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信托三分類新規落地后首個定期報告展示期,信托公司業績如何?
截至7月17日,已有12家信托公司通過上市母公司或以直接披露方式,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情況。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3年上半年,6家信托公司營收超過10億元,凈利潤過5億元的也有6家。
其中,中融信托達到23.58億元,暫居營收規模首位;江蘇信托營收14.48億元,同時凈賺12.98億元,也是目前披露業績的公司中最高的。
此外,五礦信托、英大信托、陜國投信托(000563.SZ)和中航信托四家信托公司上半年營收也均在10億元以上。
就凈利潤增速而言,12家信托公司中,5家實現同比正增長,除ST建元(000563.SZ)為同比扭虧外,余下6家機構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速悉數告負。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界面新聞整理
例如,百瑞信托、愛建信托凈利潤同比下跌幅度均超50%,昆侖信托凈利潤同比下跌幅度也達到了49.28%。
據愛建集團(600643.SH)解釋,2023年上半年,愛建信托實現營業總收入5.86億元,較上年同期降幅43.60%,主要系利息收入及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下降。
盡管愛建集團并未披露愛建信托利息收入及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具體情況,但綜合來看,今年上半年多數信托公司的該項收入表現不佳,9家披露相關數據信托公司中,僅兩家錄得收入同比增長,其余公司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降幅均在兩位數。
用益信托網研究員喻智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即信托公司開展信托業務獲得的報酬。當前,多數信托公司信托業務轉型仍處困境,“非標轉標”不僅意味著信托公司的信托業務結構發生了變化,信托業務收入也正在加速從過去的息差收入轉向為投資人管理資產獲取管理費收入。不過由于當前服務類信托業務的信托報酬率并不高,因此也導致信托公司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變臉”。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表現不佳拖累營收下降是主因,但今年上半年,不少信托公司固有業務的投資收益表現卻較為亮眼。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界面新聞整理
例如,就投資收益增速看,中糧信托投資收益同比大增1541%,為目前投資收益增速最快的信托公司;英大信托投資收益也同比大漲307%;此外,中融信托和中航信托同比增速也均在100%以上。
另就投資收益規模看,江蘇信托上半年投資收益遠大于傳統的信托業務收入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上述信托業務收入以及投資收益的增長走勢背離,早在今年6月28日,中國信托業協會《2023年一季度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中就曾披露到,今年一季度,信托公司經營數據的改善主要受益于固有資金的投資收益貢獻,信托業務收入反之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下降。
協會特約研究員簡永軍曾提到,實行新的會計準則后,信托公司的投資收益與資本市場調整波動相關性很高,投資收益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投資于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收益也受到一定影響,部分固有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波動加大,預計投資收益會持續對經營業績波動產生影響。
例如,7月14日,上市公司騰達建設(600512.SH)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盈原因就揭示,公司所認購的“陜國投·聚財2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及“陜國投·聚財3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因受證券二級市場波動影響,比上年同期少浮虧1.31億元。
界面新聞記者查閱中國信托登記有限公司發現,兩款提到的陜國投信托產品的資金運用方式均為股票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