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微酒 千樹
編輯|吳弩
上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白酒產量數據引起了行業熱議。
2023年1-3月,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148.3萬千升,同比下降19.0%;其中,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在3月份的白酒產量為49.8萬千升,同比下降29.2%。
2023年1-4月,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158.1萬千升,同比下降29.6%;其中,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在4月份的白酒產量為37.4萬千升,同比下降28.1%。
2023年1-5月,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186.0萬千升,同比下降13.6%;其中,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在5月份的白酒產量為34.7萬千升,同比下降14.7%。
眾所周知,白酒產量自2016年達到頂峰后便一路下行,但近年來的下滑速度一般在個位數左右。而今年,產量同比屢屢出現的兩位數下滑就尤為引人矚目。
“為什么下滑這么多”、“為什么產量逐月下滑和減少”、“為什么當期值與累計值不匹配”、“是否與新國標變更統計規則有關”……微酒在公眾號后臺收到了諸多類似問題。
為解答這些問題,微酒采訪了十余位白酒企業生產負責人以及省、國家統計局相關人士。其中,涉及的企業包括主流香型,其營收規模在數億至數百億元不等(注:文中涉及人物姓名,均用字母A、B、C等代替)。
01、數據不符行業實情?
對于今年白酒產量的數據跟蹤與調查,微酒已進行了兩月有余。
在微酒采訪的生產負責人中,無一不對“同比下降兩位數”提出了質疑。而即便微酒反復告知該數據來源的權威性之后,仍有不少人士表示:“下降有可能,但準確度說不好”。
“這個數據可能有問題”——分管年產量10余萬噸的總工程師A推測認為,上述數據與行業現狀不太相符,尤其是名酒擴容并未在今年放緩步伐,再加上老酒概念逐漸深入人心,今年可能下滑,但應該不會下滑這么多。
“下降不可能這么大,拿我們來說,就正在逐步提升產能”——另一位年產超5萬噸的上市公司總工程師B也同意上述觀點。他說道:“中小酒企受到擠壓,導致產量下滑是正常的,但總量下滑近兩成,可能是統計口徑出了問題。”
與此同時,微酒查詢了白酒主流產區的產量情況。
在四川,1-3月,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63.8萬千升,同比下降30.3%;其中3月,四川省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20.1萬千升,同比下降48.6%。
1-5月,四川省規上企業白酒產量67.8萬千升,同比下降19.9%;其中5月的白酒產量為13.7萬千升,同比下降6.8%。
在貴州,1-2月,貴州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3.82萬千升,同比下降29.3%。
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產酒大省并未公布月度數據,但從占了半壁江山的川酒以及黔酒的產量可以看出,今年白酒產量的下滑情況確實比較具體。
“四川1-3月的白酒產量為63.8萬噸,1-5月則為67.8萬噸,但數據卻顯示5月實現了產量13.7萬噸?!彼拇尘破筘撠熑薈對微酒談到,統計口徑應該是按照某種規則公布了相應數據,但這個數據與他看到的有一定出入。
采訪中,微酒獲悉,即便是白酒消費復蘇較慢,但白酒行業優等生并未放慢產儲節奏。在采訪中,十余家企業無一不是在上半年擴大了產能,并且未來數年內依舊有產能擴充計劃。
02、導致“下滑”的原因?
去年,新國標修改了“白酒”的定義,要求白酒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不能含食品添加劑。由此,部分此前屬于白酒范疇的“白酒”如今已不能稱之為白酒。
由于并未感受到明顯的產量下滑,因此,在關于白酒產量的討論中,行業人士猜測最多的便是統計規則的變化。
然而,上述猜測并未得到統計局相關人士的認可。
“今年的統計規則依舊按照前幾年的在執行?!币晃徊辉妇呙慕y計局工業口人士D解釋說,今年統計局加大了數據統籌力度,月初會要求企業上報上月數據,如果沒有準確的數據,企業一般會估算一個數據上報。在后面工作中,統計局會進行溯源問究,最后對數據進行完善和修正。
他還表示,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新規”肯定會在統計口徑實施,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國家統計局數據咨詢中心相關人士E也對微酒表示:“數據在持續完善和修正,越新的數據,越接近行業真實的現狀?!?/p>
同時,她也透露:白酒行業頭部企業產量向好,但中小企業產量下滑確實比較嚴重,總的產量也在持續下滑。
綜合微酒對企業的采訪,上報時間與統計時間應該是造成數據偏差較大的主要原因。但行過半年,這也反映出今年嚴峻的行業形式。也就是說,今年白酒的整體產量下滑超過10%的概率非常大。
“川酒今年的分化比較嚴重,每月的生產計劃都在不停地調整。”川酒金花中的某生產負責人E表示:過去幾年也會按月上報數據,但今年要求比較急,有時候因為出酒周期,會估值上報,最后都會修正。
“整體來看,川酒產量今年的確定性非常強,但主要貢獻都是頭部企業,中小企業依舊很難熬。”他補充道。
03、白酒的產量“預期”
由于白酒行業結構性繁榮,流量聚焦在頭部品牌穩定的業績增長上,這是行業的“幸存者偏差”。
去年,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發表了“中國酒業已經進入新一輪產業調整階段”的觀點。彼時,行業并未料到消費復蘇會如此緩慢,而綜合采訪來看,今年兩位數下滑的數據也讓行業強化了對“調整”的印象。
采訪中,微酒發現,與頭部品牌持續擴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間在急劇壓縮。
“我們企業是‘以銷定產’,今年降低了產量目標?!辈稍L中,邛崍某酒企負責人F表示,白酒儲存是很大的一筆開支,中小酒企的儲存能力非常有限。近年來產銷不匹配,是中小酒企下調產量規劃的主要原因。
他談到,相比頭部酒企,近三年來,中小酒企在不斷地減產,一些酒企甚至已轉型釀造其他香型的白酒來進行“自救”。但即便如此,未來依舊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公開資料顯示,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從2019年的1176家,已經銳減至2022年的963家,三年凈減少213家。疊加今年截至目前產量兩位數下降的現實,中小企業的前景顯然不容樂觀。
但需要注意的是,頭部企業并未停下產能擴張的步伐,這意味著中國白酒行業正在經歷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市場和消費結構的深度調整,行業進入到品牌集中化發展的更高階段。
“僅從產量來看,未來2-3年,名酒本輪的擴產潮將接近尾聲,結合當前名酒對中低端市場的滲透來看,屆時行業的競爭烈度會更高?!庇行袠I觀察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期,白酒將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的產量格局,但同時,在消費分級的催化下,行業分化會進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