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能源產業家
戶用逆變器出貨量第一的細分龍頭,古瑞瓦特日前通過港交所聆訊,擬在香港上市。
早在去年6月24日,古瑞瓦特曾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招股書,隨后于11月21日接受港交所聆訊,2023年5月14日披露通過聆訊后的資料集。在光伏企業資本化浪潮中,古瑞瓦特一度被稱為“光儲遺珠”。
01 從未虧損過的隱形冠軍
2011年,丁永強憑借在臺資電源公司山特電子的工作經驗,在深圳創辦古瑞瓦特,初期主要聚焦光伏逆變器。
山特電子是國內逆變器公司的“黃埔軍?!保K固德威和廣州三晶電氣的核心團隊也來自于山特,古瑞瓦特在山特系中名列前茅。事實上,古瑞瓦特在成立當年就已實現了數千萬元的利潤。
盈利的關鍵在于丁永強避開逆變器在國內的激烈競爭,將視線投向民用電價高、光伏發電需求量大的海外市場,瞄準住宅屋項、工商業屋頂等主要應用場景。
這一目標市場轉向也與古瑞瓦特之后的業績起伏、波動、暴漲密切相關。
2012年,古瑞瓦特就已在海外市場嶄露鋒芒,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逆變器出口企業,市場占有率達23%,當年利潤比上一年翻了一倍還要多。隨后,古瑞瓦特趁著增長的“東風”,先后在美國、英國、荷蘭等地成立分公司,開啟全球化布局。
也正是業績的暴增,古瑞瓦特吸引了紅杉資本入局。這筆案子成為紅杉當時在全球投資的唯一一家光伏企業。據新能源產業家了解,同年丁永強也對外釋放出古瑞瓦特將在三年內實現IPO的目標。
不過,盡管古瑞瓦特還新開辟了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其翻倍增長的神話還是未能續寫。
隨著海外監管對中國光伏實行“雙反”政策,行業整體進入下滑周期,以及古瑞瓦特的個別產品出現了一些問題,古瑞瓦特也因此陷入利潤低谷期。
好在制造業出身的丁永強通過控制成本和多市場布局的策略,成功撐過了行業波動周期。即便在最困難的時期,公司也未出現虧損,最低的年利潤也有千萬級。
一位接近古瑞瓦特的業內人士告訴新能源產業家,丁永強對成本管控的“顆粒度”極細。
比如在技術層面,提高逆變器額定功率的同時減輕設備重量,從而降低運輸及安裝成本等;
在供應鏈層面,2012年起古瑞瓦特就自創了“設備外包模式”:即核心設備采購完成后,將設備委托給專業公司,由后者負責招人進行產品生產,節省人員成本。
而在打入歐美及亞非拉等多地市場后,古瑞瓦特受單個市場波動影響較小,此消彼長,業績表現相對平穩。同時基于多市場布局的信息優勢,也讓丁永強比競爭對手更早看到了儲能逆變器的機會。
2015年,古瑞瓦特開始投資布局儲能逆變器和電池系統,并成為第一個推出儲能分體式方案的中國逆變器廠家。方案是直接在原先光伏逆變器的基礎上增加儲能接口,并推出戶用和商用儲能產品線。
之后幾年,隨著各國政策利好層出不窮,押中“光伏+儲能”兩大熱門賽道后,古瑞瓦特業績一路狂飆。
據招股書,2019年-2022年,古瑞瓦特收入分別為10.0億元、18.9億元、31.9億元和70.9億元,2022年漲幅為122%,為報告期最高漲幅;并且,凈利潤增長也向收入增長看齊,分別為0.92億元、3.66億元、5.73億元和12.1億元,2022年漲幅為111%。
古瑞瓦特近三年財務指標
后續,在儲能業務之上,古瑞瓦特繼續擴展充電樁系統,逐步建立起戶用儲能、離網儲能、商用儲能、微電網、移動智能儲能等全場景解決方案。
02 上市之路屢受波折
從成立到沖刺港股IPO,有制造業基因的古瑞瓦特乘上行業風口,逐步成長為光儲行業隱形冠軍。
目前古瑞瓦特服務超過180個國家,產品品類有近3000多種,SKU龐大。這離不開其強大的技術和供應鏈復用能力,曾有電工所電科院人士評論“公司的微創新能力極強”:掌握設計技巧后,僅需進行細微調整,就能使得產品貼合當地市場。
據沙利文數據,古瑞瓦特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份額為6.8%,排名第三;在全球儲能逆變器市場份額為6.4%,排名第六;據標普指數統計,古瑞瓦特在2022年蟬聯了戶用光伏逆變器出貨量第一。
但是作為細分賽道龍頭的古瑞瓦特在一級市場的表現甚是冷清,在上市之路上更是屢受波折。
長期受資本“冷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古瑞瓦特創立早期并不被一眾深圳本土機構看好,二據新能源產業家了解,是因為制造業出身的丁永強,對投資機構也有自己的認可標準。
從行業層面來看,首先是逆變器在國內技術壁壘并不高,尤其在深圳這個電子之都,當時生產逆變器的企業競爭已經很激烈了,而古瑞瓦特估值已接近7億元,當時機構判斷價格過高。
其次2012年僅抓住澳大利亞市場的古瑞瓦特還未進行全球化布局,單一市場增長的商業模式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很多投資人看來增長并不可持續;且核心團隊成員也都是80后,比較年輕,業績下滑風險較大。
另一方面古瑞瓦特對于資本化道路也有自己的堅持——不接受產業投資機構。在創始人丁永強看來,居于產業鏈中游的古瑞瓦特,要追求獨立性和決策的高效集中。
早在2013年6月,古瑞瓦特就完成了股改,丁永強也向外釋放2014年上市的目標。后卻因原股東財務糾紛等因素一再拖延。
2017年11月,古瑞瓦特向深圳證監局報送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材料,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然而到2021年9月,古瑞瓦特突然宣布已終止輔導,理由為“公司戰略調整”。
新能源產業家查閱到的一份判決書顯示,古瑞瓦特和其前身公司成立時的股東之一:溫州高能電氣公司的財務和合同糾紛問題或對IPO有關鍵影響。
據中國裁判文書顯示,2012年,由于丁永強個人和溫州高能電氣公司之間的股權轉讓款問題,屬于丁永強個人的款項由古瑞瓦特公司墊付了1000萬元。
直到古瑞瓦特上市時,因為賬目上有這筆欠款需要處理,為了做賬需要,古瑞瓦特向高能電氣出具一份詢證函,確認高能公司欠古瑞瓦特公司1000萬元借款。
出于IPO階段的財務合規處理,實現古瑞瓦特上市,2017年,古瑞瓦特的原始股東開始分工籌資處理這筆款項,連本帶利共1240萬元。后續高能公司也已將收到的1240萬按約支付至古瑞瓦特公司賬戶,并未截留款項。
但古瑞瓦特的一位原始股東在走賬過程中向溫州高能電氣提起了訴訟,受此訴訟影響,古瑞瓦特經歷了較大范圍的機構股東退出。
除了藍橋資產是早前因基金三年到期退出,這一主要訴訟事件疊加其他的風險警示以及新能源行業的周期性和流動性,紅杉、招商局等機構紛紛在儲能爆發前夜退出,同時,古瑞瓦特的A股之路也受挫不前。
03 誰將獲得百倍回報?
在上市之前,古瑞瓦特僅在兩個階段接受過外部資本。
最近的一次就是2022年6月,IDG以9億元突擊入股,認購古瑞瓦特6.52%股權。這也將古瑞瓦特的估值一舉抬升到了138億元。
如果按照同行可比上市倍數測算,古瑞瓦特上市后市值約在500億元。在股權份額不變動的情況下,這對IDG資本而言,也意味著其將在這筆投資中有可能收獲超20億的回報。
另一個集中接受外部資金的階段是在古瑞瓦特創立早期。
2012年2月,古瑞瓦特前身公司獲紅杉投資。紅杉以3171萬元認購20%的股份,成為僅次丁永強的第二大股東。紅杉資本也就此以古瑞瓦特第一大機構股東的角色,持有股份近9年。
在紅杉“帶領”下,其他幾家機構緊隨其后,參與了古瑞瓦特的第一輪機構融資。
同年3月,深圳招商局科技投資和深圳招科創新投資分別以1036萬元和518萬元認購2%和1%股權,此時公司估值為5.18億。
同年6月,丁永強將1.5%的股權,以1020萬元的的價格讓渡給融創投資,公司另外兩名大股東:呂劍鋒和曾濤分別將2.15%和1.85%的股權,以1462萬元和1258萬元的價格讓渡給藍橋資產,此時前身公司估值來到6.8億元。
經過這次一系列股權轉讓和增資,古瑞瓦特對外稱首批融資金額近1億元。
據招股書和天眼查信息,古瑞瓦特在2012年這輪融資后,除了2017年A股IPO輔導階段獲深圳愛科易特投資合伙企業和春天資本投資后,一直到2022年IDG加入之前,都沒有再引入其他外部投資者。
在股東退出潮里,作為昔日的古瑞瓦特第一機構股東:紅杉資本以認購對價和認購數量的優勢,成為最大贏家。2021年1月,紅杉資本的全部股權轉讓給由古瑞瓦特員工組成的合伙企業,花費9年時間收獲8.6倍回報,回報為2.75億元。
在IDG入局前,古瑞瓦特僅剩融創一家外部投資機構——融創投資。
作為在古瑞瓦特A輪時就出手的機構,融創投資和眾多機構一同加入投資隊列,在中途其他機構因為各種原因紛紛退出的情況下,始終不賣股份,和古瑞瓦特穿越行業周期,成為早期股東中唯一堅持持有11年的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融創投資成立于2004年,是深圳的一家投早期機構,目前管理規模累計超過50億元,公司以“投資+產業賦能”的特色,聚焦新能源、新材料、5G人工智能等行業早期項目。已投企業超50家,超三分之一成功退出。其中,中興通訊、榮信股份、紫光國微等十余家成功上市。
此次如若古瑞瓦特成功登陸港股IPO,當初以1020萬元擁有其1.5%老股權的融創投資,將狂攬百倍回報。
04 小結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其個人著作《價值》中寫道:“長期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價值觀。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長期主義投資也一度被各路投資人們奉為圭臬,但在種種長期選擇背后,離不開對行業的追蹤觀察,對商業的把控預判,更有對人性的深諳運用,尤其在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新能源投資中,擠上牌桌僅是萬里投資征程中的第一步。
命運的饋贈早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接下來選與不選、怎么選的主動權始終還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