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趣解商業 呂楚菲
編輯 | 編輯部
這次,榮耀繼續在折疊屏上做文章。榮耀Magic V2,號稱將折疊屏帶入“毫米時代”。但,把手機做得“更薄”,真是足以逆天改命的創新嗎?
01.摸著石頭過河,摸到路了?
7月12日晚,榮耀舉辦新品發布會,發布了第三款折疊屏手機,Magic V2,重量僅231克,閉合狀態薄至9.90毫米。相比之下,華為Mate X3 ,厚度為11.08毫米,最輕的素皮版也有約239克。
圖片來源:榮耀官網截圖
但是,榮耀這款折疊屏的野心可不止是超越華為,而是“劍指”蘋果。榮耀的掌舵者趙明,強調Magic V2比iPhone14 Pro Max更輕,自研芯片在弱網環境也比蘋果更好。
把“輕薄”作為宣傳賣點,榮耀自有道理,當年喬布斯推出iPhone4的時候也曾靠“輕薄”出圈——9.3毫米的iPhone,是彼時全世界最薄的手機。
因此,有些聲音說,榮耀找到了自己的“iPhone時刻”。然而,真的找到了嗎?iPhone4能夠造就“iPhone時刻”,靠的可不止是“輕薄”,還有卓越的創新。
iPhone4上市的2010年,全球最火的手機是諾基亞N97,N97的厚度是14.3毫米,是iPhone4的1.5倍;材質上,N97和大部分手機一樣,背面都是塑料材質。
相比之下,iPhone4的金屬+雙玻璃機身也獨樹一幟,手感拉滿;最主要的是,iPhone4首先采用Retina顯示屏,讓其分辨率直接達到了960*640,而N97的分辨率只有360*640。
更不用說蘋果經典的機型設計直接奠定了未來iPhone的家族設計基礎,加上絲滑的“Home”鍵設計、IOS系統等,蘋果才造就了所謂的“iPhone時刻”。
相比之下,榮耀做到了嗎?
Magic V2確實很薄,但僅限于在折疊屏中比較,比起iPhone14 Pro Max 的7.85毫米厚度,還是厚了一些。
Magic V2確實很輕,但也僅限于和iPhone14 Pro Max比較,不用比其他系列,就iPhone14機身的172克也比Magic V輕。而iPhone14 Pro Max的機身確實很重,由于采用了更耐腐的不銹鋼中框,重量高達255克,也被調侃成“果半斤”。
Magic V2在電池、屏幕等方面的表現,也并沒有讓人眼前一亮。雖然搭載了密度更高的5000mAh青海湖電池,但有線充電功率仍為66W,快充能力有限;Magic V2外屏支持120Hz LTPO,內屏僅支持最高90hz的刷新率,而此前OPPO Find N2的內外屏均實現了120hz的刷新率。
榮耀找沒找到“iPhone時刻”不好說,但“iPhone價格”確實是找到了。Magic V2起售價就是8999元,和iPhone14 Pro Max起售價一致,而至臻版提供16GB+1TB存儲容量,售價達到11999元。
02.“超越蘋果”,道阻且長
趙明曾表示,榮耀要打造超越蘋果的產品,并非遙不可及。
但從Magic V2,多少能窺探出榮耀創新的囧境,“并非遙不可及”有點自夸了。從華為獨立出來已經兩年半的時間,榮耀的創新之路波瀾不驚。
獨立后,榮耀采用“機海戰術”,發布了Magic系列、數字系列、V系列與X系列四大產品體系,將近30款手機,覆蓋2000-10000元價位段,但缺乏真正像iPhone或者華為MATE那樣的旗艦爆款,甚至還在華為的“陰影”下亦步亦趨。
輕薄、抗摔、相機、幀數、護眼... ...圍繞這些點所作的創新,也許可以做到“量變”,但很難做到“質變”,而且其賣點也難以對當下的消費者激發更大的興趣。
營銷乏術背后,其實是創新乏力。2021年,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logy Solutions拆解榮耀X30發現,其中的國產零部件只占了10%。
就拿折疊屏說,當年的Magic V的折疊屏鉸鏈技術,是在安費諾公版方案基礎上改進,而華為則有自己的“水滴鉸鏈”。
所以在傳統手機競爭下,榮耀缺乏華為那種技術帶來的驚喜感和可用性、可玩性。傳統形態下難以破局,這也許是榮耀在折疊屏上下功夫的原因,至少這個形態還是創新的。
手機現在已經從單純的通信工具變成了結合娛樂、游戲、購物、支付、通信等多樣功能一身的設備。多樣性場景的需求,讓手機大屏化變成了一種趨勢。喬布斯時代iPhone手機屏幕僅3.5英寸,如今低配版的iPhone SE的屏幕尺寸已近5英寸,主流手機屏幕都已在6英寸以上。
而折疊屏正迎合了這種趨勢。另一方面,折疊屏市場還沒有出現一個“蘋果”。
三星、華為、摩托羅拉、小米、OPPO、vivo等國內外大廠這幾年紛紛推出折疊屏,但至今沒有一家獨大。這也是因為折疊屏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折痕明顯、比起全直屏更大、更重,在便捷性上做的不夠好,而很多折疊屏的續航能力也比較弱。
與此同時,2023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降了8%,但是折疊屏手機市場仍在保持11%的同比增速,銷量達到108萬部。
在這個增長的市場中,還沒有出現顛覆性產品,誰能不動心?
但競爭性降價隨之而來,在大部分的折疊屏還在萬元的領域摸索的時候,去年12月,OPPO就發布了起售價7999元的折疊屏手機Find N2;今年6月,摩托羅拉發布的moto razr 40系列小折疊產品起售價格更是降到了3999元。
圖片來源:京東APP截圖
在創新還沒有做好的時候先卷價格,這對榮耀這種想打高端折疊屏的玩家來說并不是好消息——因為無法獲取超額收益,賺不到更多的錢。
03.出貨量“虛高”?高增長背后存隱憂
創新之外,榮耀超高的出貨量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
據Canalys數據,榮耀在2022年實現了30%的出貨量增長,和vivo出貨量并列達到5220萬部,比蘋果、小米、OPPO都要高。
圖片來源:Canalys
但是,從2022年起,質疑榮耀手機銷量“有水分”的短視頻就開始大量出現。有數碼博主發現,Quest Mobile和艾瑞咨詢發布的智能終端各個品牌活躍設備數量,2022年6月榮耀僅占比2.7%,較大幅度地落后于排名靠前的華為、蘋果、OPPO、vivo和小米,而這個指標和榮耀的高銷量難以匹配。
圖片來源:嗶哩嗶哩視頻截圖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數據口徑可能包括智能家電等終端,另外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后,從銷量反映到市場數據監測第三方仍有滯后性。
圖片來源:Quest Mobile
不過據《南方日報》援引業內人士分析,榮耀的出貨量,很多僅僅是從供應鏈轉移到了經銷商體系,并沒有轉化為實際銷量。“榮耀的很多經銷商就是榮耀的股東,為了沖量,會在前期大量進貨,造成榮耀在短期內出現出貨量‘虛高’的情況。”
但是對高庫存,榮耀卻矢口否認。在榮耀Magic5發布會上,趙明又一次表示榮耀庫存壓力是最小的。但榮耀的經銷商們的情況如何呢?
對此,從榮耀的經銷商天音控股、愛施德的財報中,我們可窺見一二。
天音控股2022年期末存貨為53.31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加了33.5%。這其中庫存商品從期初的22.46億元增加到了期末的38.82億元。
圖片來源:天音控股財報
同時,其預付賬款從期初的27.1億元增加84%至期末的49.78億元。對于存貨的大幅增加,天音控股給出的解釋是為今年春節后的開門紅做存貨準備。不過,從其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可以看出,存貨跌價導致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增加了39.91%。
圖片來源:天音控股財報
而愛施德,是榮耀品牌唯一的全渠道零售服務商,其母公司2022年存貨較上一年底同比增加了146%,預付賬款從2021年的305萬元漲至5.34億元。這兩家經銷商同時出現了存貨、預付賬款雙升,且面臨存貨滯銷、減值的風險,雖然不能直接歸因為榮耀,但與榮耀也不無關系。
但經銷商不可能永遠吃虧,從2023年三季度開始,榮耀手機出貨量不斷下跌。據IDC數據顯示,2022年Q3、2022年Q4、2023年Q1榮耀手機出貨量分別同比下跌9.1%、12%、22.8%。
大經銷商還能扛得住,但小經銷商已經在用腳投票。有媒體報道,2022年10月時,榮耀有3300多家店,但一個月之后縮至3100多家。一些三四線城市,甚至有多家門店關閉;據DoNews報道,安徽省蚌埠市,就有多家榮耀門店閉店。
對于當下的智能手機市場而言,“好產品會自己說話”,軟硬綜合實力領先者,才會贏得更多市場銷量和競爭。如果想做到這點,榮耀除了“最薄”折疊屏,還得拿出點新花樣才行。
參考資料:
1、《榮耀Magic V2正式發布,趙明稱折疊屏手機的未來增量可達十倍》,人民日報
2、《中國第四季度智能手機市場萎縮14%,全年出貨跌至10年新低》,Canalys
3、《擠壓問題或如堰塞湖?榮耀的高庫存爭議與隱患》,正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