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布局大模型,似乎正在成為每一個互聯網玩家必然都要去做的事情。無論是以BAT為代表的綜合性的大型平臺來講,還是以WPS、攜程為代表的專業性的平臺們而言,幾乎都是如此。一時間,大模型,成為了一個全新的風口。擁抱大模型,似乎同樣也變成了一種絕對正確。
對于這樣一場互聯網玩家們頻繁布局大模型的浪潮,不同的人,總是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將互聯網玩家們布局大模型看成是一場跟風,互聯網玩家們之所以會如此急迫地布局大模型,更多地是因為同類型的玩家都在布局,于是,自己同樣開始投身其中;有人將互聯網玩家們布局大模型看成是一場必然,在互聯網模式業已走入到死胡同的大背景下,大模型如同一個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不斷地為我們展示著無限的可能性和未知性,而在這些可能性和未知性的背后,更多地透露出來的是無限的機會……
人們對于大模型的不同的認識和看法,更多地向我們展現出來的是大模型的不確定性。然而,我們同樣應當看到的是,如同以往我們所看到的新生的事物一樣,大模型并不是一無是處的,互聯網玩家們布局大模型同樣不僅僅只是一味地跟風。認識到大模型背后為我們所投射出來的內在的邏輯,并且找到真正應用大模型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或許才是客觀而理性地看待大模型的正確姿勢。
大模型,新技術抵達臨界點的標志
縱然是在移動互聯網依然轟轟烈烈的年代里,已經有人喊出了互聯網技術行將落幕,新技術的浪潮即將來臨的口號,并且開始率先躬身入局,投身其中。無論是云計算,抑或是區塊鏈,乃至是后來的AI,幾乎都是如此。然而,雖然諸如此類的新技術不斷地衍生和出現,但是,互聯網技術作為主流技術的地位,依然沒有被挑戰。
正是因為如此,雖然我們看到了以元宇宙為代表的諸多新商業范疇的出現,但是,它們依然沒有掙脫互聯網的牽絆和枷鎖,依然還是在互聯網的天際線下飛翔。說到底,還是新技術的發展并未成熟,還是新技術的進化并未完備。當那些看似頗具顛覆性的商業模式缺少了成熟的新技術作為支撐的時候,曇花一現,便成為了一種必然。
然而,當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開始出現,我們看到的是,以往略顯稚嫩且原始的新技術開始變得成熟,它們不再是一個稚嫩的存在,不再是一個殘缺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相當完備且成熟的存在。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才看到了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商業范式的出現。
因此,大模型的出現,并不是憑空而來的,更不是一個被捏造出來的概念,它更多地為我們展現出來的是,新技術的發展業已抵達了臨界點。更為確切地說,它是新技術從技術走向商業的標志。以此為開端,我們將會看到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大模型,新商業開始衍生的標志
以往,我們看到了以區塊鏈、元宇宙為代表的諸多新物種的出現,但是,它們始終都沒有逃脫僅僅只是一個概念和噱頭的宿命,它們始終都沒有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說到底,它們僅僅只是一個沒有實現商業閉環的概念而已,它們僅僅只是一個沒有落地的虛無縹緲的概念而已。只有不斷地找到并打造完整的商業閉環,并且真正能夠實現商業范式的蛻變,才能真正獲得長久且持續的發展。
當大模型開始在不同的玩家,不同的領域內興起的時候,我們應當看到的是,由此所衍生而來的全新的商業閉環,我們應當看到的是,由此所衍生出來的全新的商業范式。從表面上來看,大模型僅僅只是一種生成式的AI,它并具備太多商業的價值和意義。然而,通過深入分析,不難看出,大模型更多地為我們展現出來的是上游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深度變革。
借助大模型,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正在發生一次深刻且徹底的改變。在這樣一個改變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新商業的衍生和出現。這其實與互聯網時代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要知道,互聯網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實現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變革。同理,大模型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之所以能夠給我們帶來如此多的想象空間,其中一個很中亞的原因就在于,它所衍生出來的新商業以及由此構建起來的全新的生活方式。
大模型,互聯網真正蛻變的標志
互聯網玩家們最大的問題在于,它們始終都沒有找到真正蛻變的方式和方法。雖然我們看到了諸多的新物種,新模式,但是,深入分析,我們就會看出,它們始終都與互聯網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是新零售也好,還是新金融也罷,乃至是新制造也罷,說到底,它們最底層的邏輯依然是互聯網式的,依然是以平臺和流量為主導的。
當互聯網依然是主導,玩家們提升行業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僅僅只是會借助去中間化的方式和方法來實現,這樣一種方式并沒有新的產業的產生,更沒有新的商業的出現,而僅僅只是在原有的供給側的基礎上進行效率的提升。可以肯定的是,在信息不對稱,流量紅利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這樣一種方式的確是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的。然而,等到流量紅利不再,特別是等到信息不對稱徹底被打破,這樣一種建立在傳統供給側之上的發展模式,必然會遭遇困境和難題。
對于每一個玩家們來講,如何改造供給側,如何實現新需求的滿足,才是獲得新發展的關鍵所在。欲要做到這一點,必然需要實現供給側的真正蛻變,讓新的產品、新的體驗得以衍生,讓新的供求關系得以重建。總的來講,我們還是要實現互聯網的真正蛻變。
當大模型開始出現,我們看到的是,以往建構于平臺和中心之上的傳統供求關系的崩塌與退場,我們看到的是,建立在新的供給方式和體驗方式的新供求關系的重新建構與形成。在這個時候,互聯網不再是一個流量聚集的平臺,而是一個以新產品、新服務為代表的新的供給側。
這個時候,互聯網開始真正發生蛻變。它成為了一個產業鏈當中的重要一環,而不是一個獨立于產業鏈之外的存在。大模型,正是互聯網玩家們參與到產業鏈當中,融入到產業鏈當中的重要切入點。至此,互聯網開始真正蛻變,新的商業模式,新的角色和功能,同樣開始不斷地衍生和出現;至此,我們所追求的「數實融合」將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變成了一個觸手可及的存在。
結語
當大模型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內涵和意義的時候,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玩家們投身其中。未來,大模型將會成為互聯網玩家們的「角斗場」。在這樣一個全新的角斗場上,互聯網玩家們將開啟一場自身蛻變,它們將不再是一個游離于產業之外的「第三方」,而是成為了一個融入產業之中,并且能夠給產業本身帶來深度且全面改造的新型的「手術刀」。波濤洶涌的智能時代正在緩緩地拉開序幕,大模型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還將會看到更多的角逐與競賽的上演。以此為開端,互聯網的腳步漸行漸遠,而智能時代的鼓點將愈發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