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今年上半年,在國家保供穩價及一系列煤電企業紓困支持政策持續發力下,煤電企業大面積大幅虧損的局面有所緩和。”
7月25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發布《2023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電聯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在發布會上表示。
韓放解釋稱,一方面今年以來電煤市場現貨價格波動下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電廠燃料成本;另一方面,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持續發力,煤電價格全部由市場形成,2023年度中長期合同普遍較當地燃煤基準價上浮20%,電力中長期合同占交易電量的90%以上,也發揮了市場在保供穩價方面的作用。
今年以來,受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量影響,動力煤價格下跌趨勢明顯。秦皇島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價從年初高點1215元/噸,一度于6月跌破800元/噸,近期維持在850元/噸左右,較年初回落幅度約三成。
7月25日,華能國際(600011.SH)披露半年報稱,由于境內燃煤價格同比下降和電量同比增長,以及境外子公司中新電力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其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3.08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日前,華電國際(600027.SH)、浙能電力(600023.SH)、上海電力(600021.SH)、粵電力A(000539.SZ)和皖能電力(000543.SZ)等多家電力公司,均預計上半年凈利增長。
“但客觀來說,煤電企業經營情況尚未整體實現扭虧為盈,大型發電集團煤電虧損面達到50%左右,部分大型發電集團仍整體虧損。”韓放表示,煤電企業經營形勢仍需高度關注。
中電聯規劃發展部副主任張晶杰表示,1-5月,四大集團煤電板塊利潤總額合計虧損89億元,比上年同期減虧156億元,煤電企業虧損面為56.5%。
韓放表示,當前電廠燃料供應主要以長協煤為主,定價機制決定了長協價格受市場價格影響的程度不高。以北方港下水煤為例,6月全國下水煤長協平倉價為709元/噸,僅環比5月減少10元/噸;對應的現貨市場價格,5月31日比4月30日下降了179元/噸。
“還有一些陸路運輸的長協煤定價,為政府確定的合理區間上限,并未隨現貨價格浮動。因此,本輪煤炭市場價格回調對火電企業經營情況的改善程度,遠低于北方港口市場的價格波動幅度。”韓放解釋稱。
韓放還指出,當前市場現貨價格仍高于火電企業承受能力,且7月以來,市場價格再次波動上漲,已接近6月初水平。此外,煤機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政策執行落實還有空間,尤其在“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的落實上,各地執行不到位的情況較普遍。
張晶杰表示,在減稅降費方面,各煤電企業積極落實金融機構保供融資支持,有效保障煤炭采購等資金供應,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大對電力、熱力等行業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已于2022年末到期。另外,再貸款政策中為煤電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途徑已于2023年3月末關閉。由于煤電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導致企業獲得銀行授信難度加大,融資難、融資成本升高的問題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