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雨晨
7月17日早盤,德方納米(300769.SZ)領跌鋰電池板塊,盤中一度跌逾17%,“電解液一哥”天賜材料(002709.SZ)一度跌超9%,豐元股份(002805.SZ)、江特電機(002176.SZ)盤中跌超5%,龍蟠科技(603906.SH)截至午盤逼近跌停。
消息面上,德方納米7月16日預告,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虧損約10.4億元至11.7億元,前一日,龍蟠科技公告預計上半年虧損6.28億至7.6億元,豐元股份、江特電機同日預告上半年均出現由盈轉虧。
德方納米認為,上半年虧損原因在于,一是鋰鹽價格大幅下跌疊加下游需求放緩,導致產品銷售價格下降,二是此前積累原材料庫存消化及設備稼動率不足,導致生產成本較高。江特電機歸結虧損原因為,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消化前期較高價格外購的鋰資源導致鋰鹽業務虧損,其次是自有礦供應階段性下降,導致自有鋰鹽產量階段性下降。
綜合來看,上述幾家業績預虧公司均提及,2023年上半年鋰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及鋰電池產業鏈處于去庫存狀態等因素影響。
電解液龍頭天賜材料預計上半年業績腰斬,同樣提到原材料價格和庫存因素影響。
7月15日,天賜材料預計上半年歸屬凈利潤11.6億元至13.6億元,同比下降53.21%至60.09%,原因在于自年初以來新能源產業鏈供需關系格局階段性失衡,疊加同期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產品價格較2022年上半年有較大幅度調整、單位盈利有所減少,同時受2023年年初高成本的原料庫存影響,半年度利潤同比去年下降。
2023年上半年,碳酸鋰價格出現了過山車式的下降和回彈,但整體價格較年初仍有下行。據生意社數據,截止6月30日,工業級碳酸鋰國內混合均價價格為29.8萬元/噸,與1月1日均價50.4萬元/噸相比下降40.87%,截止6月30日,電池級碳酸鋰國內混合均價價格為31.24萬元/噸,與1月1日均價52.5萬元/噸相比下降了40.5%。
不過,在5月和6月,碳酸鋰價格呈現上漲,最大漲幅在5月份,為66.67%,其它月份均呈現不同幅度下跌,最大跌幅在3月份,為41.3%。
德邦證券研報認為,2023年5月起,鋰價企穩,下游需求逐漸釋放,市場開工率開始回升,預計2023下半年行業盈利能力有望修復。
磷酸鐵鋰方面,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由于產能進入過剩期,特別是一季度需求大砍單,整個磷酸鐵鋰產業鏈的價格都出現大跌價,利潤超預期受損。二季度,隨著鋰價上行和開工率回升,主流企業有明顯恢復。
相關公司對后續情況持樂觀態度,德方納米主營業務為磷酸鐵鋰,該公司表示,今年5月開始,隨著下游需求逐步恢復,公司的產能利用率開始回升,并在6月份實現滿產滿銷,產品銷售價格亦有所上漲,盈利能力逐漸恢復。江特電機在業績預告中提到,后續公司自有礦和產能的逐步恢復以及碳酸鋰價格趨于穩定,公司經營業績有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