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羅容
工信部:新版《光伏產業技術標準化體系》正在編制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在光伏行業2023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主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楊旭東透露,有關部門正在加快編制新版《光伏產業技術標準化體系》,推動光伏產業技術不斷升級,加快成果轉化,協同推進解決行業新問題和新挑戰。
全球能源轉型遭遇金屬短缺問題
據路透社報道,7月20日,能源轉型委員會(ETC)在報告中表示,因能源轉向所需的金屬,包括鋰、鎳、石墨、鈷、釹和銅等存在巨大供應缺口,可能導致它們的價格上漲,并推遲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報告指出,過去20年,能源轉型金屬的年平均資本投資為450億美元;到2030年,擴大供應每年需要投資700億美元。
上半年新能源電池行業累計投資近5500億元
據北極星電池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電池行業百億投資項目達44個,總投資額達5498億元。其中電池項目29個,占比接近2/3,總產能超723GWh,且以鋰電子電池占據絕對優勢。從電池投資領域看,儲能電池熱度持續,鈉電池項目增多,固態電池嶄露鋒芒。
國家能源局: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突破13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7月19日發布的1-6月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7.1億千瓦,同比增長10.8%。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4.7億千瓦,同比增長39.8%;風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同比增長13.7%。1-6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1733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44小時;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3319億元,同比增長53.8%。
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核發綠證超1億個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信息數據中心副主任艾琳在光伏行業2023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表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累計核發綠證超1億個,其中補貼綠證4425萬個,無補貼綠證5831萬個。其中光伏綠證累計核發4335萬個,占比42%,含補貼綠證921萬個,無補貼綠證3414萬個。
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
據《科技日報》報道,7月19日,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集團福建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該機組年均生產“綠電”超過6600萬千瓦時,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投產的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海上風電機組。
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7年底
7月19日上午,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四年,即延長至2027年12月31日。對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每輛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對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購置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每輛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聚變行業協會:23家企業預計首座聚變反應堆將在2035年前并網發電
聚變行業協會(FIA)發布的第三份年度報告《全球核聚變行業報告》稱,全球核聚變行業投資從2022年的48億美元增至目前的62.1億美元,有13家新公司加入核聚變的開發,23家企業預計首座聚變反應堆將在2035年前并網發電。
蔚來:將搭建全球首個V2G光伏自循環補能體系
蔚來在7月20日舉辦的NIO POWER DAY上,推出新款V2G充電樁,并宣布將與祁連山國家公園合作搭建全球首個V2G光伏自循環補能體系,計劃于8月投入使用。V2G(Vehicle to Grid)技術能夠將電動汽車的能量儲存轉化為電網的電能供應,為電網提供清潔的、可再生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