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上市汽車公司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據界面新聞統計,主流乘用車汽車品牌中,比亞迪盈利能力最強,預計報告期內盈利105至117億元,較上年同期提升192.05%至225.43%;北汽藍谷預計虧損額度最大,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8至21億元。長城汽車業績大幅下滑,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1.5億元至15.5億元,同比下滑72.32%至79.47%;扣非凈利潤6億元至8.5億元,同比降低58.71%至70.86%。
整體來看,半數汽車品牌虧損,但虧損幅度整體收窄。
自2022年3月停止燃油汽車生產后,比亞迪的銷量節節攀升。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已達125.56萬輛,同比增長94.25%。其中,插電混動車型累計銷量63.14萬輛,同比增長101%;純電動車型累計銷量61.68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91%。中汽協數據顯示,上半年比亞迪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市占率為10.6%,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市占率已經高達33.5%。
報告中,比亞迪和長城不約而同地將業績變動的原因歸納為新能源業務的發展。不同于比亞迪的好成績,長城汽車上半年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40.51億元到44.51億元。
長城官方給出理由,“報告期內業績波動主要由于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轉型,產品結構調整,基于2023年新產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設投入,同時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匯率收益減少所致。”
開年以來,長城汽車推出哈弗梟龍Max、魏牌藍山、坦克500Hi4-T等新能源產品,旗下歐拉好貓、長城皮卡等系列也陸續上新。技術方面,四驅電混技術Hi4、越野混動架構Hi4-T、智能座艙系統Coffee OS 2加快落地應用。
但這些頻密的動作目前并沒能讓長城汽車實現快速追趕。今年1至6月,長城汽車銷售51.92萬輛,與去年基本持平,僅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32.45%;其中,新能源車型銷售9.32萬輛,較吉利汽車同期銷量少6萬,且不及比亞迪的十分之一。
近期主推車型中,搭載Hi4混動技術的梟龍系列被長城汽車寄予厚望。在梟龍系列上市時,長城首席增長官李瑞峰曾表示,哈弗梟龍系列的目標是成為明星爆款車型,迅速帶來銷量規模。
這樣的期待似乎并不過分,哈弗H6曾連續85個月蟬聯國內SUV銷冠,一手塑造銷量神話的長城汽車自然希望可以憑借昔日王牌再度翻紅。但作為還在新能源市場上的掙扎者而言,這的確是一個有難度的目標。
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曾對界面新聞表示,傳統汽車制造商如果要轉型,需要全新的品牌團隊,新的新能源產品和全新的銷售渠道模式。長城汽車也看到了這一點,為哈弗品牌鋪設了新能源銷售獨立渠道“哈弗龍網”。
據哈弗新能源提供的官方數據,哈弗梟龍系列在6月的銷量達到6098輛,環比增長97%。
哈弗梟龍系列包含哈弗梟龍、哈弗梟龍MAX兩款產品,后者6月份才開始陸續啟動交付,因此6月算是整個梟龍系列的首個完整銷售月,市場表現能否維持仍是未知數。
下半年長城汽車還將承擔不小的壓力。公司將今年的目標設定為銷量不低于160萬輛、凈利潤不低于60億元,已經過去的上半年銷量和凈利潤的距離目標的一半還有相當距離。
其他汽車品牌中,得到華為加持的賽力斯和北汽藍谷也未能實現飛躍。2020至2022年持續虧損的賽力斯,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2.5至13.9億元。雖未能扭轉局面,但虧損幅度有所收緊。財報數據顯示,賽力斯2020年虧損23.08億元、2021年虧損27.93億元、2022年虧損42.96億元。
賽力斯方面解釋稱,第一季度汽車行業的促銷導致用戶產生觀望情緒,而對M5智駕版將在第二季度發布的預期給現有車型的銷售造成影響。隨著M5智駕版及其他新車型的上市,以及海外銷量增加,下半年的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此次排名墊底的北汽藍谷將虧損原因歸結于“為應對市場競爭,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上持續投入”。北汽藍谷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8億元至21億元。財報顯示,北汽藍谷2020至2022三年間虧損累計超過170億元。
從上半年業績預告來看,汽車品牌之間的分化正在加劇,新能源市場的馬太效應逐漸凸顯。銷量業績持續飄紅的比亞迪似乎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但其他品牌仍在漩渦中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