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近日,連續三個交易日股價漲停的云南鍺業(002428.SZ)提示風險稱,初步預計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負值。7月14日,云南鍺業披露的半年度業績預告進一步坐實業績虧損。
云南鍺業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凈虧損650萬元-950萬元,同比轉虧。2023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其中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光纖級鍺產品、材料級鍺產品營收同比下降;光伏級鍺產品、紅外級鍺產品收入同比上升。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影響額約為1150萬元-1400萬元。
截至7月14日收盤,云南鍺業收跌2.64%,報15.88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關出口管制公告令小眾金屬鎵、鍺瞬時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相關概念股云南鍺業、馳宏鋅鍺(600497.SH)等首當其沖,股價紛紛大漲。
7月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根據有關規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根據該公告內容,滿足相關特性的物項,未經許可,不得出口。該公告自今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有數據統計,全球鎵金屬儲量有27.93萬噸,中國的儲量占全球儲量的68%左右。全球已探明的鍺保有儲量為8600噸,主要分布在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其中中國3500噸,占全球鍺儲量的41%。德邦證券YANBAO1認為,我國是鍺、鎵生產大國,出口管制長期對金屬價格有利好。
反映在現貨市場上,今年以來鍺價格持續走高。界面新聞注意到,7月16日,鍺錠50Ω/cm報9600元/千克,這一價格較年初的8100元/千克上漲近20%。
開源證券分析師李怡然表示,我國預實施鎵、鍺相關物項出口管制,預計7月窗口期,國際客戶囤貨訂單將增加,下游化合物材料需求將出現短期增長,進而驅動鎵、鍺相關物項價格上漲。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一家擁有完整產業鏈的鍺行業上市公司,云南鍺業擁有豐富、優質的鍺礦資源,鍺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鍺系列產品生產商和供應商。
受上述消息提振,7月4日至7月6日,云南鍺業股價連續三天強勢漲停。數據顯示,云南鍺業進入七月份以來累計漲幅超30%。
為此,云南鍺業曾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目前公司及子公司主營產品中材料級鍺產品主要為區熔鍺錠、二氧化鍺,光伏級鍺產品主要為太陽能鍺晶片,紅外級鍺產品主要為紅外級鍺單晶(光學元件)、鍺鏡片、鏡頭、紅外熱像儀,光纖級鍺產品為光纖用四氯化鍺,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主要為砷化鎵晶片、磷化銦晶片,并強調“在涉及該公告相關類別的產品時,公司及子公司須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該公告的規定獲得許可后方可出口”。

盡管股價連日大漲,但云南鍺業提示風險稱,“公司初步預計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負值,但尚未統計出具體數字,公司將在規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
實際上,云南鍺業業績虧損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便已有端倪。在去年第一、第二季度還能實現盈利的情況下,云南鍺業下半年合計虧損7467萬元,導致全年錄得虧損6240萬元。
談及下半年業績不佳的原因,云南鍺業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2年鍺市場需求減弱,海外訂單減少,供應小幅過剩,市場信心不振,價格不斷下調。其中,紅外需求減弱,全球紅外市場處于相對低迷狀態,年末才有所好轉。光伏級鍺產品受到終端用戶交付延后的影響,需求下降。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上半年訂單增速明顯,下半年隨著終端需求波動,訂單萎縮。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營收的重要來源,云南鍺業生產的“材料級鍺產品”占營收總額的39.87%,但其毛利率卻僅有3.99%,較上年同期進一步下降9.48%。
作為一種稀有礦產,鍺礦產品如此低的毛利率引發了投資者的質疑。對此,云南鍺業稱,公司生產經營成果受市場環境、供需關系、生產成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進入今年一季度,盡管鍺價持續走高,但云南鍺業仍未走出虧損的境地,單季度虧損948.35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430.08萬元。
對此有投資者問道,鍺價今年以來上漲了1200元/公斤以上,請問對公司業績提升有什么幫助?
云南鍺業在業績說明會上回應稱,近期鍺價隨著供需關系波動有所回升,產品價格回升對公司業績有積極影響,但產品的價格僅僅是影響收益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還受產品產銷量、成本等多重變量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