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全市場公募產品的二季度申贖情況已經水落石出,我們來看看哪些產品在該季度最受資金歡迎?
從類型來看,股票型基金、QDII基金、貨幣基金和債基總量均呈現凈申購,FOF、混合型基金、商品基金則出現了凈贖回。
全市場14844只公募基金中,二季度獲得凈申購的有5249只。其中,貨幣基金仍然是期內凈申購最多的基金產品,凈申購達5369.88億份。一季度規模縮水的債基,在二季度被凈申購了4728.37億份。
有1524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偏股、靈活、股票)獲得凈申購,其中,共有17只凈申購份額在10億份以上。而這些被選擇的集中在規模不大、知名度不高的績優基金。
楊鑫鑫管理的工銀創新動力二季度凈申購份額最多,為25.83億份,該基金二季度回報率為3.09%,最新基金規模為58.07億元。從持倉來看,基金新增太陽紙業(002078.SZ)、寶鋼股份(600019.SH)、新興鑄管(0007878.SZ)三只重倉股。基金經理表示,主要從新科技、新產業、新業態三個方面自上而下挖掘個股。
羅雯管理的浦銀安盛量化多策略C,二季度凈申購達17.82億份。該基金二季度回報率為-1.11%,截至一季度末,基金C份額規模僅有0.03億份。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14日-6月30日,有單一機構投資者申購份額為7.44億份,占基金份額的比例為40.95%。而在今年4月1日至5月24日,有單一機構投資者贖回了6789.25萬份。
同樣出現大幅申購的迷你基金還有長信利盈A,一季度末,基金規模僅有0.51億元,二季度被凈申購16.7億份。其中,共有2個機構分別申購了5.85億份、10.24億份,占基金比例分別為26.69%、46.7%。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規模為20.56億元。
當持有份額較高的投資者進行大額申購贖回操作時,基金需要對持有的證券或債券快速變現以支付贖回款,此舉可能造成基金倉位的調整,引發凈值的大幅波動。

周海棟管理的華商優勢行業,在一季度實現超20億份的凈申購后,二季度再次實現10.89億份的凈申購,期末產品總份額達到71.45億份,申購比例為17.98%,從業績表現來看,該基金表現也較為突出。截至7月20日,周海東任職以來回報達237.91%,年化收益達到19.1%,在996只同類產品中位列第七。二季度末周海棟管理規模已超過374億元。
楊銳文和張雪薇共同管理的景順長城電子信息產業股票C在二季度實現了15.54億份的凈申購,申購比例達104.55%,截至7月20日,該產品期內實現了18.51%的回報。二季度末,楊銳文在管產品總規模超337億元。
二季度,435只“固收+”(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偏債混合基金)獲得凈申購。其中28只“固收+”凈申購份額超10億份。華夏鼎利、長城悅享增利、交銀穩固收益等多只基金凈申購份額靠前。

ETF產品中,有3只產品凈申購額超百億份,分別是華寶中證醫療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期內凈申購額分別為153.85億份、140.85億份和127.59億份,申購比例分別為40.05%、28.25%、41.21%。
QDII基金中,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QDII)二季度凈申購額達63.9億份,期末總份額達702.33億份,凈申購比例為10.01%。博時恒生醫療保健(QDII-ETF)二季度凈申購額達54.3億份,凈申購比例36.69%,期末總份額為202.28億份。

在凈贖回的主動權益基金名單中,仍不缺少知名基金經理的身影,這也反映了投資者不再盲信頂流。
蔡嵩松和劉慧影共同管理的諾安成長混合期內凈贖回了22.57億份,凈贖回比例達11.87%;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集英成長兩年定開的凈贖回份額也居前,達16.79億份,凈贖回比例達48.74%。
此外,易方達積極成長混合、中歐遠見兩年定開、建信鑫瑞回報的凈贖回也均超20億份,贖回比例分別為32.31%、52.73%、8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