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7月24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下半年住房政策在需求端有望加大支持力度,部分符合條件的一線和重點二線城市可能會取消或適度取消限制性購房政策,此前已經有若干城市調整了部分片區的限購、限貸、限售政策,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城市加入,以激活購房需求。
“當前中國經濟復蘇不及預期,主要是房地產市場表現不佳。”連平說。他認為,本次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領域釋放了強有力的政策信號,內容主要表達了三層含義:
一是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即住房供求關系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全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從整體性的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于求,僅有少量大城市存在供不應求的問題,“房住不炒”的大環境與2016年底首次提出的時候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是住房政策基調的改變,會議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由于銀行利率下降的幅度跟不上收入下降的幅度,人口長期因素制約需求擴張,房價預期下降,炒房風險越來越大,因此政策調整的條件已經具備。
三是旨在實現兩個重要的政策目標,一個是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個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本次政治局會議還提到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對此,連平表示,下半年積極財政將持續加力提效,盡快發揮財政對擴大消費與投資的更大政策效果;貨幣政策將繼續堅持穩健基調,不搞“大水漫灌”。
他預計,央行可能會在三季度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以保持寬松穩定的中長期基礎貨幣供給,降低金融機構期限錯配等風險,支持銀行繼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不過,連平認為,央行對價格型工具的使用將更加謹慎?!熬惩獍l達國家繼續加息、人民幣貶值、銀行體系凈利差較窄、利率水平較低等因素將影響價格型工具的操作空間,下半年全面降息的概率較低。但結構性降息仍有一定的空間,如可以適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利率、降低首套和二套房貸利率等。”他說。
以下是本次專訪實錄,經過編輯整理。
界面新聞: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為6.3%,低于市場預期。在您看來,近期經濟表現低于市場預期的原因有哪些?
連平:一方面是疫情三年給經濟帶來許多傷害,尤其是給民營經濟帶來的傷害,他們的資產負債表受到損傷,有的已經無法恢復,退出了經營,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房地產的影響,房地產市場近幾年來持續低迷,今年的狀況更加“壓力山大”,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降7.9%,到年底可能難以大幅改善。今年以來雖然政策有許多呵護和支持,但市場依然沒有明顯的好轉,大量的數據出來后都弱于預期,這些都是導致目前市場壓力較大,增速始終上不去的原因。
當前整個全球經濟增長都在放緩,外需走弱,中國的出口肯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因為中國外貿體系比較完善,在很多方面還具有優勢,所以出口還是能保持一定的韌性。但是,從內需來看,一個是中小微企業,一個是房地產,這兩部分對消費、投資都帶來壓力,所以當前要解決這兩個問題。
界面新聞:7月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您如何判斷下一階段的消費市場走勢?
連平:今年以來,盡管外需持續走弱,但消費快速回升,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有效帶動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拉動GDP5.2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貢獻率明顯提升。其中一季度貢獻率為66.6%,拉動GDP3個百分點;二季度貢獻率達84.5%,拉動GDP5.3個百分點。但二季度以來,內生動能有所減弱,且從兩年、三年和四年的平均增速來看,消費較疫情前常態增長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因此,為確保實現預期增長目標,鞏固當前經濟穩步復蘇的態勢,下半年繼續推動消費保持較快增長仍是第一要務。
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汽車消費約占整個社零的九分之一,拉動作用明顯。汽車銷售持續向好,會對消費產生較大帶動作用。近年來,服務消費已占到整個消費的四成,服務業持續好轉,對消費加快恢復有較大促進作用。今年年初開始,旅游業快速恢復,僅用半年時間就達到了去年一年的水平。暑期僅用半個月,出游人次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暑期檔票房也已突破百億元大關,時隔四年,重回“百億時代”,同時也成為我國影史票房最快破100億元的暑期檔。下半年,隨著需求企穩回升,就業形勢逐步緩和,各地促消費政策不斷加碼疊加消費場景的進一步增多,消費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界面新聞:最近一段時間,除了促消費的一系列舉措,提振民企信心,促進民間投資也是重頭戲。那在您看來,當前民營經濟發展有何不足?政策持續出臺是否會對民企信心和民間投資有實質性拉動作用?
連平: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自身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欠完善、創新能力參差不齊、資本擴張往往無序、人才機制短視以及企業文化塑造不力等。除了上述自身因素外,政策環境欠穩定,清晰度不夠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民企各項權益的保護、訴求的及時響應、安心穩定發展的扶持、金融和稅收的支持、人才引進和培養的保證以及信息技術和法律支援等后勤保障等方面。從政策制定來看,往往比較原則,缺少落地細則;政策信號是紅燈還是綠燈有時不夠清晰和具體;民企融資機制不合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明顯存在;高杠桿加上再融資難,融資需求大于支付能力,往往會引發債務風險。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正式發布,這對于提振民企市場主體的預期和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是疫情管控全面放開、全力恢復經濟的重要一年。經濟恢復首先需要民營經濟恢復。民營企業在我國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重生能力最強的企業群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稅收上,2012年至2021年,民企占比從48%提升至59.6%。在就業上,2012年至2022年,規上私營工業企業吸納就業占比從32.1%提高至48.3%。在數量上,2012年至2022年,民企數量占比從79.4%增長到93.3%。在外貿上,民企從2019年起成為第一大外貿主體,2022年占比達50.9%。在創新上,2022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達69.6萬件,在排名前十位的國內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據7席,當前占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民營企業已超80%。
然而疫情三年以來,由于多數民企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因而受到的沖擊遠大于國企。中、小企業PMI恢復情況不如大企業;民間投資持續走低,累計增速從2021年前2個月的36.4%下降至今年二季度的-0.2%;民營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平均降幅也均低于國有企業。因此要想快速恢復經濟,就要先保障民企利益,改善民企環境,提升民企信心?!兑庖姟吩谶@樣背景下發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積極意義。
界面新聞:7月政治局會議里提到“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未來樓市調控政策還有哪些優化空間?
連平:新形勢下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中國經濟復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中國經濟復蘇不及預期,主要是房地產市場表現不佳,出于實際情況房地產政策需要進行適當調整。本次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領域釋放了強有力的政策信號,內容主要表達了三層含義:一是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即住房供求關系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全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從整體性的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于求,僅有少量大城市存在供不應求的問題,“房住不炒”的大環境與2016年底首次提出的時候有了很大的不同。二是住房政策基調的改變,會議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由于銀行利率下降的幅度已跟不上收入下降的幅度,人口長期因素制約需求擴張,房價預期下降,炒房風險越來越大,因此政策調整的條件已經具備。三是政策旨在實現兩個重要的政策目標,一個是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個則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下半年住房政策在需求端有望加大支持力度,部分符合條件的一線和重點二線城市可能會取消或適度取消限制性購房政策,此前已經有若干城市調整了部分片區的限購、限貸、限售政策,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城市加入,以激活購房需求。此外,下半年還將加大住房金融供給側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支持房地產“金融十六條”及“三支箭”政策落地,有效化解房企金融風險。
總體而言,下半年房地產政策有望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激活居民購房需求、擴大城中村建設的同時,有效緩釋房企風險,以長短結合的政策組合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界面新聞:7月政治局會議提到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對于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您怎么看?
連平:下半年積極財政將持續加力提效,盡快發揮財政對擴大消費與投資的更大政策效果。一是進一步優化和延續稅費優惠政策緩解微觀主體壓力。前期延續實施的稅費政策取得了較好的穩增長效果,下半年可能會延續已到期的部分企業稅費政策,加大現有相關政策力度,持續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如進一步減免中小微企業增值稅、所得稅,緩繳或降低社保費,提前退稅,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降低用電、房租、物流費用等,同時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支持中小微民營企業恢復發展。
二是將繼續加快政府債券尤其是地方專項債的發行進度。截至目前,地方專項債發行進度僅完成全年額度的63.4%,三季度將進一步加快政府融資步伐,重點關注并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可能還會加碼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提前落地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可能會再度動用地方專項債結轉額度或新增額度,不排除發行特別國債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的可能性。
三是繼續擴大對民生領域、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民營企業發展等的財政支出力度,增強財政發力的針對性。
貨幣政策將繼續堅持穩健基調,不搞“大水漫灌”,要保障物價與匯率的基本穩定,兼顧短期與中長期、兼顧內外部均衡,為國內需求恢復提供穩定且相對寬裕的金融環境。今年8-12月將有2.8萬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央行可能會選擇三季度再度降準0.25個百分點,以保持寬松穩定的中長期基礎貨幣供給,降低金融機構期限錯配等風險,支持銀行繼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貨幣政策還要找準發力方向。要求強化結構性工具的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下半年將集中用好當前存續的結構性工具,必要時可能還會增加現有結構性工具額度、下調專項再貸款利率或創設新的結構性工具,如可能創設消費專項再貸款,支持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與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或者進一步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規模,持續拓寬民企融 資渠道,降低民企融資成本。
下半年價格型工具的使用可能較為謹慎。境外發達國家繼續加息、人民幣貶值、銀行體系凈利差較窄、利率水平較低等因素將影響價格型工具的操作空間,下半年全面降息的概率較低。但結構性降息仍有一定的空間,如可以適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利率、降低首套和二套房貸利率等。
界面新聞:人民幣匯率方面,我們看到,央行近期上調了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至1.5,人民幣匯價也出現明顯反彈,那么未來一段時間匯率將呈何種走勢?
連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未來總的走勢是震蕩反彈。貶值是短期的或者是階段性的,但是走向升值是一個大的趨勢。理由就是這一輪人民幣貶值主要的壓力,首先是來自于美聯儲非常激進的加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加息幅度非常大,導致美國的利率顯然比我們要高不少。其次就是國內經濟運行比預期要差一些。市場對于未來經濟增長的前景,存在一些擔憂,也使得對未來的人民幣資產包括股票等等這些方面信心不足。
此外,還有一些是屬于階段性國際市場因素的影響,現在離岸匯率對于在岸匯率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伴隨著去美元化進程的推進,離岸市場人民幣規模越來越大,受一些國際因素擾動往往會出現階段性的大幅升值,或者是階段性的大幅度貶值。
對于你提到的央行有關政策舉措,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其實就是給市場一個信號,通過這個措施有助于引入外資,在市場上形成對人民幣的需求,以支撐人民幣匯率。相關的工具還有不少,比如調整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發行離岸央票等等。從政策的角度來看,如果(央行)不希望看到人民幣貶值的話,干預的舉措還會繼續出臺。現在看起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個導向是不會改變的,這次政治局會議上也強調了。
所以不用在意短期的一些小幅度波動,這樣的波動是正常的,但是持續大幅度貶值是不會被允許的,政策一定會干預。有的傳聞說會跌破7.3,甚至于有的人說要破8,這都是天方夜譚,是不可能的。央行有手段同時也有意愿來管理這個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一點我覺得還是有信心的。
我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對美元會在7.2-6.8這個區間內波動,當然也可能短期會突破7.2,或者是突破6.8,但它的中軸大概就在7.0上下。到了明年,要根據美國貨幣政策新的動向以及中國經濟新的運行狀態,再來重新定位匯率波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