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事小說 無花果
“小鵬”變身成為了“大鵬”,讓整個車圈為之振奮。從昨晚開始到今天,網端上展開的討論很多,整體評論基調也都是正向積極的。一個趨同的觀點認為,小鵬汽車與大眾汽車達成的這次技術合作,將成為中國汽車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歷史性節點。雖然小鵬汽車不是第一個與外資汽車品牌合作的中國車企,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在技術層面贏得外資品牌認可并達成合作的中國車企。雖然在此之前比亞迪也與豐田汽車達成了類似合作,但比亞迪與豐田的合作模式,更貼近傳統零部件供應合作模式。
事實上,兩家企業但凡涉及到戰略層面的技術合作,往往都不會是簡單的“買賣”關系。根據雙方公布的戰略技術合作簽訂框架協議內容來看,小鵬汽車不僅將拿出G9車型平臺、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與大眾汽車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新車將掛大眾汽車logo),而且大眾汽車還將投資小鵬汽車7億美元收購小鵬汽車4.99%的A類普通股。
在車事小說看來,作為全球車企的老大哥,大眾汽車集團能夠與中國一家年輕造車新勢力達成技術合作,其帶來的衍生影響意義將遠大于兩家企業層面的實質合作。樂觀點來看,中國新造車或將進入一個全新的合縱連橫時代。
雖然在經營層面,各家新造車企業仍舊處于虧損,而且時不時還是向著ICU門口走兩步。但客觀現實則是,在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研發領域,新造車走在了最前面,而且相對傳統車企可謂是技術上遙遙領先。
相對傳統車企在工程設計、車輛底盤、車輛安全等方面的優勢,大多以互聯網出身的新造車們更側重車輛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智能化領域。在這背后,也是兩種經營理念上不同的展現。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在新造車看來,未來的汽車產業將會是靠“運營”驅動,而不是車輛這個大硬件本身。這個理念事實上也不難理解,類似于買會員送電視的商業模式。事實上,眼下已經有多家車企已經這么做了。例如,眾多在售車型上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就已經與整車剝離,用戶需要額外付費購買;甚至個別車型上,方向盤加熱、座椅通風等舒適性功能也需要額外掃碼付費才能使用。而且車企與用戶的這種強關聯,后續維護也只需要通過在線升級OTA即可達成。
一個顯著的變化,如今一款新車上市發布,語音交互、功能座椅、舒適配置、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相關內容介紹往往占據整場發布會的絕大多數時間。智能科技配置更是動輒在發布會現場大屏幕上羅列出上百個。而昔日傳播側重點的車輛底盤、設計用料等往往被簡單帶過。
傳統車企,尤其是巨頭們自然也早已身同感受到了市場出現的百年未遇大變革,但大象轉身何談容易。
(圖片來源:車事小說/攝)
相比其他傳統車企,大眾汽車已經是屬于較早關注智能電氣化領域并投入研發的傳統車企巨頭。為此,專門斥巨資成立一家軟件公司來研發智能化來應對市場變局。只不過,無論是研發進展或還是成果來看,都差強人意。此次選擇投資7億美元與小鵬汽車簽署戰略技術合作背后,也側面表明大眾汽車自身在智能化研發領域進展并不順利。
根據安排,最近在合肥成立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將成為小鵬汽車在開發領域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說,接下來與小鵬汽車聯合開發新車的主體將會這家科技公司。為此,大眾汽車將為該科技公司配置超過2000名研發及采購專家。
事實上,不僅僅大眾汽車,包括豐田、通用、日產、雷諾、Stellantis集團等一眾全球車企巨頭們在內,在智能化領域進展都比較緩慢。由此,一個大概率或許會發生的趨勢是,相比早期中國車企在與外資品牌合作中等同代工廠的地位,接下來,外資品牌將扎堆與中國車企在智能化技術領域尋求合作。只不過,中國車企將在合作中占據主導權。
(圖片來源:車事小說/攝)
就在今天(7月27日),據財聯社報道稱,零跑汽車有望成為首個技術出海的中國新造車企業,據報道,目前有境外企業正在與零跑汽車洽談技術合作,且已有實質性進展。
無獨有偶,今年上海國際車展期間,網端流傳的一張蔚來李斌與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面對面座談的照片,外界解讀為雙方或許在接洽談合作。
事實上,對于未來汽車市場中的車企數量,包括華為余承東、吉利李書福、小米雷軍、奇瑞尹同躍、長安汽車朱華榮等先后在不同場合表示,未來市場中主流車企數量只會剩下5家左右。對此,廣汽集團曾慶洪則認為,未來汽車行業將進行兼并重組。“美國、日本、歐洲的主流車企不少都是靠重組完成的,這一趨勢在中國市場也同樣存在”。
只不過,不論是采取兼并重組或還是戰略合作方式,一個核心點在于,掌握智能化核心技術的一方才會有主動權。正如何小鵬所言,與大眾汽車合作是雙方優勢互補,在雙方的戰略合作中,利用小鵬汽車技術專長,同時為小鵬汽車和股東創造價值。
截至昨天美股收盤,小鵬汽車大漲26.66%,盤中漲幅更是一度觸及40%,創下上市以來漲幅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