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協鑫集成(002506.SZ)旗下首個TOPcon電池項目投產。
7月28日,界面新聞自現場獲悉,協鑫集成蕪湖基地20 GW高效N型TOPcon電池片制造項目一期正式投產,未來將為該公司合肥、阜寧組件大基地提供電池產能配套。
2022年10月,協鑫集成宣布這一電池項目落地蕪湖灣沚區,預計總投資8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于今年2月正式開工,產能為10 GW。
“蕪湖基地是協鑫集成補鏈強鏈、打造規模化、集約化N型高效電池生產基地的重點項目。”協鑫集成董事長朱鈺峰在投產儀式上表示。
據他介紹,該項目歷經五個月建成投產,經過產能爬坡后,預計今年四季度實現達產。
TOPCon屬于N型技術,這是下一代光伏技術發展方向。隨著市場主流的PERC技術逐漸接近效率極限,光伏行業開始紛紛布局N型技術。除TOPCon外,N型技術還包括異質結、IBC等路線。
由于TOPCon可以與PERC產線實現更好地兼容,且電池生產成本更低,商業可行性更高,目前TOPCon技術開始占據上風。
據界面新聞了解,蕪湖項目投產后,協鑫集成電池片產能結構中的TOPCon占比將達87%,屬于行業較高水平。該公司老舊設備減值風險較低,歷史負擔輕,有望發揮技術迭代的“后發優勢”。
在項目投產當日,協鑫集成執行總裁蔣衛朋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TOPCon電池整體市場規模仍相對較小,終端市場占比約為30%,且這部分產能沒有完全釋放。加之一體化企業生產的TOPCon電池一般供給自身組件使用,市場呈現出供給略顯緊缺的現狀。
蔣衛朋認為,明年TOPCon電池產能的釋放可能達不到市場預期,雖然TOPCon擴產兇猛,但實際產能有限。
蔣衛朋還提到目前行業關注的海外建廠問題。他表示,光伏企業去海外建廠主要是為了解決貿易壁壘問題,但企業布局需要謹慎,因為投資環境相對復雜,配套設施、材料等相對不完善等。
他認為,在歐洲地區,德國及其附近是相對好一點的選擇。
“若中國光伏企業想在海外投資建廠,有兩種相對較好的方式,一是調整股權結構,以合資的方式參與;二是形成協同作業,抱團投資。”蔣衛朋稱。
協鑫集成主營光伏組件和系統集成業務,為協鑫集團旗下上市平臺之一。
2022年,受益于合肥15 GW大組件產能的釋放,協鑫集成實現了經營狀況邊際改善,扭虧為盈。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收83.54億元,同比增長77.68%;歸母凈利潤0.59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9.83億元。
7月10日晚,協鑫集成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營收53億-58.7億元,同比增長89.35%-109.72%;歸母凈利潤1億-1.2億元,同比增長160.57%-219.89%。
協鑫集成在公告中表示,其上半年采取積極的銷售策略,連續中標入圍國央企組件采購項目,訂單充足,組件銷售量和營收同步大幅提升,同時合肥組件大基地規模化優勢得以體現。
近年來,協鑫集成大力推動組件產能結構調整,逐步淘汰156、158等原有小尺寸組件產能。該公司阜寧12 GW高效組件項目預計今年10月底前竣工投產。預計今年底其大尺寸組件總產能將突破30 GW。
去年底,協鑫集成拋出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60億元,用于蕪湖TOPCon電池二期10 GW項目、徐州10 GWh智慧儲能系統建設等。
但該定增歷程并不順利。4月下旬,協鑫集成遭到深交所問詢,一個月后,協鑫集成作出回復。6月底,該公司將定增募資總額,由60億元調整為約57.99億元。
近日,協鑫集成收到深交所發出的二輪問詢函,要求就募投項目的相關情況作出說明。
談到定增擴產蕪湖二期電池項目,蔣衛朋表示,預計明后年光伏行業行情或不是特別理想,協鑫集成會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擴產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