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手游矩陣
7月18號,國游銷量貼吧發布了《2023國游銷量半年榜》(按該榜單定義的“國游”指由國內團隊開發的買斷制PC游戲)。據榜單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6款國游銷量突破20萬套,其中《火山的女兒》以60萬的預估銷量奪冠。
從榜單公布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2023年上半年國產PC游戲相比去年同期無論是新品數量還是總體銷量都有一定的回升趨勢。游戲的口碑表現也相對更為穩定,沒有出現去年多款國游過度營銷導致翻車的情況。
而從游戲的類型分布,我們也許能從中找出下一個爆款的密碼。
國游成玩法測試田?
觀察今年上線的國游新品,大趨勢并沒有大的變化。新品中武俠/仙俠題材依然占據較大的比例,肉鴿like、模擬經營依然是最常見的玩法選擇,此外國內團隊也會更敏銳地去追逐平臺熱點。
《火山的女兒》顯然是上半年的爆款。它給業界的啟示在于,30多年前定型的游戲玩法,放到今日依然能受到足夠多玩家的歡迎。經典老游戲其實還有很多有待挖掘的潛力。
《邊境》屬于柳葉刀工作室畫餅多年的產品,今年上線其實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而《飛越13號房》作為真人互動電影選擇了國內極為熟悉的戒網癮題材,不過吃到題材紅利的同時爭議也不少。
新品游戲中武俠/仙俠題材依然是中堅力量,頭部產品多少還帶有一定的背景來頭。心動發行的《大俠立志傳:碧血丹心》就屬于在Flash時代流行一時的半瓶神仙醋團隊重出江湖的作品。
《天外武林》則已經是河洛的第三款PC平臺游戲了。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的國游賽道顯得較為平實,并沒有什么“宣發炸裂”的事件。新品國游從玩法到類型也不再與商業手游涇渭分明,而是逐漸演化為與商業手游互相反哺的形態。拼創意的獨立游戲成為試水玩法的試驗田,而商業游戲吸收創意后能成為很好的變現途徑。
比如曾經在國產獨立游戲中占比很高的“肉鴿like”,如今已經變成許多商業手游標配的副玩法,拓展了手游的可玩性。
而手游副玩法的流行,又會促進相關獨立游戲的出現。無論是離職員工自主創業還是廠商組織團隊試水,都是一種路徑。獨立制作人與商業制作人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這種循環最大的好處就是為整個業界積累人才。單機是一個拼創意的舞臺,項目的低成本讓制作人可以放手去試,而經過驗證的玩法則能給手游帶來新鮮活水。
像是“幸存者like”作為“肉鴿like”的變體,一開始在PC平臺火起來,但很快就被廠商吸收做到手游中,出現了如Survivor!.io這樣的爆款。
今年“幸存者like”游戲在Steam平臺上勢頭不減,國內也出現了《原點計劃》《通神榜》《道無窮》這樣的產品,前兩者銷量都突破了10萬,證明了這一方向依然大有市場。接下來如何將這種玩法轉接到手游之中做副玩法,是值得廠商好好琢磨的。
上半年除肉鴿之外另一個趨勢就是模擬經營。今年國產模擬經營手游其實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爆發,除了PC平臺上《滿庭芳:宋上繁華》這樣的產品,在手機平臺上也出現了大量模擬經營游戲。
模擬經營如今已經成為許多商業手游的副玩法之一,應用于諸如“家園”等子系統之中。但手游副玩法礙于商業模式往往只能做到點到為止,其實已經積累了很多痛點。大量模擬經營游戲的出現,說明大家都看到了這個機會,就看誰能第一個拿出合適的產品來吃到紅利。
今年《火山的女兒》也更像在提醒大家,模擬經營與二次元結合或許是下一個流量爆款的密碼。尋找這個答案走在最前面的其實依然是米哈游。此前其被內部爆料正在制作模擬經營題材游戲,就是例證。
誰在發行獨立游戲?
聊完產品再看發行。光看榜單,國游的主力發行都是大家的老面孔。
《火山的女兒》發行商鏡心智能(Gamera)深耕獨立游戲多年,等到爆款也是得償所愿。而在它之外,心動、雷霆、B站在國游發行上的存在感變得越來越強。心動背后有TapTap,B站背后有坐擁數億日活的BiliBili,今年新參戰的還有發行了《邊境》的虎牙游戲。它們都表現出很強的支持國游新品的意愿。
就以B站來說,其自從踏足游戲發行以來一直重視對獨立游戲的關注,也做出了不少成績。去年的爆款《暖雪》總銷量已突破200萬份,正是B站負責發行。
B站做獨立游戲發行有著天然優勢。做社區的它本來就需要大量的游戲內容用于“投喂”社區,制造話題,錨定玩家。所以即使獨立游戲在商業營收上來看屬于“蚊子腿”,B站依然愿意投入精力去做。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如今的獨立游戲宣發也越來越依賴社區傳播,而且這種傳播已經逐漸擺脫游戲小圈子而走向更泛化的社區。
今年早些時候就有媒體報道,售價10元的國產獨立游戲《揀愛》在抖音平臺的一次爆火讓制作人一個月內還清了房貸。這個案例既說明了流量的巨大力量,也說明了獨立游戲即使跳出游戲小圈子也可以得到病毒式傳播。
這種新型的傳播模式也正在改變獨立制作人的制作思路。如何追熱點回應當下人們的各種心理需求,成為了新的流量密碼。比如今年上半年在Steam平臺上高強度出現了諸如《黑棉花:悟能》《黑槍神:悟空》《感覺不如〇神》等游戲。
很明顯這些游戲大都屬于“PPT游戲”,為的就是玩梗找樂子,最后甚至不一定會做出來。但這些游戲依然得到大范圍傳播,靠的正是B站、抖音等社交平臺。
而上半年《黃老餅夢游驚奇》這樣的游戲則明顯是為游戲直播量身打造的。這種追求效果的“直播游戲”下半年還有一個爆款預定,那就是《動物派對》。
當然,過度依賴營銷宣發不好好做游戲,也會遭遇翻車。去年多款游戲就由于上線后沒有達到玩家預期而遭遇差評轟炸?!短崂L卷》正式版現在依然停留在褒貶不一的評價中。而最新的案例就是今年上線的《江湖十一》由于夸大宣傳而被憤怒的玩家刷成多半差評。
可以說,如今的國產獨立游戲早已經走出了國游的“新手保護區”。再想以情懷營銷遮掩游戲自身問題,玩家已經不會買賬。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廠商業項目進軍PC平臺,如《百面千相》《燕云十六聲》《影之刃零》等等,國產獨立游戲正面臨更大的競爭,甚至于“國游”這個概念如今也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了。
當然對玩家來說,概念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游戲好不好玩。什么時候“國游”的概念完全消失,國游的流量紅利與非國游正式拉平,才是我們游戲產業真正站起來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