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獵云網 呂鑫燚
“對得起這十年的心血”。
這是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發布首支定檔預告時,背后主創團隊追光動畫創始人王微,在個人微博里寫下的。
《長安三萬里》是追光動畫“新文化”產品的首作,影片以高適回憶的視角,將李白的生平和盛唐時期的諸多詩人故事,娓娓道來。從側面切入的劇情設計,是一個頗具代入感的手法,這樣的巧思也表明追光動畫對于劇情把控能力,已經熟能生巧。
此前,外界對于追光動畫的認知,更多側重在精美的制作技術上,但故事情節的敘事能力一直成為追光的掣肘。所以,此前追光動畫的《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等作品,但都沒能跨越6億票房的門檻。
然而《長安三萬里》不同,它不僅用水墨畫等表現方式,呈現出精美絕倫的畫面。更是講了一個近三小時的故事,將幾千年前唐朝詩人的壯志和時代背景呈現給當代的觀眾。
觀眾也對追光動畫在劇情上轉變,給予了正向回饋。在《八角籠中》《消失的她》兩部熱門影票的沖擊下,連續四日奪得單日票房冠軍,上映13天票房突破8.86億。根據貓眼數據預測,總票房有望達到15億。成為追光動畫第一個突破10億門檻的作品。
來源:貓眼數據截圖
《長安三萬里》在豆瓣開分即8.0分,后增長至8.2分,接近中國動畫電影票房天花板《哪吒之魔童降世》的8.4分。此前,追光動畫的作品大多在6分左右徘徊。
追光十年,創始人王微終于離中國皮克斯的夢又近了一些。
“動畫電影是我做過最困難的一件事情,比做土豆網難十倍,真的是難十倍。”王微曾感慨道。
從合家歡類長片三部曲接連失敗,到《白蛇:緣起》成功逆轉,并開啟“新神話”系列,再到《長安三萬里》突出重圍。追光動畫在動畫電影行業里,又扎得更深了。
如今,追光動畫的《長安三萬里》,有望超越中國動畫電影票房排名第四的《熊出沒之原始時代》。或許回首創業十年來,王微此時也會發出和《長安三萬里》主角李白同樣的心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一個文青的兩次創業
王微身上有著很矛盾的兩個關鍵詞,文藝青年和創業者。王微對文學的熱愛似乎刻在成長過程中,他曾寫過12萬字的自傳小說《等待夏天》并出版發行。文藝青年,是他身上自帶的氣質。同時,他也是擁有敏銳嗅覺的創業者,在YouTube還未上線前,由他成立相同定位的土豆網已經面世。在中國動畫電影爆發前,追光動畫也早已在行業內摸索。
文藝青年和創業者有著相悖的底層邏輯,前者更在乎人們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后者則關注市場變化方向。雖然相差甚遠,但王微仍是將這兩個關鍵詞融入一體,開始了兩次有關文藝的創業。
2004年,王微接觸到Podcast(播客)后認為,Podcast給眾多網民帶來了聲音的話語權。于是他從高薪職業辭職,帶著不到100萬元的自有資金為本錢,投身視頻網站賽道創業。
隨后,中國第一家在線視頻網站土豆網成立,一個月后YouTube才正式上線。一年后優酷上線。
王微認為,土豆網是一個由用戶主導,以分享原創內容為主的UGC平臺。在那個互聯網剛剛起步的年代,這種類型的視頻平臺,是為數不多給每個普通人制作并發布視頻的機會。事實證明,王微的設想是對的,僅一年后,土豆網每天上傳的內容數量超4000個,每日的視頻播放量近300萬次。
土豆網的增速可以說是倍數級的,當時王微曾說,“由一開始的涓涓細流,迅速演變成了滔滔江水。我們第一輪融資6個月之后,土豆的估值翻了20倍,用戶數量差不多以每月5到10倍的速度增長。”
就這樣蒙眼狂奔5年后,2010年土豆網搶先競爭對手優酷一步,在美股遞交招股書。本應繼續大展拳腳的王微,卻在此時迎來一擊重傷。就在遞交上市申請的第二天,王微前妻楊蕾提出起訴,要求分割婚姻存續期間的財產。
這場財產糾紛,影響了土豆網的上市進程,最終被優酷網搶先一步登陸美股。而優酷網也創造了,交易首日161%的股價漲幅,是自百度在美上市后,最大的首日交易漲幅。
市場的機會向來轉瞬即逝,盡管半年后土豆網再次沖擊IPO,其業績已被優酷遠遠甩在身后。201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土豆網凈營收為1782萬美元,同比增長94.5%;優酷凈收入為3060萬美元,同比增長178%。
2012年3月,優酷和土豆正式合并,王微也離開自己一手創立的土豆網。
王微離任土豆網后,一邊旅游一邊寫文章,但這樣的光景僅維持半年。在一次和朋友的交談中,王微將目光放在了動畫電影賽道。于是2013年4月,追光動畫成立。
王微入局動畫電影并不意外。
2011年底,土豆網成立北京提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進軍動畫電影制作領域。當時王微說道,“能做出美麗精致得像Pixar(皮克斯)作品水準的、了不起的動漫公司,是我們的目標。”從中可以看出,王微對動畫電影有熱愛,而這份熱愛終于在追光動畫的土地中生根。
三部曲失敗,王微學會放手
王微曾說過,“追光”的名字是受“夸父逐日”的啟發。而光是追不上的。從追光的名字中可以看出,王微在創業初期就深知,這注定是一場艱難的旅途。
追光動畫剛成立半年之際,就完成了500萬美元A輪投資,投資方為IDG資本,此時追光動畫尚未有發布的作品。2014年,追光動畫完成了2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由GGV和成為基金領投。
此時,追光動畫并歷時三年打造了《小門神》。《小門神》的編劇、導演均是王微一人,故事靈感也來自王微的成長經歷。寫故事雖然是王微擅長的環節,但想要制作成動畫電影,故事僅僅是第一步,制作技術同樣關鍵。面對制作環節,王微選擇用一名極客對待技術的態度,來對待動畫的制作。
《小門神》最后4個半月的渲染期,最多時同時使用了阿里云2000多臺服務器,總渲染核小時數達到了8千萬核小時。制作方稱,影片畫面精度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一些好萊塢動畫電影。
這樣對技術的追求,勢必導致成本過高,《小門神》的投資額達到1.5億,遠遠超過同期上映的《大圣歸來》780萬的投資額。
2016年,《小門神》終于登上院線。這一年,市場已經認可國產動畫電影了,《大圣歸來》創下了近10億的票房,證明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潛力。但相比之下,《小門神》卻頗為暗淡,最終以7800萬的票房收尾。
王微后來曾反思過,“團隊的第一部作品只在于把作品做出來,重點在于攻克技術難題,而忽視了劇情等設計”。
雖然票房慘淡,甚至只到成本的一半,但并沒有成為阻礙王微和追光動畫前行的腳步。第二年,由王微編劇、執導的動畫電影《阿唐奇遇》上線,制作成本8500萬,票房3039萬元。
兩部電影均未盈利,但王微對此仍抱有樂觀的態度。“前兩部對追光動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第三部覺得自己的手藝活終于還可以了,不僅技術過硬了,在情感上也比以前更細膩飽滿了。”王微在第三部電影《貓與桃花源》點映時說道。
雖然王微覺得技術和情感處理都有所提高,但最終《貓與桃花源》仍是慘淡收尾。
實際上,技術確實是追光動畫的強項,但王微作為編劇對情感的拿捏和對劇情的針對性并不擅長。這便導致,過于追求合家歡的電影,在市場上定位十分模糊。
接連三次的失敗,投資人開始質疑追光的定位,甚至提出要轉為好萊塢動畫制作的外包公司。面對此現狀,王微不得不變。
此前,王微作為創始人,一直掌管大權,“作為追光動畫的CEO、制片人、導演、編劇,在動畫制作的第一階段中,從概念、大綱到劇本創作,王微是主要負責人。公司員工能夠提意見,而真正有改動權的人只有他一個。”追光動畫的制片人于洲曾表示。
但在經歷過三次失敗后,在打磨第四部作品《白蛇:緣起》時,于州引入了華納兄弟的投資。此外,王微學會放手,《白蛇:緣起》成為追光第一次將劇本創作交給專業編劇團隊的作品。
王微學會放手后,《白蛇:緣起》創造了4.51億的票房,為追光打了一針強心劑,也指明了未來的發展道路。
夢想家0r企業家
《白蛇:緣起》之后,追光動畫對外公布了“新傳說、新神話和新文化”三大產品線,也是追光未來作品的主基調。
于州曾說,我們現在更加清楚,是以年輕觀眾為主要的目標故事;中國故事,這個就更多更大了,對故事和類型的選擇,《白蛇:緣起》就是一個驗證,基于傳統去創造性的講故事,大家既熟悉,又帶著一些驚喜,這是中國故事往前邁出的一步。
隨后,追光圍繞三大產品線,陸續推出了,《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楊戩》。票房均穩定在5億。
《長安三萬里》則是新文化系列首作,該片的用戶畫像涵蓋了兒童、青年、成年多個年齡群體。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都能在電影中獲得不同感慨。
相比之前的作品,《長安三萬里》的定位更普適,這表明追光動畫在用戶群體和劇情設計方向,又精進了一些。于州曾表示,“我們對外講,這是追光十年之作,如果沒有前面六七年的基礎,我們也沒有勇氣和信心,也沒有能力把《長安三萬里》做成這樣,所以我覺得肯定是一個里程碑的作品。”
保持著一年一部動畫長片的上新節奏,追光的動畫技術也逐漸成熟。王微曾表明,在國內動畫電影公司的藝術與技術人才占比是15:1或20:1時,追光是2:1,并且希望做到1:1。對技術的追求,使得追光花費上億搭建了自己的渲染農場、研發專利制作技術,自建動捕房、配音室等。
以《新神榜:哪吒重生》中,水和蛟龍特效最多的幾個鏡頭舉例,追光動畫團隊從2019年12月6日開始到2020年6月1日最后一個鏡頭畫面結束,歷經6個月的時間。平均每個鏡頭制作人員4-5人,五個鏡頭大概要25人左右。
無論是制作班底,還是發布節奏,追光動畫已逐步成為業內具有強競爭力的參與者。而在這其中,王微也更像一個企業家,在幕后深謀遠慮,鮮少活躍在大眾視野中。
此前,王微還擔任導演,但《白蛇:緣起》《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楊戩》的導演是趙霽,是從追光的第一部動畫就開始參與。在追光看來,所有的導演都是內部培養出來的,這是目前唯一的成長路徑。
從這些維度來看,后期的追光動畫中,王微不再是那個夢想家,更像一個企業家。
但王微對于文學的執念,并不是輕易就能放下的。《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楊戩》的編劇名為沐川,根據豆瓣電影資料顯示,王微的筆名就是沐川和大毛。
根據信息顯示,《長安三萬里》的編劇紅泥小火爐,也是王微的化名。
來源:豆瓣電影截圖
從后幾部作品中能看出,王微對于劇情的把控能力有著明顯進步。放棄合家歡類型,更偏向青年和成年,不僅讓受眾人群更加清晰,也更能在劇本中表達更能引起共鳴的感情。
王微還是在夢想家和企業家之間徘徊,尚未選擇其中一個身份。自從《長安三萬里》上映后,王微本人每天在微博發布動態,為電影搖旗吶喊,還經常轉發影評,和粉絲互動。或許,王微不用選擇單一的身份,又或許更貼切王微的詞是追夢人。
如今《長安三萬里》的票房仍在增長中,追光動畫的新文化系列首作,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回首這一路,追光動畫已獲得“輕舟已過萬重山”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