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刀財經 朱末
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樓塌了。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誰能想到,曾經如火如荼的“劇本殺”,在經歷了短短幾年的狂飆之后,竟然有了走向“窮途末路”的趨勢。
2016年,隨著真人推理探案綜藝《明星大偵探》橫空出世,“劇本殺”成了新風口,獨特的沉浸式體驗,使得劇本殺快速風靡開來的同時,也涌入了大批“淘金者”。
2017年時,國內登記注冊的劇本殺門店不過才破千家,但到了2019年12月,全國的線下門店已經飆升到12000家,呈現井噴之勢。
據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國內劇本殺門店已暴漲至4.5萬家。有媒體形容一線城市的劇本殺一條街,“每10步就有一家門店”,熱度可見一斑。
然而,好景不長,如果說2021年是劇本殺的興起之年,那么2022年就是劇本殺的落寂之年。肉眼可見的“倒閉潮”持續上演:出店、出劇本、出桌椅板凳,給錢就賣,這樣的“甩賣”場景在各大平臺比比皆是。
啟信寶數據顯示,劇本殺相關企業注銷數量逐漸增長,資本也開始趨于冷靜,如今已很難聽到新故事了。在小紅書上,“劇本殺倒閉”“劇本殺倒閉日記”關鍵詞下的相關內容高達上千篇,有店主絕望地表示“同行群里每天都能看到轉讓信息,去年一年估計有上千家店倒閉,虧損是常態”,迫于生活壓力,有人已轉型做起了外賣員。
跌宕起伏的過山車劇情,讓劇本殺這片“奶與蜜”之地前景迷離。事到如今,劇本殺的下半場又將走向何方?
01、憑借全新娛樂體驗,劇本殺火速“出圈”
“砰!”隨著一聲刺耳的槍響,舞廳的燈光驟然暗了下來,氣氛變得詭異而緊張。
沒人知道一切是怎么發生的,凄厲的慘叫過后,舞女曼妙的身影栽倒在地,連帶著臺上的帷幕被扯了下來,宛轉悠揚的伴奏音樂響起,此刻卻只讓人覺得不寒而栗。
這不是電視劇,而是來自一場實景劇本殺。嚴格來說,劇本殺其實是“舶來品”,又被稱為“謀殺之謎”游戲,通過讓玩家扮演劇本中的角色,圍繞劇情和線索卡進行交流、推理、還原故事真相,最終揭開秘密,破獲真兇。
這種來源于歐美的游戲形式,在傳入中國后逐漸本土化。經由2016年綜藝《明星大偵探》的熱播,掀起了“小高潮”。
更微妙的是,劇本殺崛起的時間點,正是國產恐怖片銷聲匿跡之時。因此,很大一部分被大銀幕遺落的恐怖片觀眾,從帶有懸疑元素的劇本殺那里,重新找回了樂趣。
市面上的劇本殺門店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圓桌”殺,即在一個密閉房間內、一張桌子前,玩家們根據故事本和線索進行純粹推理,環境相對簡單。
另一種則是“實景殺”,除去劇本本身的內容,還有相映襯的劇本環境,玩家換上劇本中人物的服裝,在場景里推理演繹,同時有DM(劇本殺主持人)輔助,通過內容和環境的營造,給予玩家極強的代入感,讓其“深陷其中”。
可以說,劇本殺的出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娛樂體驗和社交氛圍,不僅可以在高度沉浸的游戲里短暫地逃離現實,獲得“另一段人生”,密切的互動模式,還能快速拉近玩家之間的距離。
無論是出于釋放壓力還是沉迷推理,抑或得益于劇本殺促進社交的天然優勢,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為劇本殺買單。小紅書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7月,以“劇本殺”為關鍵詞的搜索量同比增長280%,2021年7月則同比增長超670%。
另據美團發布《2021實體劇本殺消費洞察報告》顯示,我國劇本殺消費者人數達到近千萬人,其中超七成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63.4%的用戶會在兩周內消費劇本殺1次及以上,超四成用戶的消費頻次在一周1次以上,有些老玩家還會選擇一天連續玩兩場。
劇本殺生意的火熱,也吸引了投資機構的關注。金沙江創投、梅花創投、源碼資本等紛紛入手布局,甚至有投資人親自下場開店。
但當大部分人都看好某個行業,往往就是藍海變紅海之時。整個賽道變得擁擠不堪后,失控隨之而來。
02、行業亂象層出不窮,狂熱過后走向冷靜
劇本殺行業的低門檻,以及整個行業營造出的“賺錢”表象,讓入局者從不同的領域紛沓而至。
到2021年末,劇本殺線下門店數量已接近5萬家,市場規模超200億元。據艾媒咨詢的調研報告顯示,36.1%的人群會選擇劇本殺作為日常娛樂消遣方式,僅次于電影、運動健身。
按照36氪發布的《2021年中國劇本殺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一線城市的單人票價平均在200-300元左右,二線城市及以下多在百元內。一家劇本殺線下實體店的前期投入在30~100萬元不等,運營良好的店家半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實現盈利。
但現實果真如此嗎?以一家二線城市的劇本殺門店為例,劇本殺的靈魂在于“劇本”,劇本又分為盒裝本、城市限定本和獨家本,盒裝本的價格在300-700元之間,限定本價格則在1000-3000元區間內,獨家本則更昂貴,大致為限定本的兩三倍。
假設每月采購4個盒裝本,成本大概為1200-3000元。此外,DM(指劇本殺中的主持人,同時也是導演、裁判、公證人,是劇本殺中關鍵劇情的重要連接人物)的工資、以及店面租金、水電、場景維持的支出也不可小覷。
在二線城市,DM工資基本在4000-6000元左右/月,租金、水電每月大致需要5000元。要實現盈利,根本沒有想象中容易,能保持住收支平衡就相當不錯了。
何況,隨著劇本殺門店的增多,又導致了客流量的逐漸稀疏,只能打“價格戰”來拉人氣。在低價競爭的過程中,劇本殺門店需要持續貼錢吸引玩家,但沖著低價吸來的玩家都是撿便宜的,帶不來預期中的消費黏性,最后還是走進“死胡同”。
牽一發而動全身,惡性循環還在繼續。出于成本上的考慮,很多店家不愿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正版劇本,而是選擇網購盜版劇本,甚至直接購買電子版后打印成冊。
北京商報的暗訪調查顯示,北京超七成的商家都使用過盜版劇本。從獲取內容到制作、銷售,已然形成了一條分工熟練的黑色產業鏈,加劇了劇本殺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除了盜版橫行外,爛劇本泛濫、色情植入的現象也不少見。觸目驚心的露骨描寫和暴力內容讓劇本堪比低俗小說,店家非但不排斥,反而以此為噱頭,吸引懷獵奇心理或尋求刺激的玩家。
比如,名為《不止一日》的劇本里,每位玩家的劇本中都有對性經歷的詳細描述;另一個被大面積吐槽的《清州會議》,還會要求玩家對劇本中涉及性的部分進行口述,以獲取進一步的線索,行業生態越發浮躁,口崩走向崩塌。
新華社報道也曾點名指出,一些劇本殺商家在游戲內容、場景設置等環節宣揚暴力、靈異、情色,或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門店并未張貼有關未成年人的提示警告,管理規范存在諸多漏洞。
且劇本殺的規則是中途不能停止退出,因為會導致劇情無法推進,否則需要賠償全桌人的劇本費用,遇到被坑進去的“黃暴本”,消費者的憋悶和尷尬可想而知。
潮水褪去后,倒閉的劇本殺門店“尸橫遍野”。很多想要借此賺“快錢”的創業者,還沒看到希望的曙光,就被拍死在了沙灘上。
03、大洗牌后監管出臺,未來還能走多遠?
開店容易守店難,看著賺錢機會多多的劇本殺,其實到處都是隱形坑。如果沒有足夠的熱愛和堅持,無法進行精細化運營,也就到了關店之時。
劇本殺的核心在于劇本,優質的劇本能夠讓玩家有“意料之外”的震撼感。換句話說,一個劇本殺店想要做起來,就得擁有自己的“城市限定本”,店家們需要參加劇本殺展會“互相廝殺”,直到從發行商那里搶到手。
但錢只是幫助拿到稀缺內容的必備條件之一,很多城市限定本在一個城市只賣三四本,十分考驗店主與發行之間的關系,獨家更不用說。
打點好了發行方,還要做好玩家體驗。這個體驗包括很多方面:布景是不是足夠吸引人,DM能否很好地引導玩家進入故事并推動劇情發展,只要一個環節做不好,就容易出現玩家流失的情況。
其中最難的是DM的培養,DM是控制游戲體驗的重要環節,好的DM需要全面的技能,既要善于言談,又要在游戲過程中把握節奏帶動情緒,讓玩家更盡興,這樣才能將劇本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但優秀的DM可遇不可求,培養起來至少需要半年。由于劇本殺店的營業時間為每天14點到22點,周末時不少玩家會選擇通宵,長期的作息顛倒讓DM的流動率很高,或被高薪挖走,門店的DM如果不穩定,自然也會背負很大的培養成本。
最重要的是,由于行業長期處于“喜新厭舊”的狀態,很多店家剛購入一批新劇本,經營一段時間還未收回成本,那批劇本就已經被淘汰了。而更新穎優質的劇本引進又需要一大筆費用,這種狀態導致單店難以規模化,必須不停地采買劇本維持新鮮感,營銷成本和內容購置成本始終居高不下。
眼看劇本殺陷入困境,不甘坐以待斃的從業者們,也在尋找破局方法。VR劇本殺、全息劇本殺應運而生,除此之外,劇本殺還出現了話劇、兒童劇本殺、文創劇本殺等新形勢。
還有不少劇本殺品牌選擇與地方產業、景點合作,嘗試將劇本殺、沉浸劇賦能給當地景區;也有劇本殺推理館與酒店共同開發實景游戲,并與酒店現有的SPA服務、游泳館等設施結合,達到雙贏的目的。
外部監管的入場,也讓整個行業逐漸步入規范化。2022年1月,上海文旅局出臺《密室劇本殺內容管理暫行規定》;6月,文旅部、公安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加強劇本娛樂經營活動的通知》,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將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劇本娛樂場所新業態納入管理。
倒閉潮并不意味著風口已過,洗牌過后的劇本殺行業已經完成了優勝劣汰,向著更健康、完善的方向發展,“劇本殺+”也在帶來更廣闊的空間可能性。
告別野蠻生長的劇本殺賽道,未來到底是歸于沉寂,還是脫胎換骨,現在斷言還為時過早。
參考資料:
1.文化產業評論《從風風火火到批量倒閉,劇本殺還能走多遠?》
2.虎嗅APP《殺豬盤、葷本教學,劇本殺為何墮落?》
3.優荔生活《4月劇本殺門店倒閉數量暴增110%,錢為啥不好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