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最全音質測評:從母帶到無損,QQ、網易云、Apple Music、酷狗、汽水哪家強?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最全音質測評:從母帶到無損,QQ、網易云、Apple Music、酷狗、汽水哪家強?

曲庫溫飽后,下一站“音質大戰”?

文 | 深瞳音樂 萊姆D

編輯 | 納豆

1.咪咕音樂;2.酷狗概念版、音悅臺、豆瓣FM…;3.汽水音樂;4.QQ音樂、網易云、汽水…;5.蝦米音樂;6.全民K歌;7.微信音樂。

6月,網易云音樂上新了“超清母帶”和“沉浸環繞聲”兩種專屬音質。這是今年繼上線Hi-Res音質以來網易云音樂再次推出高品質音質服務。

其中,超清母帶正是對標QQ音樂半年前推出的192kHz/24bit規格的“臻品母帶2.0”。

兩家巨頭在音質上輪番較勁,不由讓人想到當年的版權大戰。

實際上,當國內流媒體還在為版權殺得雙眼通紅時,遠在東洋的索尼精選早已將目光投向音質,2020年,它率先升級音質,在流媒體上推出192Khz的音樂。

重視音質賽道的當然不止索尼一家, Apple Music在2021年底大刀闊斧地完成了曲庫的全面無損化,所有曲目至少具備了44.1kHz/16bit的CD級品質。

隨著版權大戰的偃旗息鼓。音質升級的浪潮也迅速席卷了國內。

不過,各大流媒體顯然都明白,“音質的好壞”相較“版權的有無”處于“馬斯洛需求的更高階段”,但解決了“曲庫溫飽”后,音質自然也是必爭之地。

這一輪音質革命掀起后,流媒體時常喊出諸如“Hi-Res六倍于CD音質”的誘人說法,也成功勾起了不少大眾消費者對音質的關注和好奇。

“如何判斷音質好壞?”“哪家平臺音質更好?”“QQ音樂和網易云的‘母帶級’值不值得開SVIP去聽?”……一時間也成了縈繞在不少聽眾的心頭的疑惑。

本期,深瞳音樂將對國內主流音樂平臺的手機端音質展開分析測評,對這些大眾關注的問題給出一些解讀和參考。

一、談音質,可別“唯數值論”

1、如何理解的音質的好壞

理論上,兩個參數很大程度反映了數字音頻的音質:

采樣率(Sampling rate)——1s內對聲音信號的采樣次數。比如48kHz,即一秒鐘內采集了48000個采樣點。采樣率越高,采樣點就越多,曲線就越平滑,越好地還原了原波形。

位深(Bit depth)——即每個采樣點幅度值的取值精度。一般以bit為單位,常見的位數選擇有16Bit、24Bit。

人耳可識別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Hz到20KHz。根據奈奎斯特采樣定理,理論上采樣率大于40kHz就已達到人耳能夠識別的音頻上限。

故而一般CD標準定為44.1kHz/16bit,大多數錄音室也選取44.1kHz或48 kHz為標準。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錄音棚里也逐漸誕生了96 kHz/24bit 、192kHz/24bit甚至更高標準的母帶——不過這仍舊是極少數,且制作它們的主要目的是為后期操作留出更多余量。

就音樂領域來說,“音質”最根本的衡量標準還是對母帶的還原程度——畢竟,從錄音室誕生的母帶凝結了從業者的才華和心血,也包含著作者真正想傳達給聽眾的信息。

2、“母帶”、“192kHz”背后的“算法”之實

既然絕大多數錄音室只制作了44.1kHz或48 kHz級別的母帶,那么不論是QQ音樂還是網易云,都不具備短時間內大面積更新更高解析音頻的條件。

國內平臺中絕大多數192kHz/24bit音源都是通過算法得到的。

網易云官方介紹“超清母帶”時也坦言——“超清母帶是以‘無損音源為基礎’,運用‘網絡神經算法’進一步提升了數字音頻的采樣率。”

如此看來,國內兩平臺的這番相繼升級,實際上和真正意義上的“母帶”二字并不太搭界。

AI算法當然并非洪水猛獸,它對音頻修復和提升有著極大的作用,只是當我們在談論“母帶”音質時,還是需要先厘清某些概念。

3、高碼率音源并非“你想聽就能聽”

進入5G時代,流媒體、手機、TWS(真無線藍牙)耳機似乎已變成“三位一體”的黃金搭檔,也是大多數流媒體用戶的聽歌組合。

論便利度,無可匹敵;但論及音質,眼下卻只能是“吊車尾”。

QQ音樂在介紹“臻品母帶”的頁面上有條細品之下不那么溫馨的提示——“體驗臻品母帶音質,建議您使用支持192kHz的音頻播放設備。”

蘋果手機的提示則講得更為直白——“若要以完整解析度播放高解析度無損內容,您需要外接數模轉換器。”

事實上,目前蘋果旗下的手機最高只能支持到48kHz。絕大多數安卓手機自帶的SRC(采樣率轉化器)則會將高于44.1kHz的音頻信號,統統強制降低至同一標準輸出,甚至很難通過外置設備繞過。

手機端想輸出高解析音源,一種常見的解決方法是給手機外接數模轉換器(DAC)或時下流行的“小尾巴”(隨身解碼耳放)——當然,這已屬于不那么大眾的“HiFi黨行為”了。

相較于前端,耳機更大程度影響了我們聽到的音質好壞。

隨著3.5mm耳機接口逐漸走向消亡,TWS耳機取代了有線耳機成為多數人的選擇,但音質上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蘋果無線耳機用戶時常自我調侃——相較于自家有線耳機,AirPods的售價加了一個“0”,結果音質卻是一樣的。

TWS耳機的音質進步,即受制于傳輸信號、傳輸協議等技術難題,也受到“后3.5接口mm時代”的供應商“習性”影響——新興藍牙耳機廠商往往也是手機生產商,研發速度快,尤其擅長打造功能性,但在調音技術上的積淀不足;

另一邊,習慣了有線耳機時代“一款產品賣十年”的傳統HiFi耳機廠家,又難以跟上藍牙耳機市場的迭代速度,把握不準當下消費者的喜好。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當下市面上缺少集續航、佩戴、日常功能、HiFi音質于一體的TWS耳機。

如今,流媒體平臺提供的高碼率音源雖然面向所有人,不過受制于收聽門檻,更能感受到這番提升的還是專業人士、HiFi發燒友等少數群體。

二、耳聽為實:哪家音質最動聽?

雖然當下平臺的音質升級無法完全傳遞到大眾消費者耳朵里,但毋庸置疑,這番音質革命還是在相當程度上提升了大眾的聽歌體驗。

哪個平臺擁有最動聽的聲音,且讓我們進入分析測試環節。

測試對象:

選取了網易云、QQ音樂、酷狗VIPER HiFi、汽水音樂這四個各具特色的國內平臺;以及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Apple Music、索尼精選兩家國外平臺。

測試設備:

分為兩套,將根據不同測試環節的需要,單獨或共同測試。

·測試設備1:iPad Pro(第二代)+蘋果官方Type-C轉3.5mm接口+歌德SR225i開放式頭戴耳機(下文簡稱“歌德端”)

雖然這套設備似乎缺了條時下流行的“小尾巴”。不過,iPad Pro(第二代)的推力還比較大,歌德這款當年的中端耳機也身居“直推不出惡聲”的行列,這一套設備大體上可以比肩當下入門級的隨身HiFi水準,足夠用來分辨音源的細節。

·測試設備2:iPhone12 Pro+自家lightening接口有線耳塞(下文簡稱“小白端”)

這一機一塞均最高支持到48kHz/24bit,屬于大多數手機聽歌人群即不折騰,也不至于淪為“9塊9”音質的隨身設備水平,更能代表“普通手機聽歌黨”的聽感。

1、高解析音質誰稱王?索尼大法鯊瘋了,QQ網易兩開花

第一輪測試將橫向比對網易云、QQ音樂、Apple Music、索尼精選中的同一曲目的最高規格音質。

或許,定位高端(月費也“高端”)的索尼精選在這個環節出場有些“不太公平”,不過俗話說“一流企業做標準”,索尼出馬對決,正是為了起到標桿作用。

測試設備:歌德端。

測試歌曲:周興哲的《你,好不好?》

這首歌曲,幾個測試平臺都提供了48kHz/24bit(Hi-Res級別)及以上的音源。雖是大眾化的流行抒情曲風,不過配樂很豐富,較能考驗音源的素質。

(僅代表筆者本人聽感)

網易云音樂:中頻的人聲比較濃郁,且位置靠前,初聽之下比較“抓耳”;低頻量多也較有彈性;具備一定的聲場;樂器和人聲的細節呈現比較一般。

QQ音樂:低頻量感比網易云少,力度有些綿軟,細節素質和網易云相當;整體聽感相對平淡。

酷狗VIPER HiFi:碼率為48kHz/24bit。也許是因為同屬于騰訊旗下共用了歌曲資源,整體走向和QQ音樂差不多,細節比192kHz/24bit的QQ音樂稍微遜色,不過總體聽感差距并不大。值得一提的是,該App的優勢是可以實現獨占USB,在配備了“小尾巴”后,能夠支持一部分手機突破對音質的限制。

Apple Music:碼率為48kHz/24bit,紙面實力似乎遜于國內兩巨頭,不過,實際聽感并不由表面數值決定。前奏的鋼琴聲更加清澈;低頻量不多但收得利落;樂器的位置感和分離度更好。

索尼精選:同樣也是48kHz/24bit。前奏的鋼琴聲清透,體現了高頻的延展性;低頻有力,收放自如;人聲飽滿且細節最豐富,富有感染力;解析度明顯高一截,各樂器呈現了測試平臺中最清晰的位置感和線條感。

聽感小結:

此輪對比中,索尼的音質表現一騎絕塵;其余四家中,Apple Music略勝一籌;網易云和QQ音樂的風格各入花眼;酷狗VIPER HiFi的可玩性強,音質提升空間更大,適合擁有手機HiFi設備的用戶。

網易云和QQ音樂雖在碼率上壓了兩家國外平臺一頭,但聽感卻遜色了——這也再次印證了音質并非是“唯數值論”的。

音質檔次及收費標準:

網易云音樂:在普通無損音質之上設置了以“超清母帶”、“沉浸環繞聲”等數種更高檔次音質,不過收聽這些音源需再升級為黑膠SVIP,連續包月標準為28元。

QQ音樂:音質檔次設置和收費策略基本和網易云一樣,普通無損之上的“臻品母帶2.0”、“全景聲”等進階音質,需要購買超級會員才能解鎖,連續包月標準為30元。

酷狗VIPER HiFi:曲庫是國內主流平臺中極少數提供DSD級別音源的,曲庫平均素質可稱國內主流平臺最高,名稱中的“HiFi”一詞也可以看出它的定位了。連續包月標準為25元,如果拋開曲庫數量只談音質,性價比好于前兩個平臺。

Apple Music:曲庫的最高音質可以達到192kHz/24bit,還提供有杜比全景聲。月費低至10元,且并不針對不同音質二次收費,可以說是“便宜大碗又好聽”的性價比之王。

索尼精選:最高音質達到DSD級別,還有“360臨場音效”等獨家技術。基本月費高達138元,適合設備夠好又不差錢的用戶。

2、無損音質(SQ)哪家強?通勤搭檔選Apple Music,伸手黨右轉找汽水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流媒體移動端更合適的選擇是無損音質(SQ)——這個檔次的音質持平了傳統CD 的44.1kHz/16bit標準,也更匹配主流手機和耳機的音質輸出能力。

第二輪測試,我們在網易云、QQ音樂、Apple Music、酷狗VIPER HiFi、汽水音樂這五個平臺的普通無損(SQ)級別音質做個對比。測試設備:小白端測試曲目:另選了一首以上平臺都有SQ資源的《Hotel California》(Live On MTV,1994)

(僅代表筆者本人聽感)

網易云音樂:整體上是偏“中下盤”的風格。高頻有些暗淡,中頻表現突出,低頻量有些過頭,聽感厚重,解析稍顯不足。

QQ音樂:與網易云的風格走向不同,更偏向“上盤”,高頻略顯刺激,低頻下潛不足,解析稍微好些。

酷狗VIPER HiFi:與QQ音樂的整體走向基本一致;細聽之下,高頻更柔和,低頻的鼓聲也更有彈性。

Apple Music:三頻相比以上平臺更均衡,器樂細節相比上述平臺都豐富了些,且互不干擾搶戲;最值得圈點的是,即使在“小白端”也能聽出一定聲場,帶來了些許“身在現場”的感覺。

汽水音樂:與其他平臺相比,三頻的表現略顯干癟,聲場也相對扁平。在小白端,雖然上述差距并不太大,但細聽之下仍舊是可以察覺的。

聽感小結:

總體來說,“小白端”各平臺的無損音源差距不太大,但細聽之下仍能感受到某種令人困惑的“姿態各異”——

或許可以據此推測,至少有一個平臺要么音源可靠性存疑,要么在調音上“加了料”,甚至兩者皆有。

Apple Music有沒有平臺音染尚不可確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即便有,它的“辣椒面”撒得也更有技巧些。

汽水音樂在音質上的定位低于上述平臺,曲庫最高音質只達到SQ,品質也稍遜于以上其他平臺;不過目前這款App是目前國內少數登錄即送會員天數的平臺——相當于可以免費收聽無損級別音質,適合對價格更敏感的“伸手黨”。

3、“母帶級”相較SQ提升幾何?手機黨升P且三思

第三輪測試,我們將重點關注一個和荷包緊密相關的問題:QQ音樂和網易云的 “母帶級”音質,提升到底大不大?值不值得二次付費體驗?測試設備:歌德端、小白端測試曲目:依舊是《Hotel California》(Live On MTV,1994)

(1)“歌德端”聽感

兩家的“母帶級”都帶來了比無損音質更大的聲場;樂隊位置交代得更清晰;樂器和人聲的細節質感均有增加。

在素質較高的耳機下,兩平臺的聽感都有一定的提升,都帶來了更好的“臨場感”。

筆者個人認為,起碼論這首歌曲,網易云的“超清母帶”相較自家無損音質的提升幅度更大,無損品質下高頻黯淡和低頻渙散的缺陷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改善,最終聽感也更好。

(2)“小白端”聽感

這套設備下,無論網易云還是QQ音樂,“母帶級”音質跟無損音質聽感差別都小得多。

也就是說,聽音設備的素質類似“小白端”的“普通手機聽歌黨”,恐怕不會認為掏錢升級為“VIP中P”換來了預期的聽感提升。

三、總結:音質之戰,一場隱秘的玄學

必須承認,目前對大眾用戶來說,主流平臺的音質差距仍然是有限的。音質之戰相比于臺面上的曲庫之戰、算法之戰,似乎更加隱秘也更加“玄學”。

只是,誰也無法斷言,有朝一日“流媒體、手機、TWS耳機”的組合不能釋放更大的音質潛力。

3.5mm耳機孔已成歷史,未來的隨身HiFi會是怎樣的光景呢?是隨著TWS耳機、手機的音質飛升走向大眾?還是愈發“圈地自萌”——成為專屬于小部分玩家的“復古愛好”?

筆者當然希望,前者會變成現實。

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聽見好音質”,“在乎好音質”,也就意味著更多音樂作品能夠被“更完整、更準確地聽到”,這不僅對創作者來說是一份無與倫比的激勵,更是推動整個音樂產業向上發展的正向能量。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最全音質測評:從母帶到無損,QQ、網易云、Apple Music、酷狗、汽水哪家強?

曲庫溫飽后,下一站“音質大戰”?

文 | 深瞳音樂 萊姆D

編輯 | 納豆

1.咪咕音樂;2.酷狗概念版、音悅臺、豆瓣FM…;3.汽水音樂;4.QQ音樂、網易云、汽水…;5.蝦米音樂;6.全民K歌;7.微信音樂。

6月,網易云音樂上新了“超清母帶”和“沉浸環繞聲”兩種專屬音質。這是今年繼上線Hi-Res音質以來網易云音樂再次推出高品質音質服務。

其中,超清母帶正是對標QQ音樂半年前推出的192kHz/24bit規格的“臻品母帶2.0”。

兩家巨頭在音質上輪番較勁,不由讓人想到當年的版權大戰。

實際上,當國內流媒體還在為版權殺得雙眼通紅時,遠在東洋的索尼精選早已將目光投向音質,2020年,它率先升級音質,在流媒體上推出192Khz的音樂。

重視音質賽道的當然不止索尼一家, Apple Music在2021年底大刀闊斧地完成了曲庫的全面無損化,所有曲目至少具備了44.1kHz/16bit的CD級品質。

隨著版權大戰的偃旗息鼓。音質升級的浪潮也迅速席卷了國內。

不過,各大流媒體顯然都明白,“音質的好壞”相較“版權的有無”處于“馬斯洛需求的更高階段”,但解決了“曲庫溫飽”后,音質自然也是必爭之地。

這一輪音質革命掀起后,流媒體時常喊出諸如“Hi-Res六倍于CD音質”的誘人說法,也成功勾起了不少大眾消費者對音質的關注和好奇。

“如何判斷音質好壞?”“哪家平臺音質更好?”“QQ音樂和網易云的‘母帶級’值不值得開SVIP去聽?”……一時間也成了縈繞在不少聽眾的心頭的疑惑。

本期,深瞳音樂將對國內主流音樂平臺的手機端音質展開分析測評,對這些大眾關注的問題給出一些解讀和參考。

一、談音質,可別“唯數值論”

1、如何理解的音質的好壞

理論上,兩個參數很大程度反映了數字音頻的音質:

采樣率(Sampling rate)——1s內對聲音信號的采樣次數。比如48kHz,即一秒鐘內采集了48000個采樣點。采樣率越高,采樣點就越多,曲線就越平滑,越好地還原了原波形。

位深(Bit depth)——即每個采樣點幅度值的取值精度。一般以bit為單位,常見的位數選擇有16Bit、24Bit。

人耳可識別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Hz到20KHz。根據奈奎斯特采樣定理,理論上采樣率大于40kHz就已達到人耳能夠識別的音頻上限。

故而一般CD標準定為44.1kHz/16bit,大多數錄音室也選取44.1kHz或48 kHz為標準。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錄音棚里也逐漸誕生了96 kHz/24bit 、192kHz/24bit甚至更高標準的母帶——不過這仍舊是極少數,且制作它們的主要目的是為后期操作留出更多余量。

就音樂領域來說,“音質”最根本的衡量標準還是對母帶的還原程度——畢竟,從錄音室誕生的母帶凝結了從業者的才華和心血,也包含著作者真正想傳達給聽眾的信息。

2、“母帶”、“192kHz”背后的“算法”之實

既然絕大多數錄音室只制作了44.1kHz或48 kHz級別的母帶,那么不論是QQ音樂還是網易云,都不具備短時間內大面積更新更高解析音頻的條件。

國內平臺中絕大多數192kHz/24bit音源都是通過算法得到的。

網易云官方介紹“超清母帶”時也坦言——“超清母帶是以‘無損音源為基礎’,運用‘網絡神經算法’進一步提升了數字音頻的采樣率。”

如此看來,國內兩平臺的這番相繼升級,實際上和真正意義上的“母帶”二字并不太搭界。

AI算法當然并非洪水猛獸,它對音頻修復和提升有著極大的作用,只是當我們在談論“母帶”音質時,還是需要先厘清某些概念。

3、高碼率音源并非“你想聽就能聽”

進入5G時代,流媒體、手機、TWS(真無線藍牙)耳機似乎已變成“三位一體”的黃金搭檔,也是大多數流媒體用戶的聽歌組合。

論便利度,無可匹敵;但論及音質,眼下卻只能是“吊車尾”。

QQ音樂在介紹“臻品母帶”的頁面上有條細品之下不那么溫馨的提示——“體驗臻品母帶音質,建議您使用支持192kHz的音頻播放設備。”

蘋果手機的提示則講得更為直白——“若要以完整解析度播放高解析度無損內容,您需要外接數模轉換器。”

事實上,目前蘋果旗下的手機最高只能支持到48kHz。絕大多數安卓手機自帶的SRC(采樣率轉化器)則會將高于44.1kHz的音頻信號,統統強制降低至同一標準輸出,甚至很難通過外置設備繞過。

手機端想輸出高解析音源,一種常見的解決方法是給手機外接數模轉換器(DAC)或時下流行的“小尾巴”(隨身解碼耳放)——當然,這已屬于不那么大眾的“HiFi黨行為”了。

相較于前端,耳機更大程度影響了我們聽到的音質好壞。

隨著3.5mm耳機接口逐漸走向消亡,TWS耳機取代了有線耳機成為多數人的選擇,但音質上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蘋果無線耳機用戶時常自我調侃——相較于自家有線耳機,AirPods的售價加了一個“0”,結果音質卻是一樣的。

TWS耳機的音質進步,即受制于傳輸信號、傳輸協議等技術難題,也受到“后3.5接口mm時代”的供應商“習性”影響——新興藍牙耳機廠商往往也是手機生產商,研發速度快,尤其擅長打造功能性,但在調音技術上的積淀不足;

另一邊,習慣了有線耳機時代“一款產品賣十年”的傳統HiFi耳機廠家,又難以跟上藍牙耳機市場的迭代速度,把握不準當下消費者的喜好。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當下市面上缺少集續航、佩戴、日常功能、HiFi音質于一體的TWS耳機。

如今,流媒體平臺提供的高碼率音源雖然面向所有人,不過受制于收聽門檻,更能感受到這番提升的還是專業人士、HiFi發燒友等少數群體。

二、耳聽為實:哪家音質最動聽?

雖然當下平臺的音質升級無法完全傳遞到大眾消費者耳朵里,但毋庸置疑,這番音質革命還是在相當程度上提升了大眾的聽歌體驗。

哪個平臺擁有最動聽的聲音,且讓我們進入分析測試環節。

測試對象:

選取了網易云、QQ音樂、酷狗VIPER HiFi、汽水音樂這四個各具特色的國內平臺;以及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Apple Music、索尼精選兩家國外平臺。

測試設備:

分為兩套,將根據不同測試環節的需要,單獨或共同測試。

·測試設備1:iPad Pro(第二代)+蘋果官方Type-C轉3.5mm接口+歌德SR225i開放式頭戴耳機(下文簡稱“歌德端”)

雖然這套設備似乎缺了條時下流行的“小尾巴”。不過,iPad Pro(第二代)的推力還比較大,歌德這款當年的中端耳機也身居“直推不出惡聲”的行列,這一套設備大體上可以比肩當下入門級的隨身HiFi水準,足夠用來分辨音源的細節。

·測試設備2:iPhone12 Pro+自家lightening接口有線耳塞(下文簡稱“小白端”)

這一機一塞均最高支持到48kHz/24bit,屬于大多數手機聽歌人群即不折騰,也不至于淪為“9塊9”音質的隨身設備水平,更能代表“普通手機聽歌黨”的聽感。

1、高解析音質誰稱王?索尼大法鯊瘋了,QQ網易兩開花

第一輪測試將橫向比對網易云、QQ音樂、Apple Music、索尼精選中的同一曲目的最高規格音質。

或許,定位高端(月費也“高端”)的索尼精選在這個環節出場有些“不太公平”,不過俗話說“一流企業做標準”,索尼出馬對決,正是為了起到標桿作用。

測試設備:歌德端。

測試歌曲:周興哲的《你,好不好?》

這首歌曲,幾個測試平臺都提供了48kHz/24bit(Hi-Res級別)及以上的音源。雖是大眾化的流行抒情曲風,不過配樂很豐富,較能考驗音源的素質。

(僅代表筆者本人聽感)

網易云音樂:中頻的人聲比較濃郁,且位置靠前,初聽之下比較“抓耳”;低頻量多也較有彈性;具備一定的聲場;樂器和人聲的細節呈現比較一般。

QQ音樂:低頻量感比網易云少,力度有些綿軟,細節素質和網易云相當;整體聽感相對平淡。

酷狗VIPER HiFi:碼率為48kHz/24bit。也許是因為同屬于騰訊旗下共用了歌曲資源,整體走向和QQ音樂差不多,細節比192kHz/24bit的QQ音樂稍微遜色,不過總體聽感差距并不大。值得一提的是,該App的優勢是可以實現獨占USB,在配備了“小尾巴”后,能夠支持一部分手機突破對音質的限制。

Apple Music:碼率為48kHz/24bit,紙面實力似乎遜于國內兩巨頭,不過,實際聽感并不由表面數值決定。前奏的鋼琴聲更加清澈;低頻量不多但收得利落;樂器的位置感和分離度更好。

索尼精選:同樣也是48kHz/24bit。前奏的鋼琴聲清透,體現了高頻的延展性;低頻有力,收放自如;人聲飽滿且細節最豐富,富有感染力;解析度明顯高一截,各樂器呈現了測試平臺中最清晰的位置感和線條感。

聽感小結:

此輪對比中,索尼的音質表現一騎絕塵;其余四家中,Apple Music略勝一籌;網易云和QQ音樂的風格各入花眼;酷狗VIPER HiFi的可玩性強,音質提升空間更大,適合擁有手機HiFi設備的用戶。

網易云和QQ音樂雖在碼率上壓了兩家國外平臺一頭,但聽感卻遜色了——這也再次印證了音質并非是“唯數值論”的。

音質檔次及收費標準:

網易云音樂:在普通無損音質之上設置了以“超清母帶”、“沉浸環繞聲”等數種更高檔次音質,不過收聽這些音源需再升級為黑膠SVIP,連續包月標準為28元。

QQ音樂:音質檔次設置和收費策略基本和網易云一樣,普通無損之上的“臻品母帶2.0”、“全景聲”等進階音質,需要購買超級會員才能解鎖,連續包月標準為30元。

酷狗VIPER HiFi:曲庫是國內主流平臺中極少數提供DSD級別音源的,曲庫平均素質可稱國內主流平臺最高,名稱中的“HiFi”一詞也可以看出它的定位了。連續包月標準為25元,如果拋開曲庫數量只談音質,性價比好于前兩個平臺。

Apple Music:曲庫的最高音質可以達到192kHz/24bit,還提供有杜比全景聲。月費低至10元,且并不針對不同音質二次收費,可以說是“便宜大碗又好聽”的性價比之王。

索尼精選:最高音質達到DSD級別,還有“360臨場音效”等獨家技術。基本月費高達138元,適合設備夠好又不差錢的用戶。

2、無損音質(SQ)哪家強?通勤搭檔選Apple Music,伸手黨右轉找汽水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流媒體移動端更合適的選擇是無損音質(SQ)——這個檔次的音質持平了傳統CD 的44.1kHz/16bit標準,也更匹配主流手機和耳機的音質輸出能力。

第二輪測試,我們在網易云、QQ音樂、Apple Music、酷狗VIPER HiFi、汽水音樂這五個平臺的普通無損(SQ)級別音質做個對比。測試設備:小白端測試曲目:另選了一首以上平臺都有SQ資源的《Hotel California》(Live On MTV,1994)

(僅代表筆者本人聽感)

網易云音樂:整體上是偏“中下盤”的風格。高頻有些暗淡,中頻表現突出,低頻量有些過頭,聽感厚重,解析稍顯不足。

QQ音樂:與網易云的風格走向不同,更偏向“上盤”,高頻略顯刺激,低頻下潛不足,解析稍微好些。

酷狗VIPER HiFi:與QQ音樂的整體走向基本一致;細聽之下,高頻更柔和,低頻的鼓聲也更有彈性。

Apple Music:三頻相比以上平臺更均衡,器樂細節相比上述平臺都豐富了些,且互不干擾搶戲;最值得圈點的是,即使在“小白端”也能聽出一定聲場,帶來了些許“身在現場”的感覺。

汽水音樂:與其他平臺相比,三頻的表現略顯干癟,聲場也相對扁平。在小白端,雖然上述差距并不太大,但細聽之下仍舊是可以察覺的。

聽感小結:

總體來說,“小白端”各平臺的無損音源差距不太大,但細聽之下仍能感受到某種令人困惑的“姿態各異”——

或許可以據此推測,至少有一個平臺要么音源可靠性存疑,要么在調音上“加了料”,甚至兩者皆有。

Apple Music有沒有平臺音染尚不可確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即便有,它的“辣椒面”撒得也更有技巧些。

汽水音樂在音質上的定位低于上述平臺,曲庫最高音質只達到SQ,品質也稍遜于以上其他平臺;不過目前這款App是目前國內少數登錄即送會員天數的平臺——相當于可以免費收聽無損級別音質,適合對價格更敏感的“伸手黨”。

3、“母帶級”相較SQ提升幾何?手機黨升P且三思

第三輪測試,我們將重點關注一個和荷包緊密相關的問題:QQ音樂和網易云的 “母帶級”音質,提升到底大不大?值不值得二次付費體驗?測試設備:歌德端、小白端測試曲目:依舊是《Hotel California》(Live On MTV,1994)

(1)“歌德端”聽感

兩家的“母帶級”都帶來了比無損音質更大的聲場;樂隊位置交代得更清晰;樂器和人聲的細節質感均有增加。

在素質較高的耳機下,兩平臺的聽感都有一定的提升,都帶來了更好的“臨場感”。

筆者個人認為,起碼論這首歌曲,網易云的“超清母帶”相較自家無損音質的提升幅度更大,無損品質下高頻黯淡和低頻渙散的缺陷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改善,最終聽感也更好。

(2)“小白端”聽感

這套設備下,無論網易云還是QQ音樂,“母帶級”音質跟無損音質聽感差別都小得多。

也就是說,聽音設備的素質類似“小白端”的“普通手機聽歌黨”,恐怕不會認為掏錢升級為“VIP中P”換來了預期的聽感提升。

三、總結:音質之戰,一場隱秘的玄學

必須承認,目前對大眾用戶來說,主流平臺的音質差距仍然是有限的。音質之戰相比于臺面上的曲庫之戰、算法之戰,似乎更加隱秘也更加“玄學”。

只是,誰也無法斷言,有朝一日“流媒體、手機、TWS耳機”的組合不能釋放更大的音質潛力。

3.5mm耳機孔已成歷史,未來的隨身HiFi會是怎樣的光景呢?是隨著TWS耳機、手機的音質飛升走向大眾?還是愈發“圈地自萌”——成為專屬于小部分玩家的“復古愛好”?

筆者當然希望,前者會變成現實。

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聽見好音質”,“在乎好音質”,也就意味著更多音樂作品能夠被“更完整、更準確地聽到”,這不僅對創作者來說是一份無與倫比的激勵,更是推動整個音樂產業向上發展的正向能量。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阳东县| 凤城市| 静海县| 苏州市| 惠州市| 班戈县| 平和县| 侯马市| 通州区| 敦煌市| 那曲县| 临漳县| 关岭| 社会| 云龙县| 白银市| 华阴市| 湛江市| 青阳县| 五原县| 广河县| 崇阳县| 华阴市| 铜川市| 克拉玛依市| 锦州市| 桐乡市| 华坪县| 武安市| 汝阳县| 修文县| 阿巴嘎旗| 德江县| 呼伦贝尔市| 唐山市| 安福县| 武穴市| 大荔县| 张家界市| 清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