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鏈研究院
日前,《中國石油流通行業發展藍皮書(2022—2023)》連續第六年發布。這是一部全面分析和研究中國石油流通行業發展現狀并對趨勢予以展望的行業年度報告,對于能源行業理論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能鏈研究院今日刊登《藍皮書》節選第10期。
伴隨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交通工具的普及,特別是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高的形勢下,油品銷售面臨業務變革和多元化的壓力,如何在已有的業務基礎上多元化經營是成品油銷售企業面臨的核心問題。針對新能源汽車等新業務的沖擊,有效發掘現有加油站網點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務,把業務無縫拓展到光伏、存儲、充電、加氫等新領域,是未來成功的核心所在。
綜合能源港示意圖 來源:能鏈研究院
加油站轉型,需要充分踏勘和調研。鑒于加油站經營危險化學品的特殊屬性,在加油站里補充建設光儲充項目需要嚴格、謹慎的決策。目前,加油站布局新能源的一些關鍵痛點仍然存在。
加油站轉型痛點一:原有建筑不匹配
光伏使用年限一般為25年,對罩棚類建筑的使用年限要求較嚴苛。部分罩棚類建筑由于長期缺少維護,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銹蝕現象,嚴重影響建筑可靠性和載荷能力,部分站點還在空地設有洗車機,使得配置儲能、充電樁的面積不足。
此外,相當一部分站房的建設高度是低于罩棚的,導致光照被遮擋,站房屋頂可用面積降低。鑒于此,建議成品油企業在維護現有加油站時,考慮罩棚的結構加固維護,使其滿足光伏的荷載要求。同時,規劃新增加油站點時,站房應避免被罩棚遮擋,并且站房的荷載承重也需要考慮光伏組件鋪設的承重。條件允許情況下,在一些存量站點考慮移除使用率不高的洗車機。
加油站轉型痛點二:原有變壓器容量不足
由于加油站的主要用電負載集中在加油泵、照明、空調等功率不大的用電負荷,且大多數站點的變壓器在30~80kVA,每天的用電量在100~300kwh。
以建設充電功率為120kw的光儲充電站為例,對于變壓器的空余容量要求需要大于160kw,大部分場站無法滿足條件,需要進行變壓器擴容和配電改造。
針對變壓器容量不夠的特性,適配一定容量儲能,在充電樁工作時,利用儲能放電,從而降低光儲充項目帶來的改造成本。
加油站轉型痛點三:企業轉型與需求爆發的矛盾
由于三電技術的更新迭代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車正在全面爆發,當前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城市內充電樁的數量不足與大量新增的新能源車充電需求矛盾越來越突出,對于已經占據地理優勢的加油站點,鋪設充電樁成為大勢所趨。
新能源車大規模推行后,對電網的沖擊不可忽視。現階段的配電所規劃的負荷對大規模的充電需求考慮不足,所以配電網的空閑容量屬于稀缺的資源,先行占據優質區域的配網容量,直接關系到項目規劃與經濟效益。
加油站轉型痛點四:缺乏更加全面的頂層規劃
現有加油站規劃偏向保守,技術迭代較緩慢,難以適應汽車市場的快速變化,但是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入影響,傳統加油站向新能源等綜合能源服務站轉型,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規劃。
例如,傳統加油站需有人值守,但轉型為充電站可以轉化為無人值守站。進一步講,通過開發光儲充電的云平臺、手機App,收集融合各站點的光伏、儲能、充電樁運營數據信息,可以分析各站充電頻次、車流量分布,為規劃其他站點提供頂層數據支撐。
以上痛點,只要在探索清潔能源實施過程中加以關注,在加油站典型試點示范項目建設中給出措施,圍繞關鍵環節和技術開展攻關,均能攻克。
現在正處于充電需求爆發的前夕,在有條件的站點推出加油光儲充電聯合示范站點,可以占據先發優勢,培養客戶的充電黏性。另外,容量有限的配電網資源也日益緊張,提前占據這部分資源,將具有排他性的優勢。在配網資源不足的地區,借助儲能,不用進行配電改造即可升級為加油充電聯合站。
隨著國家“雙碳”政策的執行力度加強,碳排放權將變得日益稀缺,企業提前布置新能源產業,將獲益良多。一方面利用綠電可以降低電費支出;另一方面,綠電使企業的碳排放降低,獲得富余的碳排放指標。企業還可以將富余綠電參與綠電市場交易,富余碳指標參與碳市場交易,獲得直接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