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A股公司業績預告階段性收官,已經披露預告的光伏企業,業績出現分化。
按照交易所規定,達到強制披露標準的A股上市公司需要在7月15日之前完成業績預告的披露工作。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共有170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772家預喜,預喜比例為45.23%。其中,略增83家、扭虧227家、續盈12家、預增450家。
其中,光伏企業表現不俗,業績預盈比例居多。但今時不同往日,今年上半年光伏產業鏈價格進入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處于不同制造環節的光伏企業,業績顯現出了部分差別。
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7家主營光伏的企業公布業績預告,其中16家企業實現業績增長,只有一家硅片企業出現同比下滑。

電池、組件端利潤明顯改善
隨著行業垂直一體化發展共識的深入,近年來此前堅持專業化發展的企業紛紛加碼一體化產能,以補齊產能弱項。同時,隨著上游價格的退燒,利潤讓渡給電池、組件等下游環節,產業鏈利潤重新分配,一體化企業受益明顯。
在上述17家企業,億晶光電(600537.SH)上半年業績增長最為迅猛。上半年,億晶光電凈利2.8億-3.2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086%-1255%。
億晶光電業務涵蓋硅片、電池、組件等,其中電池組件營收占比超九成。該公司稱,其上半年光伏組件銷量同比增長,且受益于硅材料的價格下降,電池及組件的盈利水平有較大增長。
億晶光電是第一家登陸A股滬市的光伏企業。索比光伏網及索比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億晶光電出貨量在全球光伏企業中排名第12名。
前四大龍頭組件商中,目前只有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發布了業績預告。
其中,晶科能源受益于N型產品占比的提升,上半年凈利潤為36.6億-40.6億元,同比增加304.38%-348.58%。
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凈利同比增幅也達到了三倍以上。該公司是同行中最早確定TOPCon技術路線的企業,并專注于該賽道。預計2023年年底,晶科的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將分別達75 GW、75 GW和90 GW。
界面新聞綜合各家機構上半年組件出貨量的數據發現,晶科能源上半年出貨量大概率位居全球第一。該公司曾表示,預計其今年組件出貨量在60-70 GW之間,其中N型組件出貨占比將達60%左右。
另一組件龍頭晶澳科技于7月11日公布業績預告,其上半年凈利潤為42億-49億元,同比增長146.81%-187.95%。
該公布業績后,晶澳科技股價出現連續下跌,或因為其二季度業績不達市場預期。
1-3月,晶澳科技凈利潤25.82億元,同比增長244.45%。二季度凈利潤為16.18億-23.18億元,出現環比下滑。
在日前的業績說明會上,晶澳科技回應稱,其二季度出貨受公司整體銷售策略影響,在組件價格下降趨勢中,該公司采取了謹慎的銷售策略。
晶澳科技稱,下半年將相應加大出貨,采取更加靈活的銷售策略,加大下半年銷售力度,維持全年60-65GW的出貨指標不變。
阿特斯在此前上市招股書中披露,上半年預期凈利潤為16.88億-20.74億元,同比增長270%-355%,增幅也較大。
除一線企業外,二三線電池組件企業的業績也普遍向好。協鑫集成(002506.SZ)、鈞達股份(002865.SZ)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均在兩倍以上。
愛康科技(002610.SZ)張家港、贛州、 長興生產基地電池及組件產能釋放,在原材料市場價格回落背景下,業績實現增長,扭虧為盈。
硅片端業績受影響較大
上半年,光伏行業最明顯的變化是產業鏈價格開始“跌跌不休”。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硅料自3月的24萬元/噸左右,跌至目前的約6萬噸,累計跌幅約75%。
截至目前,硅料龍頭們并未披露半年業績預告,但可以預想到,它們的凈利潤增幅將遠不及過去兩年“擁硅為王”的時代。
在上游降價及產能過剩背景下,同期硅片價格也出現大幅下滑,導致硅片企業上半年凈利增速放緩,尤其是二季度業績開始承壓。
以M10單晶硅片價格為例,今年3月初,M10硅片均價6.23元/片,7月初已跌至2.75元/片,四個月累計跌幅約56%。
截至目前,TCL中環(002129.SZ)、雙良節能(600481.SH)、京運通(601908.SH)三家硅片企業分別披露了業績。
其中,TCL中環作為硅片雙寡頭之一,凈利潤44.8億-46.8億元,在16家企業中規模居于前列;同比增速約53%-60%,較去年同期下滑超30個百分點,在上述16家企業中也排名后段。
分季度看,二季度TCL中環凈利22.27億-24.27億元,相比一季度的22.53億元略有增長,但扣非凈利潤環比了下滑兩到三成。
TCL中環在業績預告中坦言,上半年光伏行業產業鏈價格快速下行,對經營成果產生壓力,產業鏈競爭博弈劇烈,對市場環境及經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雙良節能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今年一季度,雙良節能凈利潤達5.02億元,同比增長三倍以上。以此計算,其二季度凈利僅0.78億-1.78億元,環比下滑了64.5%-84.5%。
雙良節能為硅片新秀,自設備端跨界而來。近兩年,該公司大幅擴張自身單晶硅產能,截至去年底的大尺寸硅棒/硅片實際產能已達到50 GW。
另一家硅片企業京運通,業績更是出現了同比下滑,是上述16家光伏企業中唯一凈利下滑的。
一季度,硅片價格相對高位,京運通凈利為3.03億元,同比上漲近33倍。上半年,京運通預計凈利0.39億元-1.17億元。以此計算,京運通二季度虧損1.86億-2.64億元。
京運通表示,二季度受行業變化、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其新材料業務的硅片產品銷售單價出現下滑,對新材料業務的凈利潤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二季度,京運通還受到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影響。因硅料、硅棒、硅片價格降幅較大,該公司對新材料業務存貨(含硅料、硅棒、硅片等)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評估后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2億-2.7億元。上年同期,京運通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僅13萬元。
上述三家企業的大量產能聚焦在硅片端,一體化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產業鏈價格下滑時,業績所受的影響也較大。
硅片價格下滑的主因,是產能過剩的趨勢。東吳證券數據顯示,2025年,硅片供給端名義產能將高達1181.5 GW,實際有效產能將達到744.3 GW。同期硅片需求為695 GW,硅片處于過剩狀態。
該機構稱,硅片質量為后續競爭的關鍵要素。硅片產能過剩將放大硅片質量的重要性,下游對質量優秀硅片的傾向性凸顯。

緊缺環節企業業績爆表
從上述17家公司的業績看,凈利增幅位列第二和第四位的公司均處于光伏產業鏈細分領域,即輔材環節,分別為石英股份(603688.SH)和歐晶科技(001269.SZ)。
上半年,石英股份預估歸母凈利22.9億-24.97億元,同比增加693.53%-765.26%。
石英股份今年上半年的凈利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兩倍,創下歷史最佳業績。2020年-2022年,石英股份凈利潤分別為1.88億元、2.81億元、10.52億元。
今年一季度,石英股份凈利潤8.21億元。二季度,該公司業績持續向好,單季凈利潤14.69億-16.76億元,環比增幅78.9%-104.1%。
石英股份上半年業績主要受益于下游半導體、光伏等行業快速增長的需求拉動。其光伏領域用石英材料市場需求同比大幅增長,疊加新產能逐步釋放,產銷兩旺;近因年來不斷通過國際半導體設備商的認證,其半導體用石英材料市場也快速放量。
另一家石英坩堝制品企業歐晶科技的業績也實現猛增。該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3.85億-4.26億元,同比增長318.05%-362.57%。
歐晶科技稱,受到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及原材料上漲的因素影響,市場上石英坩堝價格普漲。同時受下游客戶硅片大尺寸化的影響,銷售的大尺寸石英坩堝數量及占比不斷增大,石英坩堝業務毛利率提高。
石英砂是生產石英制品的主要原料。石英玻璃制品主要包括石英坩堝、石英管、石英棒等。由于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耐熱性能、電學性能及化學穩定性,石英制品作為重要的基礎材料被廣泛應用于光伏、半導體、電光源、光通信、激光技術、航天技術和軍事技術等行業。
石英坩堝屬于石英玻璃制品中的細分產品,為光伏工業中盛裝融熔硅并制成硅錠的一種容器。目前廣泛應用于太陽能和半導體領域提煉晶體硅的生產工藝中,是晶體硅生產過程中的消耗品。石英砂純度顯著影響拉晶質量。
今年以來,高純石英砂供應持續偏緊。作為單晶坩堝原料的高純石英砂,原料稀缺且技術壁壘較高,主要從美國尤尼明公司(Unimin Corp,現名矽比科)、挪威石英公司(The Quartz Corp)等公司進口。當前光伏旺盛需求使得石英砂供需緊張持續,價格處于高位。
根據SMM光伏視界數據,受硅片企業7月大幅擴產拉動,7月11-12日,高純石英砂價格再度上漲,國產內層砂價格已漲至42萬/噸(散單價),進口砂價格已至60萬/噸(散單價),較年初漲幅超過4倍。
今年初,硅片價格曾因石英坩堝短缺問題短暫上抬。近日,該問題又引起業內關注。硅業分會在7月初的單晶硅分析中表示,進口石英砂供需關系或階段性失衡,石英坩堝限制拉晶產出的問題或將被重提。
石英股份是國內石英制品的龍頭。中泰證券此前的研報顯示,估算石英股份上半年實現外銷量超1萬噸,環比基本持平;該公司規劃的6萬噸高純石英砂項目有望于今年二季度逐步投產,銷量有望持續高增。
該機構稱,高純石英砂行業在礦源、提純方面均有較高壁壘,供給端約束強,景氣周期有望拉長,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除石英砂短缺問題外,光伏產業鏈中例如POE膠膜緊缺等問題同樣值得關注。部分緊缺環節價格上漲,將為相關企業業績帶來利好,但同時將限制其他環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