》,核準國聯證券成為中融基金主要股東,核準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中融基金實際控制人,對國聯證券依法受讓中融基金56625萬元出資(占注冊資本比例75.5%)無異議。
5月5日,中融基金變更股東信息獲核準。變更后,國聯證券持有該公司股權的比例為75.5%,中融基金正式成為國聯證券的控股子公司。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聯基金(原“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冊資本為7.5億元,國聯證券和上海融晟持股比例分別為75.5%和24.5%。截至2023年6月30日,國聯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達1420.17億元,非貨幣管理規模為811.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國聯基金外,國聯證券還參股了中海基金,占比為33.41%,并已經向證監會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未來如果申請順利獲批,國聯證券有望進一步實現“一參一控一牌”的公募業務發展目標。
Wind數據顯示,目前市面上共有142家公募公司,其中券商系公募有55家。隨著公募市場的大發展, 越來越多的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開始通過直接申請公募資格、收購股權等方式布局公募賽道。去年5月份,證監會正式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則,優化了公募牌照制度,公募基金正式迎來“一參一控一牌”時代。
今年以來,公募行業陸續迎來新兵。證監會網站信息顯示,今年7月份,萬聯證券遞交了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請,目前該申請處于接收材料狀態。而由華西證券控股的華西基金已于今年3月正式獲準展業。
此外,去年開源證券、財信證券相繼遞交材料,擬申請設立公募公司鵬安基金、財信基金;其中,設立財信基金的申請材料已于7月18日收到第一次反饋意見。
多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也入局了公募行業。今年以來,招商資管、廣發資管、興證資管等多家券商資管相繼遞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資管申請。其中,招商資管的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于7月下旬正式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成為“一參一控一牌”新規后首家獲批的券商資管。
證監會官網顯示,截至7月28日,廣發資管、興證資管、光大資管、安資管正在申請公募牌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