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經濟觀察團
快遞所屬的物流業,本身就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綜合。在此過程中,不僅有面向C端的收付款行為,還有面向供應商等B端的業務往來,蘊含著巨大的金融服務需求。基于此,順豐、中通、圓通等快遞公司布局金融業務也是水到渠成。
而其中的中通快遞,在金融上的布局已十分廣泛。新經濟觀察團發現,在近日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后,中通快遞已手握六張金融牌照。去年中期,其放款量已超過85億元。在2022年財報中,公司還提到2022年為金融應收款項的信貸損失計提了9910萬元的撥備。
01、拿下支付牌照,降本之外更多想象力
最新消息是,根據央行公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公示,廣西恒大萬通支付有限公司主要出資人由上海湛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啟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匠信息”),名稱變更為“中通支付有限公司”
而啟匠信息是中通數科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通數科”)的全資子公司,實控人是中通快遞集團副總裁、中通國際負責人賴建昌。
也就是說,中通快遞已經正式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那么,中通快遞拿下支付牌照的意義是什么?
對此,博通分析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告訴新經濟觀察團,對中通快遞來說,拿下支付牌照在短期和長期內均有重要意義。
短期來看,中通快遞能夠解決二清等可能存在的合規隱患,降低運營成本。
長期來看,通過支付牌照,中通可以實現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等多流統一,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數據,還能為日后做C端消費金融和B端的供應鏈金融提供支持。
“可以說,中通的支付牌照不限于投資價值利用,其旗下不但有中通云商這種供應鏈配送服務機構,還有超市和幾萬家加盟網點,自身就是信息流和物流的統一,三流統一后在金融和供應鏈端想象空間都比較大”,王鵬博強調。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于百程也表示,隨著近幾年監管加強和盈利能力下降,支付牌照的交易價格縮水。但支付業務對于生態型互聯網巨頭和產業巨頭來說非常重要,基于支付的高頻和金融屬性,其商業價值、數據價值和用戶價值都非常高,已經成為各家頭部互聯網公司的標配。
他提到,在快遞行業中,順豐已經先行布局。中通去年1月份設立了中通數科,8月份成立了中通商城公司,加上剛收購的支付牌照,以及更早之前的設立保理和小貸公司,顯示出其在金融和商品服務等方向的布局在加速。
02、小貸實繳資本22億,去年中放款量超84億元
實際上,正如于百程所言,中通快遞已在金融領域潛行多年。新經濟觀察團發現,中通已經拿下了一張第三方支付、一張小額貸款、兩張商業保理牌照和兩張融資租賃等六塊牌照,并上線了專門的中通金融官網。
其中,小貸牌照無疑是含金量較高的一塊。2018年12月底,鄭州市人民政府官網曾發布《鄭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關于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擬設小額貸款公司的公示》,公示中通獨資發起的小額貸款公司。隨后的2019年1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通小貸”)正式成立。
工商資料顯示,中通小貸法定代表人為李玉君,為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通小貸經營范圍為“辦理各項小額貸款;圍繞中通快遞供應鏈開展小額貸款業務;辦理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財務等咨詢業務;經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
自成立以來,中通小貸已完成多次增資。2019年6月,注冊資本從3億元增長到6億元;2020年7月,從6億元增加至12億元;2021年9月,再次增加至22億元,且為實繳資本。從注資的金額和頻率來看,中通對這張小貸牌照的重視度不低。
目前,中通小貸僅涉及22條司法案件。從裁判文書看,中通小貸放款利率不高,多在10%以下,而罰息利率則在20.97%左右,低于24%。
而中通的商業保理和融資租賃等牌照,法定代表人多為李玉君,對外職務為中通金融總監。而中通云倉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屬于中通云倉科技有限公司,實控人為后者總裁胡向亮。
中通金融官網顯示,公司致力于以專業、周到的服務,滿足中通利益相關者的金融需求,助力中通快遞業務平穩發展。
根據2022年中通方面發布的稿件,中通金融是中通快遞加盟網點經營發展的堅強后盾。中通金融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小額貸款等方式,紓解快遞網點資金困難,增強了快遞網點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截至2022年6月底,中通金融自成立以來累計放款金額85.4億元,服務一級快遞網點2721家(去重后數據),服務網點覆蓋率接近50%。
2022年上半年,中通金融融租、保理、小貸業務共計2680筆,服務一級網點數量1849家,累放金額為29.5億元,包括支持網點場地建設628筆、設備融資121筆、購買車輛36筆、末端建設206筆、流動資金融資1455筆、員工消費及經營性貸款233筆。
03、年報披露金融業務細節,去年計提信貸損失撥備近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通快遞在2022年年報中多次提示了從事金融業務的風險問題,并披露了相關數據。
其中,中通快遞提示,我們向合資格網絡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服務。公司已根據相關中國法律法規通過各中國子公司獲取必要的營業執照或批準。中通與合作伙伴簽訂協議,承諾將繼續投入自有資金,這已經并可能繼續對我們的現金流產生負面影響。
來源: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2022年報
其中,金融應收款項主要來自中通快遞向合資格網絡合作伙伴提供的金融服務。金融應收款項按本金(扣除信用損失準備)記錄,并包括截至資產負債表日期的應收應計利息。中通快遞授予借款人的融資期限通常為1至60個月。
截至2020年-2022年底,中通快遞的金融應收款項余額為24.6億元、25.2億元、22.5億元,波動中下滑。截至2022年末,并無發生任何重大違約。
同期,公司分別就金融應收款項確認預期信貸損失2060萬元、1970萬元和3550萬元,不斷增加。2021年和2011年,中通快遞已計入有關金融應收款項的信貸損失撥備為6360萬元和9910萬元,同樣增加。
中通快遞還警示,付款違約風險和其他信用風險為我們金融服務業務的固有風險。公司無法保證,對信用風險問題的監控屬充足或足以降低拖欠率。此外,公司管理這些貸款的質量和相關信用風險的能力也將影響金融服務業務的經營業績。
“我們的金融服務業務資產質量的任何重大惡化和相關信用風險的顯著增加都可能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中通快遞表示。
為了開展金融業務在,中通快遞還引入了金融方面的高管。年報顯示,董事胡紅群先生今年54歲,自2022年5月起任職,并自2017年6月起擔任本公司首席運營官。
中通快遞表示,胡先生擁有三十年的金融服務行業經驗。加入本公司之前,胡先生分別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擔任浙江桐廬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以及自2008年3月至2016年3月擔任浙江桐廬農村合作銀行行長兼董事長。胡先生于2006年1月畢業于中國浙江大學現代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高級研修班,并于2003年7月畢業于中國寧波大學金融專業。
可以看出,中通快遞在金融領域的野心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