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育產業生態圈 派醬
距離杭州亞運會開幕,只剩下64天。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上,個別參賽項目的國家隊選手完成了亮相儀式。選手身著中國隊隊服的時刻,讓電競人對亞運會的期盼更加熱烈。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整個電競行業都已經等待了許久。
這也讓很多人開始回憶起2018年,那個電競在亞運舞臺上完成首秀的時刻。雖然當時只是表演項目,但雅加達也成為了電競產業很多轉折點的開始。當行業里的一些高管、大咖談起自己記憶深刻的場景和故事,2018雅加達亞運會絕對不會缺席。
顯然,這種轉折也發生在行業維度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雅加達亞運會為電競在國家維度上完成正名,越來越多的政府組織,體育機構開始認識到電競價值。
這種轉變在后來的幾年中逐漸開花結果。對此感受最深的,印度電競的選手和從業者一定會榜上有名。2018年,印度電競登上頭條的是選手自己承擔來回路費,甚至由于不可預見的事件導致錯失比賽,還要向印度電競協會(ESFI)支付損失費。
到了杭州亞運會,印度電競選手的待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5月20日,ESFI和印度奧組委在新德里舉辦了座談會,為參加杭州亞運會的電競選手送上最高規格的訓練裝備。9月份,印度國家隊將派出15人的選手團隊,參與的項目包括:《英雄聯盟》《街霸5》《DOTA2》《FIFA ONLINE 4》。
從自費參賽到最高規格的訓練裝備,印度選手與國家頂級體育選手待遇持平,重視程度和聲譽已經有明顯的提升。印度奧組委的執行CEO卡揚-喬貝表示對電競在印度的強勁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在印度年輕玩家群體的推動下,電競引起了大范圍興趣:
「電競是一項新時代的運動,每個國家都在參與。杭州亞運會將標志著一場馬拉松的開始,希望我們才華橫溢的運動員能夠幫助印度,在與其他競爭對手的競爭中取得領先。」
雖然「頂級選手獲得頂級訓練裝備」這樣的事情,會被很多人習以為常,但這毫無疑問是印度電競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時刻。
2022年,印度正式認可電競為體育項目,納入印度政府青年事務和體育部管理,標志著印度最電競重要的發展節點之一。官方的認可,有助于印度在國際舞臺上的發展,并使人們擺脫與該行業相關的負面成見。雖然相比其他很多國家,印度「承認電競」的時間較晚,但為了走到這一天,印度電競付出了很多努力。
印度具備發展電競、互聯網的經濟的一些紅利條件:年輕人口眾多,且經濟水平一路上行。據數據顯示,印度大約有8億青年人口和4億互聯網網民。但同時,他們在互聯網基建上又比較落后,高端人才外流嚴重,造成本國在信息技術發展緩慢。
但從2014年開始,印度政府在數字基建上投入了大量財力精力,3G網、智能手機開始在印度普及,互聯網行業的潛力在印度顯現。證券分析師Deepti Chaturvedi就表示:「互聯網人口、可負擔的智能手機加上數字流量費用降低,給印度的游戲和電競行業提供了燃料。」
但印度電競遭遇的另一大難題,是印度社會、政府對電競這些運動的態度上。雖然「玩物喪志」這樣的表述,現在已經很少出現在中國電競里,但印度還沒渡過這樣的轉變階段。2022年12月之前,印度政府還不認可電競選手為運動員。他們無法享受印度運動員同等的權益和保障,無法成為官方認證的運動員,意味著難以獲得特殊參賽簽證,參與全球性賽事,嚴重阻礙了印度電競選手的職業發展。
互聯網基建起步晚、社會偏見固化、經濟不夠發達,印度電發展面臨的是地獄難度。但這不意味著,這個人口超過14億的國家,沒有為電競奮斗的有志之士。首位職業選手桑塔努·巴蘇、2018年自費參賽雅加達亞運會的蒂瑟·梅塔,都是選手中的代表;在行業維度,印度電競協會(ESFI)主任兼亞洲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AESF)副主席洛凱什·蘇吉是代表人物。從2017年當上ESFI主席以來,蘇吉一直在推動印度電競受到政府認可,從而改變電競在印度國內的境遇,在5年后的2022年他成功了。
在電競入選杭州亞運會正式項目之時,蘇吉表示:「我們曾經為印度電競夢想的日子終于到來了。電競在亞運會上占據主導地位,是競技游戲新時代的開始。我們敦促印度人民見證它,我們有才華的運動員已經做好了準備,在這場改變人生的錦標賽中取得勝利,將夢想變為現實。」
我們常說亞運會能提升電競的知名度,這毋庸置疑。但本質上,這種知名度提升的受眾不是普通粉絲,而是政府、國家機構等。亞運會作為洲際賽事,能滿足國家在體育維度的訴求,為自身樹立體育屬性,給予各國家的組織者額外動力去組織、去參賽。
這也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所說,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雖然是表演項目,但對于各國的電競產業都帶來了巨大作用,印度電競也是這種趨勢的收益者之一。FIFA項目參賽選手卡爾曼·提卡就感嘆:「看到印度奧組委提供一流的訓練設備,我真的很高興。這給了我們動力,讓我們表現得更好,為國爭光。」
兩個月之后,杭州亞運會將會開幕。在這個聚光燈照耀的舞臺,不同參賽地區、國家的電競將被重新審視,有助于我們摘下有色眼鏡,看到電競在亞洲維度整體發展。未來,隨著體育化的愈加深入,電競運動的基礎參與土壤將進一步肥沃,也會讓市場推動電競職業化與商業化更順風順水,生態運轉才能更加健康。
為了「訓練裝備包」這樣看似簡單、應有的待遇,印度電競走了很多彎路、付出了很多努力。如今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已經不再是站上亞運會這樣世界級的舞臺,而是在這個舞臺上取得能被人銘記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