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羅容
前5個月中國回收利用廢舊動力電池量已超去年全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7月1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2023年1 -5月份我國回收利用廢舊動力電池11.5萬噸,超過去年全年總量,資源循環利用能力不斷增強,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穩步提高,已建成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1萬個。
國家發改委:推動小區新能源充換電設施實行居民電價
國家發改委于7月21日發布《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推動居民小區內的公共充換電設施用電實行居民電價,推動對執行工商業電價的充換電設施用電實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
全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及各分技術委員會成立
據監管局消息,全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及碳排放、電力、鋼鐵、建筑分計量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近日在京舉行。此次成立委員旨在系統化、體系化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領域計量工作深入開展,不斷完善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計量技術規范。
江蘇試點應用“電碳表”
據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稱,江蘇首個基于國網智能物聯電表架構的“電碳表”項目日前在蘇州試點應用,能實現電力“生產—傳輸—消費”全環節碳排放量的實時精準計量,讓碳排放像電能一樣方便記錄。“電碳表”可在發電廠、輸電網以及用電側分別進行安裝應用,幫助制定更為科學的減排降碳措施。目前蘇州試點應用九塊“電碳表”,未來還將通過電力系統碳計量監測平臺,實現碳排放大數據管理和可視化呈現,進一步提升碳計量數據實用性。
杭州亞運村啟用新能源汽車“超級快充站”
杭州亞運村近日正式啟用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設施。該充電站是全國首個同時擁有大功率、無線充電、V2G功能的充電站,配備了八個500千瓦大功率充電裝置、無線充電停車位和V2G充電樁,搭載有新型的碳化硅半導體功率器件,充電效率比常見的快充樁、慢充樁分別提升了1.4倍和3.1倍。
英國擬投入1.57億英鎊推動核能產業復興
據中國電力新聞網援引《衛報》7月19日報道,英國政府將提供1.57億英鎊(約合14.5億元人民幣)支持核能產業發展,并承諾在2025年實現讓核能用于四分之一民用電力供應的目標。該國政府此前計劃,在2030年之前,力爭實現高達95%的電力產自低碳能源。
陜西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3000萬千瓦
央視新聞消息,截至7月19日,陜西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3000萬千瓦大關,達到3054萬千瓦,占陜西電網總裝機容量的34%,創歷史新高。預計2023年并網新能源達到4300萬千瓦,“十四五”達到5950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的50%。
內蒙古五個項目均納入市場化新能源項目清單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近日發布《關于印發5個市場化新能源項目清單的通知》表示,經專家評估,五個項目均納入市場化新能源項目清單,共配建新能源規模348.3萬千瓦,其中風電259萬千瓦、光伏89.3萬千瓦。新增負荷實質性開工后,配建的新能源項目才能核準(備案),開工建設,負荷側和新能源側應于2024年12月底前全部建成投產,且項目建設所依托的新增用電負荷未全部投產前,配建的新能源規模不得投入運行。
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市場占有率等均創歷史新高
中新社消息,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副司長霍福鵬在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取得顯著成績,產銷量、市場占有率、保有量均創歷史新高。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部汽車銷量的比例達28.3%,比2022年提升2.7個百分點;截至今年6月底,保有量超過1620萬輛。
新疆博樂市兩個保障性光伏50MV項目實現并網
7月18日,位于博樂市五臺區域的國家電投博樂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國能博樂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順利并網發電。兩個項目總投資分別為2.89億元、2.42億元,預計年發電量均為7900萬千瓦時,總發電量突破1.5億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