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7月21日,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公布了二季度公募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榜。 受市場波動影響,TOP100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持續下降。
截至二季度末,TOP100基金銷售機構股票+混合的保有規模為5.6萬億元,相比一季度末的5.8萬億元減少了2000億元;TOP100基金銷售機構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為8.5萬億,相比一季度的8.24萬億元增加了0.26萬億元。
從TOP20的名單來看,頭部機構排名穩定,中小機構競爭激烈。其中,三甲排名仍無變動,螞蟻基金蟬聯非貨基保有規模第一,招商銀行和天天基金分列二、三位,非貨基保有規模分別為1.25萬億、0.79萬億和0.6萬億。
在二季度的低迷市場中,權益類保有量規模出現縮水。TOP20中,僅有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5家的權益類保有量環比有所增長。其中,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的權益類保有規模在二季度分別增長63億元、15億元。
此外,在權益類基金保有量前100強中,平安證券、東方財富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券商保有規模逆勢增長,在二季度權益基金規模增長榜單中位居前列,受到了市場的關注。
具體來看,招商銀行權益類基金保有量5924億元,環比一季末減少415億元,規模跌幅逾6%,目前仍位居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首位。
螞蟻基金權益類基金規模也縮水313億元,保有規模達到5545億元,仍位居第二名。另外,天天基金、工商銀行保有規模都超過4000億元,但同期權益類基金縮水也超200億元。

二季度券商渠道的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增長,主要因為股票ETF的份額增加。券商渠道是ETF的重要申贖渠道,在震蕩的行情中,ETF以“T+0”的場內交易特性受到投資者喜愛。
非貨規模的TOP20中,有11家銷售渠道的規模相比一季度有所增長。螞蟻基金新增211億元,興業銀行非貨保有規模新增339億元,位居銀行業首位,平安銀行也有300億元的增量。
從非貨規模保有量的百強榜看,北京匯成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非貨規模增長最多,二季度規模激增363億元,達到1726億元,規模增幅達到26.63%。京東肯特瑞、騰安基金等都有百億體量的增長;銀行渠道中,同期,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也有153億元的非貨保有規模增長,在保險渠道中位居首位。
銀行系的非貨保有規模有所增加,這主要依賴于債券基金、“固收+”的熱銷。二季度,多家銀行推出“季季正收益”、“期期正收益”的正收益專區,極大提升了保有量。
從券商隊伍來看,“券商一哥”的地位爭奪戰仍在持續。截至二季度末,華泰證券股混公募保有規模1297億元,與中信證券差距75億元,而在一季度差距為27億元,二季度差距進一步拉大;非貨公募保有規模方面,華泰證券為1517億元,與中信差距191億元,比一季度142億元的差距也在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