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勇
碳酸鋰價格自高位跌落,鋰企業績開始下降。
7月12日,盛新鋰能(002240.SZ)發布公告稱,預計其上半年凈利潤6億-7億元,同比下降76.81%-80.13%。該公司一季度凈利潤為4.64億元,由此計算,其二季度凈利預計1.36億-2.36億元,環比下降49%-71%。
盛新鋰能業務包含鋰礦采選、基礎鋰鹽和金屬鋰等,其中鋰鹽為其最重要業務。該公司表示,其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材料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造成成本增加。
另一家以鋰礦開采和銷售為主的鋰企——西藏礦業(000762.SZ)的業績也同樣令市場失望。其在7月11日發布的半年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預計上半年扣非歸母凈利潤為600萬-900萬元,同比下降98.09%-98.72%。去年,該公司實現凈利增長近7倍的輝煌業績。
西藏礦業西藏礦業表示,主要產品鋰精礦銷售量、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導致其營業收入及利潤大幅下降。
這兩家公司業績的遇冷,或是鋰企業績大范圍跳水的開始。主要原因是核心產品“過山車”的行情波動。
鋰鹽主要包括碳酸鋰、氫氧化里等,是鋰電池的核心原材料,其上游是鋰精礦。今年上半年,鋰鹽市場行情跌宕起伏,導致下游加工廠不敢接貨。加之電池廠以按需采購為主,放緩了采購節奏,下游需求不穩定。
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自1月最高價51.75萬元/噸跌至4月下旬18萬元/噸,后反彈至6月末30.6萬元/噸,并逐漸走向平穩。
方正中期研究院分析指出,今年1-4月下旬,碳酸鋰價格已跌至接近甚至低于部分企業成本線,鋰鹽企業多處于減產、停產狀態;4月下旬,價格首次上漲以來,碳酸鋰價格不斷上探,下游企業積極備庫,疊加市場炒作情緒,進一步推升碳酸鋰價格。
碳酸鋰價格上升并不意味著市場交易的完全好轉。該機構指出,隨著下游補庫完成,市場采購逐漸回歸理性,需求仍未放量,目前碳酸鋰缺乏上漲動力,價格開始穩中略降。
在下游需求未恢復的情況下,上游鋰礦價格則居高不下,使得鋰鹽企業業績面臨兩頭承壓。
方正中期研究院報告顯示,雖然前期鋰精礦價格出現小幅回調,但仍處于高位,部分依靠外采原料鋰鹽廠商仍面臨成本壓力。
盛新鋰能就長期困于鋰礦端難題。根據其2022年報,截至去年,盛新鋰能已建成鋰鹽年產能7萬噸,其中致遠鋰業4萬噸/年、遂寧盛新3萬噸/年。此外,其規劃的印尼氫氧化鋰產能5萬噸/年和碳酸鋰產能1萬噸/年預計在今年投產。
龍頭企業天齊鋰業(002466.SZ/9696.HK)曾在投資者問答中表示,通常情況下,生產1噸碳酸鋰約需要8噸品位為6%的鋰精礦,生產1噸氫氧化鋰約需要7噸品位為6%的鋰精礦。
由此粗略測算,盛新鋰能全部鋰鹽項目投產后,每年需要90多萬噸品位為6%的鋰精礦。
盛新鋰能也在加快鋰資源布局。根據2022年報年報,其已經投產的自有礦山是奧伊諾礦業的業隆溝,該項目于2019年11月投產,產能折合鋰精礦7.5萬噸。
今年盛新鋰能在加快推進津巴布韋薩比星鋰鉭礦,折合鋰精礦約20萬噸的項目建成投產;另外參股了四川雅江縣惠絨礦業合計25.29%股權,擁有一項探礦權。
此外,盛新鋰能全資孫公司SESA擁有對UT聯合體的運營權,UT聯合體經營阿根廷SDLA項目,在產年產能為2500噸碳酸鋰當量,同時將啟動阿根廷Pocitos鹽湖年產2000噸碳酸鋰當量的氯化鋰晶體中試生產線建設。
富寶鋰電分析認為,雖然今年上半年后期碳酸鋰價格有所反彈,但未阻止西藏礦業等上游廠商的利潤進一步下滑。隨著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持續披露,接下來會出現更多類似案例。這也說明,碳酸鋰市場還未完全走出低谷,供需結構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截至7月13日收盤,盛新鋰能股價下跌0.42%,報收31.1元,市值為28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