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胡振明
韋爾股份(603501.SH)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和上年同期相比均出現了大幅下滑,在發布2023年一季報之后,“去庫存”、“靜待行業復蘇”的呼聲日漸高漲。然而一轉眼,2023年已經過去了一半。
7月14日晚間,韋爾股份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減的公告》,預計2023年上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9億元到1.9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20.76億元至21.41億元,同比減少91.51%到94.34%。
表面上仍保住凈利潤為正數,但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韋爾股份預計2023年上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為-5250萬元到-825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15.04億元至15.34億元,同比減少103.62%到105.68%。
上年同期,韋爾股份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6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為14.51億元,在凈利潤絕對值上,仍有很可觀的金額。彼時,韋爾股份境遇還不算糟糕,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10.72億元同比下降11.06%,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略增1.14%。時隔一年,韋爾股份處境急轉直下,扣非歸母凈利潤已陷入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2023年一季報,韋爾股份在第一季度實現的營業收入為43.3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0.22億元;結合半年度業績預告,韋爾股份在第二季度是虧損的,情況并不比第一季度好;單季度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00萬元至-6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為-10450萬元至-7450萬元。
韋爾股份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受全球經濟環境、行業周期等因素的影響,與2022年上半年相比,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整體表現低迷,終端市場需求不及預期,產品銷售價格承壓,導致公司營收和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2023年上半年韋爾股份持續推進庫存去化,2023年上半年末其庫存金額較上年末減少約4.2億美元,較上年末減少超20%。在庫存去化的過程中,由于公司應用于消費電子相關市場產品毛利率下滑較大,導致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出現了較大下滑。
韋爾股份早期從事半導體設計和分銷業務,2014年至2018年陸續并購數字電視SoC、射頻前端等公司,并于2019年完成對豪威(OV)的收購而切入CIS賽道,2020年并購Synaptics的TDD業務,2023年收購芯力特而完成在CAN/LIN等領域的布局。
據悉,受到來自宏觀經濟的壓力,特別是消費電子行業的需求不振,韋爾股份在2022年度經營業績承壓;相比于2021年營業收入241.04億元,2022年營業收入200.78億元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歸母凈利潤從2021年的44.76億元大幅下滑至2022年的9.90億元。對此,韋爾股份加速去庫存,同時推出新產品,然而2023年上半年情況并未見到明顯的好轉。
西南證券研報認為,預計全球電子產業周期將于2023年第三季度逐步退出蕭條進入復蘇;截止2023年第二季度,電子產業處于去庫存末期;從2023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庫存來看,占比全球半導體產值過半的手機、PC等消費電子半導體原廠庫存水位有所下滑,但下滑速度不及預期,主要系下游需求相較于預期更弱,導致庫存周轉天數進一步提升;另外和工業、汽車相關的半導體原廠庫存水位繼續走高,目前已接近進入供過于求的被動累庫階段;二季度業績環比改善明顯,雖然同比業績由于高基數仍然下滑,但下滑幅度收窄實現二階導拐點,預計未來景氣度將震蕩上行,疊加AI、MR帶來的新品放量以及價值量增加,最壞時候已經過去。
東海證券研報認為,今年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為2.57億部,同比跌幅從13.2%縮窄至6.4%;隨著國內消費恢復,歐美經濟企穩,疊加三季度為手機新品集中發布的傳統旺季,三季度智能手機出貨或將實現環比進一步好轉,下半年有望實現周期筑底。
在公告中,韋爾股份認為,伴隨著公司產品成本下降以及公司以OV50H為代表的新產品量產交付,公司預計2023年下半年毛利率水平會實現回升,公司來源于主要應用市場的收入規模也將實現明顯增長。是否如此,仍需要市場和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