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彈財經 黃燕華
編輯|馮羽
當年輕人開始保溫杯泡枸杞、三伏天曬背時,他們的身體和健康焦慮已經到達頂峰。
而在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KG”)看來,小型按摩儀可能是一個解決年輕人身體焦慮的好辦法。
近日,SKG的IPO之路迎來了新的進展,其更新了財務資料,回應了第二輪上市問詢,深交所恢復了其發行上市審核進程。
雖然重啟上市,但據子彈財經了解,對于以SKG為代表的小型按摩儀,部分消費者其實并不買賬。
“我不會買小型按摩儀,我覺得它就是智商稅,并不能解決我的健康需求。”
“我家有個SKG眼部按摩儀,剛用的時候新鮮了幾天,后來就想不起來用了,小型按摩儀對我來說不是剛需消費品?!?/p>
不僅產品口碑遭受質疑,透過招股書,不難發現SKG還面臨不少問題:連續3年凈利潤增速為負、經營現金流由正轉負、過度依賴經銷商、投訴涉及的消費金額逐年增加......
網紅按摩儀品牌SKG凈利潤為何連續3年滑坡?距首次遞交上市申請已過去一年半時間,帶“病”上市的SKG能否順利過會并成功上市?
01 SKG的“前世今生”
SKG的創始人劉杰出生于1975年,中專畢業的他曾在老家重慶開過餐廳,也經營過煤礦??梢哉f,劉杰早年的從業經歷與頸椎儀等智能穿戴行業幾乎沒有交集。
2007年,劉杰來到有著“中國家電之都”之稱的廣東順德創立了SKG品牌。據子彈財經了解,與當地大多數企業一樣,SKG早期的產品以各式小家電為主。
為避開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順應彼時的家電出口潮流,SKG最初定位于海外市場。劉杰自建英文B2C網站,根據海外用戶習慣設計的產品,在搜索引擎大力投放廣告。
但初創的小品牌想拓展海外市場顯然不容易。劉杰曾對媒體透露,在最初的半年時間里,其4000萬的創業資金所剩無幾。
隨著2009年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的崛起,以及線下銷售渠道、頭部品牌激烈的價格競賽,SKG開始關注網購渠道。不過,中國社科院發布的藍皮書顯示,2010年家電網購總額約800億元,僅占當年家電市場規模的8%。作為小家電品牌,SKG依然“名不見經傳”。
直到2016年,SKG向“個人與家庭健康市場”的目標進行戰略轉型,并于兩年后推出了首款頸椎按摩儀“4098系列”產品。
“4098系列”產品的暢銷,讓劉杰看到了健康市場的商機。于是,SKG漸漸退出了小家電業務,轉而聚焦智能可穿戴健康產品領域,并逐步積累名氣。到了2019年,SKG已成為頸椎按摩儀品類的行業第一。
(圖 / SKG官微)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按摩儀主業,SKG也將目光瞄準資本市場。
要知道,SKG主要競爭對手奧佳華、榮泰健康已分別于2011年9月在深交所、2017年1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而SKG的另一友商倍輕松已于2020年12月獲得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
2021年6月28日,未來穿戴有限整體變更設立股份公司;同年12月底,未來穿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同中信建投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這意味著SKG上市之旅正式開啟;2022年6月27日,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遞交招股書,擬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同年9月,公司因IPO文件中財務資料已過期需要補充提交,被中止上市審核。
02 連續3年凈利潤滑坡背后
第二輪上市問詢重啟,SKG雖然重新站在了IPO門前,但客觀來說,公司近幾年的日子并不好過。
根據招股書數據,2020年至2022年(下稱“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收分別為9.91億元、10.60億元和9.05億元,期間營收增速分別為25.13%和6.96%和-14.62%。凈利潤分別為1.43億元、1.32億元和1.15億元,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2.86%、-7.69%和-12.88%。
不難看出,2022年SKG不僅出現營收利潤雙降,公司凈利潤更是連續3年下滑。
通過拆解招股書,子彈財經發現,SKG凈利潤連續3年下滑,主要是其銷售費用變動以及研發費用增加導致。
2020年,SKG大幅增加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的投入,先后拿下《這!就是街舞3》、《乘風破浪的姐姐》等大熱綜藝的贊助商席位;同年10月,SKG更是不惜重金簽下內娛頂流王一博作為品牌代言人,而頂流明星的代言費至少在千萬級別。
2021年,SKG在維持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投入的情況下,對費用投入進行結構性調整,增加了線下電梯廣告的投入。
2022年,SKG調整了不同營銷渠道方面的投入,削減了影視劇綜藝和線下的廣告投放,將資源集中于新媒體平臺如抖音和小紅書。
報告期內,SKG銷售費用分別為2.10億元、2.15億元和1.65億元,同比增速為105.88%、2.38%和-23.26%。同期研發費用分別為4714.1萬元、7472.6萬元、9785.8萬元,同比增速為107.17%、58.52%和30.96%。
SKG同期研發費用增速高于銷售費用增速,也意味著公司有意提升廣告營銷效率,在產品研發上加大投入,導致凈利潤出現下滑。
談及SKG凈利潤連續3年下跌,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向子彈財經表示,它與行業進入者趨多有關。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有3000多家企業從事小型按摩器的生產和銷售。
從品牌類型來看,行業內大致有四類企業:一是以倍輕松為代表的專注于做小型按摩器具的品牌;二是奧佳華、榮泰健康等以按摩椅起家的廠商;三是以小米、網易、京東為代表的跨界品牌;四是松下、飛利浦等海外家電企業以及國內其他代工企業。
在梁振鵬看來,按摩小家電市場的發展已經過了高增長階段,新玩家的持續涌入,導致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競爭愈發激烈之后,各家就打價格戰,使得產品價格和毛利率進一步下降,最后影響到SKG等企業的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雖然SKG試圖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但梁振鵬認為,SKG產品存在質量把控不嚴情況——SKG產品曾多次被地方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質量檢測中發現不合格的狀況,而產品抽檢不合格,勢必會影響SKG品牌的口碑,導致部分消費者對其喪失信任感,進而影響SKG產品的銷售情況。
“我家有兩個SKG頸椎按摩儀,偶爾用,因為治標不治本,我還是比較習慣艾灸貼,緩解效果很明顯。小型按摩儀并不能從根上拯救身體上的焦慮,只是局部短時的緩解不適,緩解身體焦慮還是需要堅持運動?!币晃幌M者向子彈財經分享了他關于SKG產品的使用感。
可見除品控存在問題之外,SKG按摩儀是否能真正治愈消費者的身體焦慮仍然無法給出統一的答案。
03 SKG難解的困局
實際上,SKG眼前的困境不止是持續下滑的凈利潤,也包括其正吃緊的現金流。
根據招股書數據,2022年SKG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65億元減少100.38%。
除了現金流吃緊以外,SKG還深陷過度依賴經銷商的尷尬境地。
不同于倍輕松,SKG采用以經銷為主的銷售模式。按照SKG官方口徑,SKG集中資源專注于品牌建設和產品研發,將渠道拓展與具體運營交付予行業內具備豐富終端零售經驗的經銷商負責。
報告期內,SKG經銷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75%、98.74%和94.99%。
“這說明SKG對銷售渠道的把控力度并不夠?!绷赫聩i表示,如果經銷商過于強勢,廠家往往就沒有話語權。在缺少主動權的情況下,產品的采購價格、銷售價格、如何銷售,以及銷售、返利政策的制定等,通常都是經銷商說了算,從而影響了廠家的利益。
事實上,關于過度依賴經銷商的風險,SKG也在招股書里提到,若公司不能穩定保持與現有經銷商的合作關系,或公司經銷商在經營活動中未能遵守或者有效執行合同約定,發生違規經營情況,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公司的渠道銷售及品牌聲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不僅如此,SKG的經銷毛利率在下降。報告期內,SKG的經銷毛利率分別為58.14%、52.31%和51.74%,呈逐年下降趨勢。
由于SKG需要給經銷商留有一定利潤空間,因此公司經銷毛利率要低于直銷毛利率,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公司對經銷商的依賴。
而SKG經銷毛利率的下降,帶來的直接結果是綜合毛利率的下滑。報告期內,SKG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8.16%、52.31%和51.55%,呈逐年下降態勢。
不僅如此,SKG投訴涉及的消費金額也在增加。根據公司消費者投訴明細表、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315消費通公共服務平臺等網站關于公司產品被投訴情況的查詢結果:2020年至2022年SKG投訴涉及的消費金額分別為4.25萬元、6.43萬元、16.53萬元,呈逐年增長之勢。
與此同時,SKG的換貨占比也在上升。SKG針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復顯示,2020年至2022年SKG的換貨占比分別為2.23%、2.79%和3.88%,呈逐年上升趨勢。
投訴涉及消費金額的增加,疊加換貨占比的提升,說明SKG在產品品控、用戶服務等方面表現并不令消費者滿意。
值得注意的是,SKG的存貨賬面價值也在增加。據子彈財經了解,SKG存貨由原材料、半成品、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資構成,且主要為庫存商品和原材料。
報告期末,SKG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3349.3萬元、5205.5萬元和8594.3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5.28%、5.93%和11.95%,呈逐年增長態勢。
存貨的增加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現金流壓力,如果未來公司產品價格和原材料價格發生不利變動,公司存貨將面臨跌價風險,會對企業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04 結語
SKG曾憑借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到消費者的痛點與需求,以時尚輕便的外觀,拿下頸椎按摩儀品類的行業第一,并通過贊助綜藝、明星代言等高舉高打策略,成功奪得國內小型按摩儀市場第二的位置。
但如今現金流承壓,凈利潤連續3年下滑以及高度依賴經銷商等諸多問題,已然成為了SKG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困擾。
劉杰亟需解決上述難題,否則SKG即便成功上市,前路依然會充滿荊棘和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