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勇
德方納米(300769.SZ)二季度仍舊虧損,上半年累計虧損超10億元。
7月16日,磷酸鐵鋰正極龍頭德方納米發布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虧損10.4億-11.7億元,由盈轉虧,同比下降181.25%-191.4%,去年同期為盈利12.8億元。
德方納米表示,今年1-4月,受主要原材料鋰鹽的價格大幅下跌及下游需求放緩影響,產品銷售價格出現下降。
此外,今年上半年,德方納米需消化此前積累的較高價位原材料庫存,疊加下游需求減少的背景下,該公司開工率下滑,設備稼動率不足,導致生產成本較高。
在當天晚間的投資者電話交流會上,德方納米還表示,上半年受供需關系影響,產品供過于求,話語權不太強,4月價格下跌時,客戶會延遲確認收貨;后期價格上漲時,該公司調價周期滯后,銷售價格未調整上來。
分季度看,該公司二季度虧損額有所收窄。今年一季度,德方納米凈虧損7.17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7.62億元;營業收入49.45億元,同比增長46.56%。
由此計算,德方納米二季度凈虧損區間為3.23億-4.53億元之間,環比一季度虧損幅度收窄45%-63%。
今年5月開始,隨著下游需求逐步恢復,產能利用率回升,該公司在6月實現滿產滿銷,產品銷售價格亦有所上漲,盈利能力逐漸恢復。
該公司表示,其新產品磷酸錳鐵鋰和補鋰劑驗證進展順利,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放量,經營業績會逐漸向好。
德方納米為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龍頭,產量僅次于湖南裕能(301358.SZ)。據各家公布數據,去年湖南裕能全年共計生產磷酸鐵鋰33.72萬噸,出貨量為32.39萬噸;德方納米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產量為18.55萬噸,銷量為17.23萬噸。
磷酸鐵鋰是目前主流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原材料包括碳酸鋰、氫氧化鐵、三氧化二磷等,不可避免地受到碳酸鋰價格波動影響。
據上海鋼聯數據,2022年11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最高接近60萬元/噸,2023年以來進入下行階段,一季度最低跌破20萬元/噸。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也隨之波動,年初價格為16.65萬元/噸,截至6月底已跌至9.35萬元/噸,上半年跌幅超40%,4月最低跌至約7萬元/噸。
此外,隨著新增產能的投產,2023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或面臨過剩。國盛證券表示,從目前各廠商的產能規劃看,2022-2025年中國鐵鋰系正極材料行業供給將從127萬噸提升至481.2萬噸,對比全球需求看,今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將會經歷產能出清階段。
該機構認為,具備強成本管控和優異產品性能,并且與動力電池廠商有長期合作關系的正極材料企業有望脫穎而出。截至目前,德方納米與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億緯鋰能(300014.SZ)等下游企業實現長期綁定。
開源證券也認為,2025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供給過剩將擴大至128萬噸,今年磷酸鐵鋰價格區間為9萬-10萬元/噸,2024-2025年價格將繼續下探至8萬-9萬元/噸。
截至7月17日收盤,德方納米下跌7.72%,報收121.7元,市值為340億元,盤中最大跌超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