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在杭州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校長陳十一,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虞仁榮,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東曉一行。

兩位院士,一位半導體行業“大佬”,他們是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這所新大學背后的三位關鍵人物。除了任校長的陳十一,虞仁榮是大學的捐資者和創校發起人,張東曉則是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
雖然還頂著暫名的后綴,但是這所新大學早已廣受期待。圍繞這所學校,也有不少故事值得說道。
一村捐出兩大學
寧波北環高架南側,一個名為鐘包村的村莊,與大片簇新的商品房小區比鄰而居。
曾經的鐘包村,阡陌縱橫、水路相連,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村莊。城市化快速推進,如今的鐘包村早已融入城區,成為鎮海新城的一部分。
在有著“商幫故里”之稱的鎮海,莊市街道鐘包村也是一個響當當的存在。
這村子,走出了“寧波幫”重要代表“五金大王”葉澄衷、“世界船王”包玉剛,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的故鄉。而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虞仁榮,同樣來自該村。

前有包玉剛捐建寧波大學,后有虞仁榮捐建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這個村有了“一村兩大學”的佳話。
1984年10月,包玉剛與妻子時隔四十年后,第一次回到家鄉寧波。他發現寧波還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大學,于是就決定捐資2000萬美元,在寧波建設一所綜合性大學,就是后來的寧波大學。
有趣的是,當年,包玉剛回甬捐校時,鐘包村村民夾道歡迎,其中就有虞仁榮的身影。1985年,當包玉剛為寧波大學奠基的時候,虞仁榮正好從鎮海中學畢業考入了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故鄉前輩們的慈善義舉,早已在他心中埋下了種子。
“作為土生土長的寧波人,一直渴望能為家鄉做些事,以綿薄之力回報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虞仁榮曾這樣表示。
2020年,桑梓情深的虞仁榮決定出資在家鄉鎮海(甬江北岸)捐資籌建一所“世界一流、理工科特色”的研究型大學,致力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打破“卡脖子”核心技術,培養國家急需的前沿科學研究和高技術領域人才。

2021年12月29日,寧波市政府與寧波市虞仁榮教育基金會舉行合作辦學簽約儀式。根據協議,雙方將遵循“平等互利、相互促進、共謀發展”的原則,共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
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籌建工作進入“快車道”。根據協議精神,學校面向全球招聘杰出師資人才,與境內外一流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與博士后,并立足全球科技前沿、努力打造面向未來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為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和發展“高精尖”產業提供源頭支撐。

目標:世界一流大學
作為經濟強市,長期以來,寧波高等教育發展較為薄弱。在杭州高起點打造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之際,寧波也把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的建設,作為提升高等教育短板的重要舉措。

緊鑼密鼓的推進,足見寧波的誠意和緊迫感。2022年12月29日,簽約僅一年之后,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校園奠基儀式,就在鎮海區舉行。
伴隨著學校開工,這所一度頗有神秘色彩的大學,也漸漸揭開了面紗。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永久校區位于寧波市鎮海區清水浦片區,甬江之濱,占地2300畝。全校整體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1工程計劃于2025年6月竣工,規劃在校生規模為1萬人。一期-2工程計劃于2027年12月竣工。
按照計劃,學校將于2025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做到“一流資源,高端起步”,辦學取得有顯示度的進展;到2035年做到“體系完整,特色鮮明”,成為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到2050年,力爭“科教重鎮,躋身一流”,成為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

“我們希望將學校建設成為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著重在理工方面創新,特別是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和新能源等領域,與長三角發展需求的核心技術緊密相連。”在學校奠基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校長陳十一介紹說。
截至目前,東方理工已正式簽約引進52名核心教授(簡稱獨立PI)。同時,寧波數字孿生(東方理工)研究院、東方理工鎮海研究院(暫名)、先進制造工業仿真等實驗室、高性能計算平臺(一期)等一批高能級科研平臺落地啟航,并獲批各類科研項目,創新科技成果正加速涌現。
一盤產學研“大棋”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分析國際科技創新競爭態勢,深入研判國內外發展形勢,針對我國科技事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謀劃科技創新工作。
針對研究型大學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
隨著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的開工建設,在寧波鎮海,一盤產學研融合的發展“大棋”也在加速布局。

“東方理工作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其突出特點‘新’就體現在與社會的結合更加緊密。”針對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的特色,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曾表示,新型研究型大學不僅進行學術研究,更重要的是,能通過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式來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在學科設置上,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也將充分考慮到寧波、浙江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結構特點,尤其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和新能源等領域,與長三角發展需求的核心技術緊密相連。
結合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的學科特色,在鎮海,一個涵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專用材料等集成電路全產業集聚區,正在加速成型。

2022年9月,“甬江芯谷”正式揭牌,將打造集成電路芯片設計重要地標,目前已經入駐萬有引力、堂山科技等芯片設計及相關領域高科技企業。
今年6月10日,鎮海與清華大學、韋爾股份合作打造的智能芯片與系統創新中心簽約落戶“甬江芯谷”。按照計劃,該中心將著重打造一個科技成果孵化轉化中心、一個芯片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一個創新產業培育引導基金,同時開展集成電路重大共性課題研究專項合作。
在集成電路研發制造方面,鎮海也于近日再下一城。
作為寧波市集成電路“一鏈四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鎮海集成電路產業園于今年6月20日開園。落戶集成電路產業園的首個項目——睿晶半導體項目首期也交付順利完成,這意味著鎮海擁有了全省首個IC光掩膜版項目。

除了睿晶半導體首期交付,在集成電路產業園,傳感器芯片模組、涂層石墨件研發生產基地等項目也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未來,園區將打造集“創新孵化+產業服務+人才服務”于一體的園區服務體系,形成“研發—智造—封裝測試—終端應用—配套休閑”一體化的集成電路研發智造產業園。
“看到越來越多的集成電路項目落戶鎮海,作為鎮海人,我深受鼓舞,倍感自豪。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是一條考驗耐力、自我突破的修行之路,雖然艱辛,但充滿希望。”開園儀式上,到場的虞仁榮先生頗有感觸地表示。
易煉紅書記在會見時表態,“省委、省政府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論述精神,全力支持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籌建工作,為學校提供更大的發展平臺、更優的辦學環境和更有含金量的政策支持……”
陳十一、虞仁榮、張東曉也表示,要牢牢把握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的辦學定位,對標國際頂尖高校,努力打造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學,為浙江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世界一流大學和優秀學科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所能激發的“蝴蝶效應”,或許才剛剛顯現。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