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其中,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65.7%至61.15萬輛,超越西安重新問鼎“新能源汽車第一城”。
去年全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01.52萬輛,超過上海的98.86萬輛,首次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最高的城市。
半年過去,上海成功實現了反超。根據陜西省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工業數據,全省汽車產量61.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43萬輛,同比增長46%。按此計算,上海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已經比陜西全省多了18.15萬輛。
實際上,上海重回新能源汽車第一城并不意外。一方面,上海擁有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貢獻。另一方面,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布局相比其他地區優勢明顯。
2022年,特斯拉上海工廠產量達72.7萬輛,與去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相比,占比超過70%。今年上半年,根據官方交付數據,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今年上半年累計交付車輛47.65萬輛。
除此以外,在政策支持下,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迅速。2021年2月,上海市發布《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年至2025年)》,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聚集1.33萬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截至目前這個數字已經增長為4.24萬家,占全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的4%。
目前,上海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連通原材料、整車制造和汽車后市場等多個環節,擁有超高的本土化率。此前,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產業鏈本土化率已達到95%。
相比之下,西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依靠比亞迪西安工廠。比亞迪西安工廠占地261萬平方米,規劃年產能達90萬輛。數據顯示,2022年,陜西省生產102萬輛新能源汽車,比亞迪西安工廠的產量占比就達到了97%。同樣以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的數量來看,目前天眼查上西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數量為1.77萬家,整個陜西省的數量也不過2.99萬家。
在上海和西安之外,深圳也是新能源汽車生產大城。2022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量84.88萬輛,增長了183.4%,僅次于上海,排名全國第三。不僅如此,深圳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上也較為完善,形成了以比亞迪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涵蓋整車、零部件和基礎設施。
公開數據顯示,深圳有2.4萬家新能源和數字能源企業,僅在充電樁產業鏈條上,就集結了20多家深圳上市公司,布局在充電模塊制造、充電樁運營等領域。
近期發布的《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顯示,在新能源產業集聚度上,深圳綜合指數為88.1,甚至超越了上海(87.8分)。同時深圳還依托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勢,在新能源汽車的“三電”“三智”等關鍵技術上擁有先發優勢。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過去以傳統汽車產業為主的城市實現轉型的突破口,同時也是其他城市帶動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包括廣州、長春、武漢、常州、合肥、鄭州等多個城市,都在大力推動本地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集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