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奇銳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又到了年中財報季,多個奢侈品牌的業績表現突出。
7月28日,愛馬仕集團發布2023年上半年財報,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2%至66.98億歐元,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分別增長27.9%和35.6%至29.47億歐元和22.2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27億元、232億元和175億元)。
這是頭部奢侈品集團中最好的增幅表現。LVMH集團和開云集團在2023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增長分別為15%和2%。即使是在美洲市場,愛馬仕集團銷售收入也增長20.7%,而受到通脹和經濟衰退預期影響,LVMH集團和開云集團在該地區的業績分別為增長3%和下跌16%。

在亞太市場,愛馬仕集團同樣增長強勁。
日本市場銷售收入增長16.4%至6.36億歐元,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市場則增長23.7%至32.97億歐元。亞太市場是依然是愛馬仕集團最大的市場。中國市場業績呈現出快速反彈的態勢,而以新加坡和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市場則穩健增長。
此前第一太平戴維斯曾在報告中指出,2022年由于中國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奢侈品牌選擇在越南、泰國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擴張來彌補營收空缺。而針對未來中國市場的發展,愛馬仕集團則表示將一年至少進入一個新的城市開店。
而在幾乎所有市場中,手袋都是最受歡迎的產品。在2023年上半年,愛馬仕集團皮具和鞍具部門銷售收入增長17.9%至27.8億歐元,是銷售額最高的部門。但成衣和配飾部門的增幅卻最大,其銷售收入增長31.8%至19.22億歐元。
愛馬仕集團能夠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市場實現持續增長,和近年奢侈品消費追求保值的趨勢密切相關。這讓平均售價更高的奢侈品牌的業績表現更為穩定。
規模更小但售價卻同樣偏高的Brunello Cucinelli也反映了該趨勢。在2023年上半年,其銷售收入增長31.0%至5.439億歐元,其中亞洲市場銷售增長55.6%,在整體奢侈品消費出現衰退的美洲市場也有23.9%的增幅。
消費態度的變化解釋了近期許多奢侈品牌在運營舉措上的變動。一方面,奢侈品牌通過多次漲價來維護奢侈形象,并以此彌補人工費用增長和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 另一方面,它們相繼開設獨立會員室,為高端客戶群體提供額外服務,以提高銷售轉化率。
值得提到的是,2023年也是全球正式從新冠疫情陰影中邁出的第一年。許多奢侈品消費者雖然依舊保持審慎姿態以購買保值款產品為主要目標,但也可以明顯看到,許多中等規模的奢侈品集團或品牌也在消費信心提振中受益。
普拉達集團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至22.32億歐元,其中Prada和Miu Miu銷售收入分別增長18%和50%。按地區劃分,日本市場、除日本外的亞太市場以及歐洲市場的銷收入分別增長38%、21%和20%。
Miu Miu當前是一個年收入接近5億歐元的品牌,它在近年憑借頗具趣味的秀場和單品快速而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表現相似的還有LVMH集團旗下的LOEWE,它的年收入也在5億歐元規模,近日在時尚指數平臺Lyst登頂成為熱度最高的奢侈品牌。
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除了創造經典保值款之外,創意依然能夠驅動奢侈品牌銷售額增長。
而在普拉達集團錄得穩健增長背后,展現出的是意大利奢侈品集團近年轉型已經初見成效。和法國奢侈品集團傾向從全球招募人才的方式相比,意大利品牌仍以家族企業為主,過去常被詬病觀念保守且轉型舉措遲緩。
但近年多個意大利奢侈品牌都在加速推動轉型,擁抱年輕化和數字化,這有效地推動了業績提升。杰尼亞集團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3.9%至9.03億歐元,其中Zegna和Thom Browne分別增長27.3%和11.8%。
旗下擁有Tod's、Roger Vivier和Hogan等品牌的Tod's集團在2023年上半年的綜合營收也增長 21.7%至5.7億歐元,大中華區市場以43.2%的增幅在全球所有市場中排名首位。而Moncler集團上半年收入則突破10億歐元大關,達到11.37億歐元,Moncler和Stone Island兩個品牌分別增長29%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