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淄博燒烤觀察:網約車司機一天收入六七百,小商家銷量回升,“掙點錢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淄博燒烤觀察:網約車司機一天收入六七百,小商家銷量回升,“掙點錢了”

流量過后,淄博留下了什么?

文|時代周報 曾思怡

編輯|黎廣

沒有一座城市像淄博那樣持續獲得流量的青睞。

從今年3月開始走紅,其后數月,進淄“趕烤”成為風潮,當地客流在“五一”達到頂峰,走紅持續時間之長讓淄博成為網紅中的網紅。

但沒有任何一座網紅城市能持續成為“頂流”。此前有多家媒體報道,從5月下旬開始,有關淄博燒烤店成批降價轉讓的信息頻頻出現,當地各大燒烤城、八大局等游客密集地也開始呈現行人稀疏的景象。

不過,暑期的來臨,讓網紅淄博再度升溫。

7月15日傍晚,淄博八大局便民菜市熙熙攘攘,炒鍋餅、紫米餅、花茶和琉璃制品等商品的叫賣聲不絕于耳,雖然沒有出現4、5月份人擠人的火爆景象,但這里依舊算得上整個淄博市區人氣最高的地方。

“暑假剛開始的時候就有很多年輕人結伴過來,現在稍微少了一些,但也比6月回溫不少。”在八大局賣網紅椰子蛋的崔姐告訴時代周報記者,7月以來,她的攤位日均能賣出300多個椰子,幾乎是6月份的兩倍。

崔姐和她的椰子鋪 曾思怡/攝

不僅如此。時代周報記者走訪發現,當地燒烤店翻臺率在7月初顯著增加,至7月中旬不少網紅或老字號燒烤店依舊人流爆滿,酒店、網約車等訂單量也較上月大幅提升。

01 暑期又熱了

淄博的客流量藏在網約車訂單里。

網約車司機朱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7月初剛放暑假,訂單一下又上去了,一天下來純收入能有6、7百。

據朱文介紹,在淄博燒烤走紅以前,當地全職網約車司機的日均純收入在兩三百元左右,但從今年3月淄博燒烤火了以后,大量涌入的外地游客一度讓大家的收入翻番。

淄博街景 曾思怡/攝

激增的客流也吸引了更多新人入局。

朱文表示,3月以來,淄博新增網約車司機少說有幾百輛,上千輛也有可能,“像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在淄博火了以后成為網約車司機的就有五六個”。

酒店業也收割一波紅利。

車輛行至市中心,朱文指著路邊幾家經濟型連鎖酒店說,在3月份以前,這些酒店基本都是一百多元一晚,房型小的甚至不到一百元,現在這些酒店基本價格翻番,碰上周末漲至此前3倍的都有。

饒是如此,這個價格仍比大多熱門旅游目的地的酒店價格要低。

7月15日,周六,時代周報記者登錄線上訂房平臺搜索發現,在萬象匯、淄博站、山東理工大學等熱門住宿預訂點,多家舒適型和經濟型連鎖酒店價格在300多元左右,且周五、周六大都高于工作日的房價。

但這并未影響到入住率。當地一家經濟型連鎖酒店前臺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因為臨近淄博火車站和八大局菜市場等游客集中地,該酒店自今年3月以來基本天天滿房,來店住宿的游客基本都是奔著燒烤來的,“結伴出行的年輕人居多,7月初放暑假也出現了不少以家庭為單位來住宿的”。

在酒店門口買水果的阿姨,外地游客是主要消費群 曾思怡/攝

但朱文表示,比起網約車和酒店,淄博火了,燒烤店才是主角,“有的燒烤店一天營業額就是近10萬,一兩個月干下來超過過去大半輩子掙的”。

以淄博網紅燒烤店牧羊村為例,2020年歌手薛之謙到淄博開演唱會時的一句好評讓該店走紅至今,不論是客流登頂的5月份還是熱度回落的6、7月份,爆滿都是常態。

在流量紅利的吸引下,來自當地的、外地的、各行各業的創業者奔涌而來。

數據顯示,在今年3月到6月,淄博當地新開燒烤店近700家。這些燒烤店有的選址游客往來頻繁的鬧市區,有的扎進統一規劃的燒烤城,還有的甚至開到了人煙稀疏的市區偏僻處和城鄉結合部。

02 燒烤店主的選擇

7月15日晚上,位于淄博市中心附近的煙熏火燎燒烤城,燒烤店老板李振宇坐在收銀臺上百無聊賴地玩手機。

當天正逢周末、又是暑假,李振宇的燒烤門店擺了20多套桌椅和烤爐,但只有3桌食客,寬闊的餐飲場地和零星食客對比讓店鋪更顯冷清。

回顧入局淄博燒烤的過程,他覺得自己不算起個大早,但真的是趕了個晚集。

今年5月8日,李振宇花7萬元轉讓費接手了這個燒烤門店。這個門店打動他的主要原因,是上家店主3到5月里日均80桌起步的營業成績。

“但是我們只抓住了一周的流量紅利。”李振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接手燒烤鋪位的第一周,他的營業成績雖然追不上上家店主,但也有日均30多桌的營業成績。

轉折發生在5月下旬,外地游客驟減,隨之而來是燒烤店客流量的斷崖式下跌,“有的日子一天也擺不了一桌”。

“剩余過期的食材把家里的雞鴨都養肥了。”提及6月份的經營情況,李振宇的言語中顯現出北方人的憨厚和幽默,但也難掩失落,“如果知道是這樣,我們也不會從淄川搬來這里”。

從地圖上看,淄博市區狹長,有張店區、臨淄區、周村區、淄川區和博山區5個市轄區,市中心所處的張店區最為繁華,今年淄博燒烤帶火的打卡點也主要集中于張店區。也就是說,到淄博吃燒烤的人流大都匯聚到了這里。

李振宇開在淄川區的燒烤店距淄博市中心30公里左右,基本觸及不到淄博燒烤爆紅帶來的客流。為此,他在今年5月關掉經營了十幾年老店,和兩個同樣從事燒烤的朋友一起跑到煙熏火燎燒烤城,試圖從流量中收獲一把紅利。

“咱仨都是胖子,所以就給這家店取名:三胖燒烤!” 曾思怡/攝

李振宇說,現在是開店第二個月,暑假以來客流量升溫,加上他們是燒烤城里為數不多從早開到晚的店鋪,現在一天能擺上十幾桌,還能維持下去,轉讓費也賺回來了,“但是和在淄川相比,還是之前賺得多”。

李振宇給時代周報記者算了筆賬,目前“三胖燒烤”日均擺出十幾桌,食客以外地游客為主,而外地游客的花銷主要集中在燒烤上面。

說到這里,李振宇饒有意味地表示,“賣燒烤就是賣酒水,很多燒烤店盈利的大頭是酒水,在淄川的時候來的都是老顧客,一桌消費有七成都花在酒水上面,雖說也是日均十幾桌,但是加上酒水的收益,就比現在多多了”。

但他的處境還不算糟糕。李振宇說,他們門店位置客流量還算可以,加上有了十幾年的老手藝也吸引了一批本地、外地的回頭客。

而那些開在市區偏僻處或城鄉結合部的新手燒烤店,在井噴的人流量過后,很多店鋪連續幾天沒有客流就轉手,還有的甚至沒有一天實現盈利就匆匆關門。

燒烤即將出爐 曾思怡/攝

在客流量井噴時期,這些長滿大街小巷的燒烤店滿足了燒烤供應,也讓不少入局者賺到一桶金,但隨著客流散去,燒烤店供應過剩的問題也浮現出來,開在市區偏僻處和城鄉結合部的燒烤店主最先失意。

就算暑期加持讓淄博旅游階段性升溫,但對于當地燒烤行業從業者來說,有限的流量大都屬于一些網紅店和有口碑的老店,許多沒能打出招牌或占地不佳的燒烤店依舊門前冷落。

對于眼下的失意,李振宇算是燒烤店主中心態較穩的,做了十幾年燒烤,他對自己的手藝很有信心,他認為店里目前缺的是名氣和招牌,現在是暑假,暑假結束還有國慶,都能帶來一大波客流量,期間盈利可以支撐他們花一年甚至幾年在當地培養回頭客、打出招牌,“招牌打出來了,生意就好做了”。

03 八大局菜市不賣菜

燒烤產業之外,作為當地人氣最高的打卡地,淄博八大局同樣是受流量震蕩最大的區域。

八大局全名八大局便民農貿市場,原本只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十字街區,由密密麻麻的臨街小店鋪組成,賣的主要是菜、肉、饅頭、海鮮、腌菜等。

上世紀七十年代,淄博市政府曾經將財政局、教育局、衛生局、文化局等八個部門集中在一個大樓辦公,簡稱“八大局”。后來“八大局”被拆除,但是旁邊的便民農貿市場被留了下來。

和淄博燒烤一樣,八大局的走紅原因也在于“煙火氣”。

暑期的八大局 曾思怡/攝

但被煙火氣推上頂流后,八大局搖身一變成為特產一條街:路面被翻修,原本是賣西瓜、洗發水等日用品的場地引進了燒烤攤,肉鋪和菜攤也變成了一家又一家炒鍋餅、紫米糕、牛奶棒,又或者全國統一小吃撈汁小海鮮、炸肉、烤雞店等。

有人做過統計,在橫豎幾公里長的八大局便民市場,如今賣炒鍋餅的特產店超過100家。

巨大的人流讓這里成為創業者的掘金熱土。

在八大局賣網紅椰子蛋的崔姐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有的炒鍋餅店主一個月收入抵得上過去一年,原本2000元月租的鋪面在幾手倒賣后變成2萬,“躺著賺錢的還屬中介,他們在3、4月份用月租幾千的價格租下鋪面,轉手以十倍的價格租出,啥也不干、月入幾萬”。

“我也掙點,不過和他們比不了。”崔姐是青島人,之前在青島賣椰子蛋,4月份聞訊趕來八大局,用每月1萬元的月租定下眼前的門店,說是門店,其實是沿墻搭建了一個遮陽的鐵皮棚,鐵皮棚之下就是整個鋪面,占地面積大概在5、6平米。

在淄博最熱鬧的那陣子,崔姐每天能賣出六七百個椰子,收入是在青島時候的幾倍,6月人流減少后,有時候連續幾天只能賣出100多個,每天的營業目標是不虧錢。

伴隨著暑假回溫,她的日均銷量又回升到300多個,“掙錢了,但不多,除非咱這個鋪租也能隨客流降點”。

八大局最熱門的產品之一——紫米餅 曾思怡/攝

但并不是每個來到這里的人都能抓住流量的紅利。

崔姐指著對面的飲品店表示,這里原是一家牛肉餅店,老板是一個年輕外地小伙,在5月份花大價錢租下鋪面,裝修又花了好長時間,“結果開張以后連續幾天每天都賣不出幾個,就走了”。

距離崔姐的店鋪不到100米,一家果汁店老板聽到有人在咨詢鋪租后,很快湊近表示,他們一個多月以前花20多萬轉讓費拿下這個店鋪,“你現在想開店的話,轉給你,13萬”。

從小在淄博長大的楊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現在八大局的店鋪近九成都是最近幾個月新開的,“以前我們來這里買腌菜、買海鮮,現在不行了,已經不是菜市了”。

晉先生是八大局里的元老,他的平價水果店已經在這里經營了十幾年,5、6米寬的門店在這條街上實在罕見。

晉先生的水果店 曾思怡/攝

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因為是一手租客,租了十幾年了,他現在的月租還和淄博走紅前一樣——4000塊,“淄博火了我的生意也好了,每天收入多出幾成,翻倍不可能,八千一萬也沒有”。

在晉先生旁邊的商鋪,縱使2米寬的門店月租也已經上萬,有些原來在這賣菜的攤主,有的轉做二手房東,光收租就比先前賣菜收入還高。

但晉先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沒人了,有這個鋪子我就有一份工作”。

04 流量過后,留下什么?

有人說淄博涼了,有人說淄博還沒有“退燒”。

下午6點的燒烤城一角 曾思怡/攝

從頂流位置走下后,淄博出現了一批無奈閉店、轉讓的創業者,曾經摩肩擦踵的街道上人與人的距離也在變大,燒烤城、八大局不再是創業者眼中實現暴富的掘金熱土,當地消費數據也將從高峰跌落。

但對于當地餐飲、住宿、景點等文旅相關行業來說,網約車司機每天多掙的100多元、住宿業量價齊升,都顯示著淄博走紅的余溫依舊,甚至可能一直延續下去。

位于張店區的海岱樓鐘書閣被稱為“最美書店”,這里的收銀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鐘書閣去年開業,參觀人群主要來自當地區縣,淄博燒烤走紅之后,鐘書閣游客數量激增,連續幾個月來外地游客都是主要游覽群體,鐘書閣附近也衍生了一系列淄博文創產品。

而在八大局便民菜市客流量的基礎上,書畫一條街應運而生,不僅豐富游客游覽和打卡場景,也讓因燒烤而來的外地游客看到淄博更多面。

位于八大局的書畫集市 曾思怡/攝

經濟學家管清友曾就淄博走紅現象進行分析,從財政稅收的貢獻來講,不光燒烤,即使是整個文化旅游行業,對本地的財政稅收貢獻也沒多大,但卻能在無形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甚至影響發債。

海岱樓 曾思怡/攝

當地政府或許深諳其道。

在淄博持續走紅這件事上,政府可以說是發揮了決定性的力量:從開“燒烤專列”、“燒烤專線”;給予重點群體大學生給特別優惠;發放胃藥、免費停車、嚴查加價行為;制定人才引進和招商引資方案;前往各地學習網紅城市發展經驗;推進各種旅游產品......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淄博燒烤觀察:網約車司機一天收入六七百,小商家銷量回升,“掙點錢了”

流量過后,淄博留下了什么?

文|時代周報 曾思怡

編輯|黎廣

沒有一座城市像淄博那樣持續獲得流量的青睞。

從今年3月開始走紅,其后數月,進淄“趕烤”成為風潮,當地客流在“五一”達到頂峰,走紅持續時間之長讓淄博成為網紅中的網紅。

但沒有任何一座網紅城市能持續成為“頂流”。此前有多家媒體報道,從5月下旬開始,有關淄博燒烤店成批降價轉讓的信息頻頻出現,當地各大燒烤城、八大局等游客密集地也開始呈現行人稀疏的景象。

不過,暑期的來臨,讓網紅淄博再度升溫。

7月15日傍晚,淄博八大局便民菜市熙熙攘攘,炒鍋餅、紫米餅、花茶和琉璃制品等商品的叫賣聲不絕于耳,雖然沒有出現4、5月份人擠人的火爆景象,但這里依舊算得上整個淄博市區人氣最高的地方。

“暑假剛開始的時候就有很多年輕人結伴過來,現在稍微少了一些,但也比6月回溫不少。”在八大局賣網紅椰子蛋的崔姐告訴時代周報記者,7月以來,她的攤位日均能賣出300多個椰子,幾乎是6月份的兩倍。

崔姐和她的椰子鋪 曾思怡/攝

不僅如此。時代周報記者走訪發現,當地燒烤店翻臺率在7月初顯著增加,至7月中旬不少網紅或老字號燒烤店依舊人流爆滿,酒店、網約車等訂單量也較上月大幅提升。

01 暑期又熱了

淄博的客流量藏在網約車訂單里。

網約車司機朱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7月初剛放暑假,訂單一下又上去了,一天下來純收入能有6、7百。

據朱文介紹,在淄博燒烤走紅以前,當地全職網約車司機的日均純收入在兩三百元左右,但從今年3月淄博燒烤火了以后,大量涌入的外地游客一度讓大家的收入翻番。

淄博街景 曾思怡/攝

激增的客流也吸引了更多新人入局。

朱文表示,3月以來,淄博新增網約車司機少說有幾百輛,上千輛也有可能,“像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在淄博火了以后成為網約車司機的就有五六個”。

酒店業也收割一波紅利。

車輛行至市中心,朱文指著路邊幾家經濟型連鎖酒店說,在3月份以前,這些酒店基本都是一百多元一晚,房型小的甚至不到一百元,現在這些酒店基本價格翻番,碰上周末漲至此前3倍的都有。

饒是如此,這個價格仍比大多熱門旅游目的地的酒店價格要低。

7月15日,周六,時代周報記者登錄線上訂房平臺搜索發現,在萬象匯、淄博站、山東理工大學等熱門住宿預訂點,多家舒適型和經濟型連鎖酒店價格在300多元左右,且周五、周六大都高于工作日的房價。

但這并未影響到入住率。當地一家經濟型連鎖酒店前臺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因為臨近淄博火車站和八大局菜市場等游客集中地,該酒店自今年3月以來基本天天滿房,來店住宿的游客基本都是奔著燒烤來的,“結伴出行的年輕人居多,7月初放暑假也出現了不少以家庭為單位來住宿的”。

在酒店門口買水果的阿姨,外地游客是主要消費群 曾思怡/攝

但朱文表示,比起網約車和酒店,淄博火了,燒烤店才是主角,“有的燒烤店一天營業額就是近10萬,一兩個月干下來超過過去大半輩子掙的”。

以淄博網紅燒烤店牧羊村為例,2020年歌手薛之謙到淄博開演唱會時的一句好評讓該店走紅至今,不論是客流登頂的5月份還是熱度回落的6、7月份,爆滿都是常態。

在流量紅利的吸引下,來自當地的、外地的、各行各業的創業者奔涌而來。

數據顯示,在今年3月到6月,淄博當地新開燒烤店近700家。這些燒烤店有的選址游客往來頻繁的鬧市區,有的扎進統一規劃的燒烤城,還有的甚至開到了人煙稀疏的市區偏僻處和城鄉結合部。

02 燒烤店主的選擇

7月15日晚上,位于淄博市中心附近的煙熏火燎燒烤城,燒烤店老板李振宇坐在收銀臺上百無聊賴地玩手機。

當天正逢周末、又是暑假,李振宇的燒烤門店擺了20多套桌椅和烤爐,但只有3桌食客,寬闊的餐飲場地和零星食客對比讓店鋪更顯冷清。

回顧入局淄博燒烤的過程,他覺得自己不算起個大早,但真的是趕了個晚集。

今年5月8日,李振宇花7萬元轉讓費接手了這個燒烤門店。這個門店打動他的主要原因,是上家店主3到5月里日均80桌起步的營業成績。

“但是我們只抓住了一周的流量紅利。”李振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接手燒烤鋪位的第一周,他的營業成績雖然追不上上家店主,但也有日均30多桌的營業成績。

轉折發生在5月下旬,外地游客驟減,隨之而來是燒烤店客流量的斷崖式下跌,“有的日子一天也擺不了一桌”。

“剩余過期的食材把家里的雞鴨都養肥了。”提及6月份的經營情況,李振宇的言語中顯現出北方人的憨厚和幽默,但也難掩失落,“如果知道是這樣,我們也不會從淄川搬來這里”。

從地圖上看,淄博市區狹長,有張店區、臨淄區、周村區、淄川區和博山區5個市轄區,市中心所處的張店區最為繁華,今年淄博燒烤帶火的打卡點也主要集中于張店區。也就是說,到淄博吃燒烤的人流大都匯聚到了這里。

李振宇開在淄川區的燒烤店距淄博市中心30公里左右,基本觸及不到淄博燒烤爆紅帶來的客流。為此,他在今年5月關掉經營了十幾年老店,和兩個同樣從事燒烤的朋友一起跑到煙熏火燎燒烤城,試圖從流量中收獲一把紅利。

“咱仨都是胖子,所以就給這家店取名:三胖燒烤!” 曾思怡/攝

李振宇說,現在是開店第二個月,暑假以來客流量升溫,加上他們是燒烤城里為數不多從早開到晚的店鋪,現在一天能擺上十幾桌,還能維持下去,轉讓費也賺回來了,“但是和在淄川相比,還是之前賺得多”。

李振宇給時代周報記者算了筆賬,目前“三胖燒烤”日均擺出十幾桌,食客以外地游客為主,而外地游客的花銷主要集中在燒烤上面。

說到這里,李振宇饒有意味地表示,“賣燒烤就是賣酒水,很多燒烤店盈利的大頭是酒水,在淄川的時候來的都是老顧客,一桌消費有七成都花在酒水上面,雖說也是日均十幾桌,但是加上酒水的收益,就比現在多多了”。

但他的處境還不算糟糕。李振宇說,他們門店位置客流量還算可以,加上有了十幾年的老手藝也吸引了一批本地、外地的回頭客。

而那些開在市區偏僻處或城鄉結合部的新手燒烤店,在井噴的人流量過后,很多店鋪連續幾天沒有客流就轉手,還有的甚至沒有一天實現盈利就匆匆關門。

燒烤即將出爐 曾思怡/攝

在客流量井噴時期,這些長滿大街小巷的燒烤店滿足了燒烤供應,也讓不少入局者賺到一桶金,但隨著客流散去,燒烤店供應過剩的問題也浮現出來,開在市區偏僻處和城鄉結合部的燒烤店主最先失意。

就算暑期加持讓淄博旅游階段性升溫,但對于當地燒烤行業從業者來說,有限的流量大都屬于一些網紅店和有口碑的老店,許多沒能打出招牌或占地不佳的燒烤店依舊門前冷落。

對于眼下的失意,李振宇算是燒烤店主中心態較穩的,做了十幾年燒烤,他對自己的手藝很有信心,他認為店里目前缺的是名氣和招牌,現在是暑假,暑假結束還有國慶,都能帶來一大波客流量,期間盈利可以支撐他們花一年甚至幾年在當地培養回頭客、打出招牌,“招牌打出來了,生意就好做了”。

03 八大局菜市不賣菜

燒烤產業之外,作為當地人氣最高的打卡地,淄博八大局同樣是受流量震蕩最大的區域。

八大局全名八大局便民農貿市場,原本只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十字街區,由密密麻麻的臨街小店鋪組成,賣的主要是菜、肉、饅頭、海鮮、腌菜等。

上世紀七十年代,淄博市政府曾經將財政局、教育局、衛生局、文化局等八個部門集中在一個大樓辦公,簡稱“八大局”。后來“八大局”被拆除,但是旁邊的便民農貿市場被留了下來。

和淄博燒烤一樣,八大局的走紅原因也在于“煙火氣”。

暑期的八大局 曾思怡/攝

但被煙火氣推上頂流后,八大局搖身一變成為特產一條街:路面被翻修,原本是賣西瓜、洗發水等日用品的場地引進了燒烤攤,肉鋪和菜攤也變成了一家又一家炒鍋餅、紫米糕、牛奶棒,又或者全國統一小吃撈汁小海鮮、炸肉、烤雞店等。

有人做過統計,在橫豎幾公里長的八大局便民市場,如今賣炒鍋餅的特產店超過100家。

巨大的人流讓這里成為創業者的掘金熱土。

在八大局賣網紅椰子蛋的崔姐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有的炒鍋餅店主一個月收入抵得上過去一年,原本2000元月租的鋪面在幾手倒賣后變成2萬,“躺著賺錢的還屬中介,他們在3、4月份用月租幾千的價格租下鋪面,轉手以十倍的價格租出,啥也不干、月入幾萬”。

“我也掙點,不過和他們比不了。”崔姐是青島人,之前在青島賣椰子蛋,4月份聞訊趕來八大局,用每月1萬元的月租定下眼前的門店,說是門店,其實是沿墻搭建了一個遮陽的鐵皮棚,鐵皮棚之下就是整個鋪面,占地面積大概在5、6平米。

在淄博最熱鬧的那陣子,崔姐每天能賣出六七百個椰子,收入是在青島時候的幾倍,6月人流減少后,有時候連續幾天只能賣出100多個,每天的營業目標是不虧錢。

伴隨著暑假回溫,她的日均銷量又回升到300多個,“掙錢了,但不多,除非咱這個鋪租也能隨客流降點”。

八大局最熱門的產品之一——紫米餅 曾思怡/攝

但并不是每個來到這里的人都能抓住流量的紅利。

崔姐指著對面的飲品店表示,這里原是一家牛肉餅店,老板是一個年輕外地小伙,在5月份花大價錢租下鋪面,裝修又花了好長時間,“結果開張以后連續幾天每天都賣不出幾個,就走了”。

距離崔姐的店鋪不到100米,一家果汁店老板聽到有人在咨詢鋪租后,很快湊近表示,他們一個多月以前花20多萬轉讓費拿下這個店鋪,“你現在想開店的話,轉給你,13萬”。

從小在淄博長大的楊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現在八大局的店鋪近九成都是最近幾個月新開的,“以前我們來這里買腌菜、買海鮮,現在不行了,已經不是菜市了”。

晉先生是八大局里的元老,他的平價水果店已經在這里經營了十幾年,5、6米寬的門店在這條街上實在罕見。

晉先生的水果店 曾思怡/攝

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因為是一手租客,租了十幾年了,他現在的月租還和淄博走紅前一樣——4000塊,“淄博火了我的生意也好了,每天收入多出幾成,翻倍不可能,八千一萬也沒有”。

在晉先生旁邊的商鋪,縱使2米寬的門店月租也已經上萬,有些原來在這賣菜的攤主,有的轉做二手房東,光收租就比先前賣菜收入還高。

但晉先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沒人了,有這個鋪子我就有一份工作”。

04 流量過后,留下什么?

有人說淄博涼了,有人說淄博還沒有“退燒”。

下午6點的燒烤城一角 曾思怡/攝

從頂流位置走下后,淄博出現了一批無奈閉店、轉讓的創業者,曾經摩肩擦踵的街道上人與人的距離也在變大,燒烤城、八大局不再是創業者眼中實現暴富的掘金熱土,當地消費數據也將從高峰跌落。

但對于當地餐飲、住宿、景點等文旅相關行業來說,網約車司機每天多掙的100多元、住宿業量價齊升,都顯示著淄博走紅的余溫依舊,甚至可能一直延續下去。

位于張店區的海岱樓鐘書閣被稱為“最美書店”,這里的收銀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鐘書閣去年開業,參觀人群主要來自當地區縣,淄博燒烤走紅之后,鐘書閣游客數量激增,連續幾個月來外地游客都是主要游覽群體,鐘書閣附近也衍生了一系列淄博文創產品。

而在八大局便民菜市客流量的基礎上,書畫一條街應運而生,不僅豐富游客游覽和打卡場景,也讓因燒烤而來的外地游客看到淄博更多面。

位于八大局的書畫集市 曾思怡/攝

經濟學家管清友曾就淄博走紅現象進行分析,從財政稅收的貢獻來講,不光燒烤,即使是整個文化旅游行業,對本地的財政稅收貢獻也沒多大,但卻能在無形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甚至影響發債。

海岱樓 曾思怡/攝

當地政府或許深諳其道。

在淄博持續走紅這件事上,政府可以說是發揮了決定性的力量:從開“燒烤專列”、“燒烤專線”;給予重點群體大學生給特別優惠;發放胃藥、免費停車、嚴查加價行為;制定人才引進和招商引資方案;前往各地學習網紅城市發展經驗;推進各種旅游產品......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饶县| 灵山县| 井研县| 陈巴尔虎旗| 平乐县| 军事| 陕西省| 麻城市| 雅江县| 弥勒县| 肃宁县| 贵港市| 金门县| 永康市| 闵行区| 四子王旗| 卢氏县| 修水县| 临海市| 体育| 资中县| 五莲县| 开化县| 南涧| 深水埗区| 成安县| 叶城县| 江口县| 灌阳县| 涿州市| 祁连县| 乡城县| 鸡西市| 沙雅县| 饶平县| 射阳县| 富平县| 武汉市| 昌黎县| 洪湖市|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