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立高 羅孫志

“臺風就要來了,這幾天大家不要到海邊游玩。”7月31日下午,在寧波寧海縣強蛟鎮王石岙避風錨地,該鎮紀檢干部和網格員疏散海岸邊“追風”游客,沿著海岸線檢查漁船泊位和避風措施,幫助加固錨纜和防撞設施。
“受臺風影響,原定的‘小開漁’推遲了,今天過來再看一下漁船拋錨情況。”船老大老尤說,在臺風影響結束前,所有漁船一律在港避風,運載游客的休閑漁船也全部停止營業,海上人員全部撤離上岸。

面對來勢洶洶的臺風“卡努”,此前,原停靠在峽山碼頭的上百艘休閑漁船和捕撈漁船,在當地鎮村干部和工作人員的指揮下,陸續有序轉移到寧海灣畔的王石岙避風錨地避風。該錨地三面環山,呈U型狀,由于其深入寧海灣腹地,可以阻擋來自四面八方的大風,是個天然避風良港。
作為沿海鄉鎮,落實漁船海上安全是強蛟鎮防臺工作的重要一環。在寧海灣聯合執法指揮中心,我們看到該鎮紀檢干部正通過“智慧漁港”AIS漁船定位系統,在電子屏前仔細清點進港漁船數量,全面檢查漁船是否已全部進入錨地避風,以及是否有漁船違規出海。同時,對“定人聯船”工作進行全面督查,確保船只回港避風100%落實。

據了解,近年來強蛟鎮創新推出海上安全網格化管理模式,通過設置海上網格,黨員干部入網入格,形成防臺救災最小作戰單元,構建起海、岸、船、人“多方位”的海上安全治理體系。利用數字化和信息科技手段,強化鄉鎮與部門、海警之間的聯動,使轄區所有船只不“脫網”、都“在線”,實現寧海灣漁船監管“一張圖”。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