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日本官員訪問福島多地安撫漁民,同時表示核廢水排海的計劃沒有改變。
周日(7月30日),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到訪福島縣相馬市和巖國市,以尋求當地漁民對政府計劃的理解。他在會見當地漁業合作協會后表示,在“今年夏季前后”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排向太平洋的計劃沒有改變,政府將決定開始排水的具體時間。前一天,他還訪問了福島鄰近的宮城縣,會見了當地的漁民和漁業團體。
7月4日,中國外交部在記者會上再次敦促日方停止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進行處置。日方的凈化裝置能否保持長期有效?國際社會能否及時掌握超標排放的情況?放射性核素長期累積和富集,會給海洋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造成什么影響?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回答。
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地震發生了三次核泄漏事故,至今積累了超過130萬噸的核污染水。運營方計劃將處理過的廢水緩慢排入太平洋,預計30-40年內完成。雖然經過處理后,污染水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質被去除,但是仍含有氚,這種放射性物質在目前的技術下難以從水中分離。該計劃的安全性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日本政府已表示將在今年夏季左右啟動排海工作。日本監管機構稱已完成了對設備的最終安全檢查,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也拿到了政府的排放許可證。理論上,排放工作可以隨時啟動。
東京電力公司在今年4月時曾表示,最快將在7月后將核廢水沿海底隧道排放。不過,鑒于外界和漁民的擔憂及強烈反對,日本政府仍未公布具體日期。
漁民的擔憂遠未平息。在周日的會面中,漁業團體強調他們仍然反對排放計劃。他們的擔憂集中在兩方面,其一是生命安全,另外就是當地漁產品的價格和銷量。
據《日本時報》報道,在與西村康稔的會面中,漁業團體引用當地人的話說,當地人士已經表示在排水開始后將不會讓后代吃當地捕獲的魚,還有人對當地漁民的生計能否得到保護表示擔憂。在距離福島核電站50公里左右的磐城市,漁業合作社的高級成員對西村康稔稱,一旦中國加強進口限制,整個日本漁業將受到影響。
對此,西村康稔向漁業工人保證稱,日本政府將努力防止核廢水排海帶來的名譽受損。他提到了岸田文雄政府設立的300億日元基金,將“在必要時使用”。
除了與漁業團體面對面交流,日本政府還采取多方面措施,希望說服公眾接受排海計劃。在社交平臺上,日本政府正加大宣傳努力。7月21日,日本外務省發布核廢水排海的英文視頻引起關注。另據《日經亞洲》報道,為了防止不利信息發酵,日本政府還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以管控與排放相關的信息。
在鄰國,日本核廢水排海計劃引起的反對也持續存在。7月26日,韓國漁民再次舉行抗議。100多艘漁船從南部沿海的保寧縣出發。船上懸掛著“反對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廢水”和“海洋不是核污染廢水的傾倒場”的橫幅,抗議日本的排海計劃。
與此同時,因核泄漏而關閉的日本核電站正不斷重啟中。停運了12年的日本最高齡核電站已重新啟動。
運營方關西電力公司宣布,福井縣高濱核電站1號反應堆已于7月28日下午3點重啟,29日達到臨界狀態,8月2日有望發電,8月28日將進行全面負荷性能試驗,恢復全面運行。高濱1號重啟后,引發當地部分民眾抗議。
高濱1號原計劃在6月初左右重啟,但由于消防設施不到位,計劃被推遲。另外,高濱2號計劃于9月15日重啟。
高濱1號機組在2011年1月,由于定期檢查而停運。2個月后,福島核事故發生,自此之后,包括高濱核電站在內的日本所有核電站均停運。
高濱核電站機組是日本服役年齡最長的機組,自1974年首次運行以來,至今已超過40年。日本核反應堆的運行壽命原則上是最高40年。不過,在通過當局篩選的標準下,最長可以延長20年。高濱1號可能成為日本首個服役超過60年的核電站。
岸田文雄上臺后一改往屆政府的政策,轉而呼吁“最大限度地利用”核電站以確保穩定的能源供應以及可再生能源。在今年2月的內閣會議上,岸田政府確定了“實現GX(綠色轉型)的基本方針”,其中包括延長核電運行期限和新建核電站的內容。5月岸田政府頒布了綠色轉型脫碳電源法,允許核電機組事實上超過原先規定的60年運營上限繼續運行。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為了提高能源自給率,以及保證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日本政府正加快重回核電。
日本能源的自給率僅為13%,其中火電占七成,所需燃料基本依賴進口。日本政府明確表示將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計劃到2030年將核能發電量提高到總發電量的20%-22%。
日本現有33座可運行的核反應堆,自福島核事故后處于暫停狀態。迄今,17個反應堆已通過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的審查,其中11個已恢復運行。另有14座反應堆正處于NRA審查過程的不同階段。除了重啟外,日本還有2座在建的核反應堆,并計劃未來繼續新建核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