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煤價回落三成,煤企預告上半年業績“跳水”。
日前,中國煤炭第一上市公司中國神華(601088.SH/01088.HK)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23億-343億元,同比下降16.5%-21.4%。
另一煤炭巨頭陜西煤業(601225.SH)預計,其上半年凈利潤112億-118億元,同比減少53%-56%。
中國神華和陜西煤業都提及,煤炭價格下行導致煤炭售價降低,進而影響了公司煤炭部門的利潤。
其余已發布業績預告的煤炭上市公司,大部分凈利都預計利潤下降。例如,鄭州煤電(600121.SH)表示,其動力煤售價同比有所下降,銷售收入同比減少約8700萬元;預計上半年凈利潤4500萬元,同比下降69%。
今年以來,受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量影響,動力煤價格下跌趨勢明顯。秦皇島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價從年初高點1215元/噸,一度于6月跌破800元/噸,近期維持在850元/噸左右,較年初回落幅度約三成。
國家統計局7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原煤23億噸,同比增長4.4%;進口煤炭2.2億噸,同比增長93%。
據全國煤炭交易中心消息,今年5500大卡下水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價格也多次下調,當前按照701元/噸的標準執行,較年初下調3.85%。
過去兩年,因煤炭價格飆漲,煤炭企業利潤大幅增長,發電企業業績承壓。今年煤炭價格回落,煤電上下游企業獲利形勢發生逆轉,下游煤電企業利潤向好。
華能國際(600011.SH)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7.5億-67.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去年同期,華能國際虧損逾30億元。
華能國際稱,業績預盈的主要原因是燃煤價格同比下降和電量同比增長。此外,該公司新加坡業務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華電國際(600027.SH)預期今年上半年凈利潤23.5億-28.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70%。
今年上半年,受經濟復蘇和高溫天氣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加5%。同時,來水不足造成全國水電發電量降幅較大,煤電保供的重要性凸顯。
上半年,華能國際在中國境內各運行電廠累計完成上網電量2111.48 億千瓦時,同比上升7.43%;平均上網結算電價為515.23元/兆瓦時,同比上漲1.89%。
華電國際在上半年完成上網電量1007.31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長約7.71%。
此外,浙能電力(600023.SH)、上海電力(600021.SH)、粵電力A(000539.SZ)和皖能電力(000543.SZ)等多家電力公司,均預計上半年凈利增長。
其中,浙能電力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發電企業,火電管理及控股裝機容量約占省統調裝機容量的一半左右。
7月14日,浙能電力公告稱,受益于煤炭價格下降,該公司參控股煤電企業效益有所好轉,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3.48億-31.77億元,同比增長489.95%-698.24%。
受益于浙江省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長,浙能電力上半年完成上網電量709.35億千瓦時,同比上漲11.6%。
據《中國煤炭報》報道,在6月末舉辦的上半年煤炭經濟運行分析座談會上,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預計下半年中國煤炭供應保障能力將繼續增強,煤炭供應比較充足,煤炭需求將有所回升,供給或保持相對寬松局面。
“預計下半年中國電煤中長期合同價格有望在綠色區間內波動運行,動力煤市場價格或將弱勢調整。”該負責人稱。
7月17日,煤炭板塊下跌。截至當日收盤,中國神華跌3.81%,報27.76元/股;陜西煤業跌1.74%,報16.39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