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互為“世仇”的波蘭與俄羅斯,兩國外交關系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始終處于緊張狀態。但這并不影響波蘭在經濟層面上成為在這場地緣沖突中獲益最多的歐陸經濟體。
沖突之后逃離俄羅斯的西方資本涌入、來自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企業遷徙、戰爭難民帶來的勞動力供給增加、北約軍事援助在波蘭設立的后勤配備產業,以及波蘭本就穩健的經濟使得波蘭在德國經濟失速的背景下成為歐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安永的歐洲投資監測(EIM)顯示,2022年波蘭的外國直接投資大漲23%。波蘭國家銀行的數據顯示,去年波蘭的外國直接投資規模達到了創紀錄的420億歐元,主要投資國為盧森堡、德國、荷蘭和法國。該行指出,外國投資者在波蘭賺取利潤后會立即在當地進行再投資而加速經濟蓬勃發展。
波蘭經濟研究所所長Piotr Arak認為,波蘭主要得益于歐洲跨國企業陸續退出俄羅斯市場之后需要尋找備選方案,他估計四分之一的歐洲企業在進行產能轉移時都會選擇該國。
優秀的基礎設施建設、較低的人工成本、以豐富煤炭為根本的廉價能源供給,都使得波蘭成為了承接轉移出俄羅斯的產能的理想地點。此外,波蘭還擁有歐盟內部市場準入和毗鄰德國的優勢。
在歐洲國家之外,波蘭也成功地吸引到了以英特爾為代表的美國直接投資。
在德國政府還在與英特爾就馬格德堡180億歐元芯片廠的財政補貼無法達成一致之時,波蘭已確定了英特爾位于弗羅茨瓦夫價值42億歐元的芯片封裝與測試基地投資。英特爾預計該基地至2027年將創造2000個直接就業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特爾以及德國汽車制造商等大型跨國企業之外,波蘭的外國直接投資主要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而且十分之一的直接投資來自遭到俄烏沖突影響最甚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波蘭經濟研究所統計的2022年前三季度數據表明,在波蘭開設新分公司的外國企業中超過45%來自烏克蘭。報告稱,期間有1.02萬家烏克蘭獨資企業和3600家含烏克蘭資本的合資公司進入波蘭。
根據波蘭經濟研究所的數據,2022年來自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投資超過2.2萬筆,其中包括烏克蘭物流龍頭企業Nova Poszta和食品制造商Halia Baluvana,兩家企業均在俄烏經貿關系陷入冷凍的背景下選擇向西開拓歐盟市場,并將波蘭作為進入歐盟內部市場的第一站。
而被視為烏克蘭新興產業的IT,也在俄烏沖突之后迅速遷入波蘭。例如烏克蘭IT企業Ciklum、Infopulse已將累計近千人的程序員隊伍搬遷至波蘭。
同樣的劇情也發生在2020至2021年的白俄羅斯。因抗議盧卡申科第六次任總統的游行示威,以及之后俄羅斯的干涉使得白俄營商環境變得不再穩定,波蘭政府為吸引出走的該國企業特意出臺了“波蘭商業避風港” (Poland Business Harbour)項目。2021年,白俄羅斯甚至一度占到波蘭外國直接投資的7.2%。在2022年之前的十年內,在波蘭由白俄羅斯資本注冊的平均公司數量為每年500家,該數字在2022年達到了創紀錄的1733家。
參與波蘭商業避風港項目起草的Jadwiga Emilewicz表示,白俄羅斯的企業轉移與政治壓迫和該國困難的經濟狀況直接相關。
波蘭商業避風港項目惠及的國家也在去年從白俄羅斯擴大至烏克蘭、俄羅斯、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
波蘭經濟研究所所長Arak相信在俄烏沖突結束之后波蘭經濟的活力將再次大幅活躍,并表示“企業將在沖突過后加強與波蘭的合作以參與烏克蘭的戰后重建。”
英國波蘭商會的首席顧問Michael Dembinski也表示,“ 汽車、建筑、家具和農產品等行業的許多西方公司已將其部分或全部生產從烏克蘭轉移到歐盟,波蘭是受益者。IT公司也已從烏克蘭轉移到波蘭。波蘭被視為烏克蘭未來重建的最佳后勤門戶和跳板”。
俄烏沖突同樣在勞動力市場層面惠及了波蘭。目前共有約1300萬烏克蘭人在沖突爆發之后越過波烏邊境向西尋求避難,其中至少140萬人最終選擇在波蘭定居并加入當地就業市場。
歐盟統計局預計今年波蘭的經濟增長率將出現低谷,僅為0.7%,但2024年增長率將重回2.7%。中長期經濟增長層面,法律與正義黨副主席卡欽斯基(Jaroslaw Kaczynski)更是樂觀地預計波蘭將在2033年趕上歐盟平均人均GDP,并在2040年與德國持平。
華沙智庫公民發展論壇的首席經濟學家Aleksander Laszek雖然認為波蘭在2040年追趕德國的目標不存在可能性,但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于2033年趕上歐盟平均水平。
歐盟統計局給出的實際個人消費指數AIC顯示,波蘭家庭和個人的實際購買力在2022年相當于歐盟平均水平的86%,已超過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三個歐盟老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