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T時報 錢立富
編輯|錢立富 孫妍
盡管普遍認為5G投資高峰期正在過去,但是從2023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我國5G建設仍在銜枚疾走。
在國新辦近日舉行2023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人士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5G基站累計達到293.7萬個,逼近300萬大關,已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同時,5G移動電話用戶達6.76億戶,5G流量占比達42.9%,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超過21.2億。
01 融入60個國民經濟大類
今年上半年,我國信息通信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網絡建設穩步推進、融合應用深入拓展、產業基礎日漸夯實。
在網絡建設方面,截至6月底,我國5G基站累計達到293.7萬個,其中5G共建共享基站超173萬個,啟動全球首個5G異網漫游試商用,5G網絡加快向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
在融合應用方面,5G行業應用已經融入60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超5萬個。開展5G工廠“百千萬”行動,覆蓋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石化化工、鋼鐵等12個重點行業。5G新通話、虛擬數字人等新應用創新活躍,撬動流量消費穩步增長,5G移動電話用戶達6.76億戶,5G流量占比達42.9%。
在夯實產業基礎方面,5G輕量化核心網、定制化基站等逐步落地,成本大幅降低,5G模組價格下探至400元。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發布新版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率先在全球將6GHz頻段劃分用于5G/6G系統。
而在算力發展方面,據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我國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長率,新增算力設施中智能算力占比過半。我國已遴選77個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帶動液冷、預制化等一批新技術推廣應用。
同時,我國算力產業前沿技術多點突破,面向大模型訓練、推理等高算力芯片持續迭代升級,多元異構計算技術加速普及,服務器、計算機、智能手機等計算類產品產量領跑全球。
02 5G建設繼續“適度超前”
對于今后我國5G的發展,工信部已經明確,將堅持“適度超前”的理念,筑牢5G數字底座。
趙志國在2023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持續拓展5G網絡覆蓋廣度深度,推進城市地區重點場景5G網絡深度覆蓋,進一步向鄉鎮和農村地區延伸,“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全面提升重點場景5G網絡質量。”
同時,我國將縱深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加快“寬帶邊疆”建設,持續優化農村和邊疆地區網絡的覆蓋水平。
在5G應用規模拓展方面,我國堅持分業施策,拓展工業、礦業、電力、港口等先導領域的應用規模,深入挖掘醫療、教育、文旅等試點領域典型應用場景。趙志國表示,實施5G應用“751工程”,加快打造“5G+工業互聯網”發展升級版,今年推動不少于3000家企業建設5G工廠,同時強化5G應用產業支撐,大力推動5G輕量化(RedCap)技術研發,促進5G應用持續降成本、上規模。
在核心技術創新方面,我國將加強5G增強技術研發,加快毫米波、輕量化模組、高精度定位等技術和產業成熟,積極探索6G潛在的關鍵技術研發。
03 新興業務收入增幅放緩
總體來說,今年上半年,我國信息通信業發展“量質齊增”,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7.1%,電信業務收入增長6.2%。
其中,新興業務快速增長,上半年互聯網數據中心、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9.2%,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3.7個百分點,行業新的增長極加速形成。
但對比以往的數據可見,新興業務收入增長幅度逐漸收窄。
2022年上半年,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6.3%,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5.8個百分點。2022年全年,新興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4%,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5.1個百分點。
而到2023年上半年,新興業務收入增幅已放緩至19.2%,同時,對電信業務收入增長的拉動作用從也在減弱。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新興業務仍是拉動電信業務增長的主要方向,但增速已出現明顯放緩,這與基數放大有關,也與相關業務發展遇到瓶頸有關。
排版/ 季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