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曾是“天坑”專業,如今卻成“金飯碗”:殯葬學的爆火與真實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曾是“天坑”專業,如今卻成“金飯碗”:殯葬學的爆火與真實

撕下“污名化”標簽,殯葬學的“冷熱變遷”。

文|快刀財經 朱末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誰能想到,“冷門之王”殯葬專業竟然火了。6月25日,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的一位教師稱“殯葬專業的就業率基本能夠達到100%”,學生還沒等到畢業,就已經被幾家單位爭搶了。

此言一出,瞬間引爆熱搜。尤其是這個行業長期被看作是“不入流”,還帶有“恐怖”、“晦氣”的標簽,然而,它卻在一片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展現出了出乎意料的穩定,甚至在廣大網友心目中形成了“究極鐵飯碗”的印象。

為何該專業畢業生會這般吃香?民政部年報中披露的殯葬事業統計,給出了答案。自2017年至今,我國的火化遺體數、火化率逐年上升,年火化數基本在500萬以上,人才缺口龐大,專業實踐型人才供不應求。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殯葬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為2638億元,預計到2026年,我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114億元。

伴隨著職業觀念的變化,殯葬業變成了后知后覺的“寶藏專業”——它對社恐友好、人際環境簡單且工作環境安靜;它是終極剛需,不論時代風口往哪吹,都不用擔心被結構發展淘汰。

演變到后來,在各路媒體的報道里,好像只要選了殯葬,就能從求學無憂到求職無慮。但如果真的把殯葬當成一門事業,就會發現夏蟲不可語冰,里面的學問同樣“深不可測”。

01 撕下“污名化”標簽,殯葬學的“冷熱變遷”

生死無小事,用體面的關懷送別逝者,以正式的儀式告慰生者,是殯葬存在的意義。

“殯葬”一詞指的是對死者遺體進行處理的文明形式,在現代又主要表現為“火葬”,配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殯儀流程。雖然都是服務業的一種,但其他服務都是直接為生者服務的,唯獨殯葬業的服務對象是死者(往生者),這個根本上的不同,決定了殯葬業的特殊性。

所以,相較于其他專業,殯葬專業的發展相對較晚。我國殯葬教育發軔于20世紀90年代,或許與社會偏見有關,殯葬教育發展緩慢,學校如果要開辦這一專業,就要建設實訓室等場所,此舉可能會對校內其他專業的招生產生影響,導致學生不敢報考這所學校,阻力重重。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殯葬文化游離于主流價值之外,只能算一種次文化,公眾對此保有天然的排斥感,導致了圈層的封閉性。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只有8所高/中職院校開設殯葬類專業,分別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武漢民政職業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及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

此外,黑龍江省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省民政學校、河南民政學校三所中專院校也設置了這一專業。

其中,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是我國第一個開設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的院校,創辦于1995年。在最初開設這一專業時,教授內容還僅局限于對火化機器的操作,但如今的“殯葬專業”已經可以細分為殯儀服務、殯儀設備、防腐整容、陵園管理等。

現在的殯葬專業,早已不是普羅大眾印象里沒有技術含量,隨便誰都能干的工作了。殯葬行業正處在由提供傳統殯禮服務、葬禮服務和祭祀服務,到將人文、環保、安寧療護等理念注入各項服務的轉型發展關鍵時期,培養大批有技術、有文化,更有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成了當務之急。

再加上近來年,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殯葬行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據國家衛健委預計,到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對殯葬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同時,喪葬觀念的變化,也讓社會不再對此避之不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殯葬行業的重要性,以及從業人員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開始思考生命、關注死亡教育。據新華網報道,2020-2022年,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殯葬專業報名人數呈現逐年遞增的狀態;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殯葬專業,在湖南省的錄取分數線通常高出本科線十幾分。

2022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職業教育本科專業目錄增補清單,“現代殯葬管理”專業位列其中,隸屬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高職本科專業層次,學生畢業后就被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這意味著我國現代殯葬教育創辦近30年來,終于有了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實現了“中高本貫通”人才培養,一舉改變了殯葬專業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缺失的歷史。

撕去污名化標簽的殯葬專業,終于堂堂正正的被擺到了臺面上。

02 殯葬不是想干就能干,里面的學問包羅萬象

穩定、好就業、鐵飯碗——這是大多數學生選擇殯葬專業的重要原因。

和其他職業一樣,殯葬也可以被簡單粗暴地分成體制內和體制外。按現行的《殯葬事業單位管理暫行辦法》來看,殯葬事業單位包括殯儀館、火葬場、殯葬服務站、骨灰堂和公墓,以及地區內管理這些單位的殯葬管理所,比起“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務員、教編考試,殯葬行業“上岸”的幾率更高。

最重要的是,殯葬業不存在明顯的學歷歧視,在這個本科生、研究生壟斷事業單位招聘崗位的年代,很多殯儀館的一些編制崗位,只需要“大專學歷”就能報考。

即便是體制外,也有不少殯葬一條龍服務公司等私營企業,需要大量的專業化人才。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殯葬相關企業新注冊量不斷增加,我國現存殯葬相關企業11.62萬家。

截至2023年3月31日,今年我國新增殯葬相關企業7672家,人才缺口龐大,殯葬專業的學生自然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對此,北京社會職業管理學院的負責人表示:“每年畢業季,殯葬專業的學生每人手頭有十幾家單位可選,有一些合作單位來晚了,基本就沒有學生招了。”

但事實上,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殯葬服務人員,并不容易。像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開設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光專業課程就有21門,包括殯葬文化、殯葬管理、殯葬技術、公墓設計以及遺體修復整形等。

學生們需要熟練掌握遺體整容技巧、殯儀服務流程、墓地管理與服務,包括人體學的結構也要牢記在心。此外,他們還要學周易,學看陵園風水,學古今殯葬文書寫作、插花和風水等。

且這個專業的畢業要求也不低,更需要良好的社交技巧和察言觀色的“情商”。一個真正的殯葬工作者,有許多需要和逝者家屬“打交道”的過程,要能做到“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

教學大綱的課程設置也表明了這點:畢業生既需要有硬功夫,能夠操作火化機;能夠為逝者化妝,保留其最后的尊嚴。又需要他們能夠“透徹理解生死”和“周旋于生死之間”,既能夠為逝者主持一個莊重的葬禮,又能夠安撫喪主,調節好所有人的情緒。

同時,相比于其他專業,殯葬同時又是一種技術性專業。當同齡人在畢業前完成一兩次實習,讓簡歷看起來有些排面就足夠的時候,殯葬專業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得尋找實習,甚至每個寒暑假都不敢空閑下來。

最重要的是,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教科書上的流程、要求,常常無法與各地殯葬習俗完美契合,把握靈活變通和合法合規之間的度,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專多能”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殯葬業的發展迅速雖然帶來了利好,然而,對于這些即將成為殯葬業一線從業者的學生們來說,要面臨的挑戰遠超想象。

03 熱鬧后的真實與祛魅,并非暴利依舊“冷門”

作為與“死”打交道的工作,殯葬行業一直以來遭受社會大眾的職業偏見,似乎是個心照不宣的問題。

雖然現今對殯葬專業包容理解的聲音越來越多,但潛在的世俗壓力依然存在。在新京報的采訪中,有殯葬專業的學生表示:“其他學院的學生路過我們學院門前時,都會下意識地跑快點,甚至有些人只是一聽殯葬兩個字,就覺得正經人不可能選這種專業。”

還有同學表示,實習的時候打車定位到殯儀館,總是沒有司機愿意接單,朋友之間的婚禮和聚會,也總是下意識地將自己排除在外。而這個專業的同學也很難在專業之外找到對象,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同班里找。

而殯葬工作也不是光憑膽子大,或者一腔熱血就能勝任的。比如入殮師跟遺體打交道最多,清洗、消毒防腐、穿衣、化妝樣樣都是考驗,有時還要為非正常死亡的尸體進行整容修復,對體能跟心理都是雙重挑戰。

即便是聽起來很輕松的“殯儀服務員”,每天都要面對失去至親的悲傷和眼淚,對于天性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年輕人來說,很容易造成難以抒發的壓抑感。

殯葬職工的工作強度也不同于一般工種,往往從家屬給殯儀館打來電話那刻起,忙碌就開始了。這個時間可能是半夜,也可能是凌晨,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在這行往往不存在,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許多遺體已經腐爛潰敗,惡臭難聞,有些還攜帶艾滋、肺炎、肝炎等傳染性疾病,高危、高壓、強度大”。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員殯儀系主任在接受《中國社會報》采訪時,袒露了這行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有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因為連續加班精神恍惚,忘記核實家屬身份,造成了骨灰錯領,結果家屬情緒失控,動手打人,這種情況下,當然不能還手。”

而對于外界傳言的“殯葬是個暴利行業”,有不少殯葬從業者表示,這是最大的誤解——高薪工作,收不完的紅包,是外界強加于此的想象。

真正的“暴利”來自于經營性墓地買賣、骨灰盒和壽衣等物品。以“殯葬第一股”福壽園為例,2013年登陸港交所時,營業收入為6.12億元,而到2020年,福壽園營收已躍升為18.9億元,而在總收入中,又有15.8億元來自墓園銷售,占收入比重的83.6%。

這些和長期在一線從事殯葬服務業的從業者來說,關系并不大,更多人拿的只是按勞所得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資和績效考核等。整體待遇根據城市大小和單位性質的不同,月薪普遍在4000-8000元不等,隨著工作年限的上升,部分人月收入可以過萬。

殯葬專業的火爆,代表著社會風向的轉變,雖然支持的聲音正在變多,但刻板印象也并非一夕能夠扭轉。

由此看來,在走向贏得“職業人士”尊嚴的路上,殯葬從業者們依然任重而道遠,但希望的曙光,總會在某個時刻如期到來。

參考資料:

1.三聯生活實驗室《就業難,這些殯葬專業的年輕人卻在被瘋搶?》

2.剝洋蔥people《“就業率基本百分百”:殯葬專業的冷熱變遷》

3.澎湃新聞《10年前,殯葬專業就已火爆過》

4.浪潮工作室《考編上岸殯儀館,后悔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曾是“天坑”專業,如今卻成“金飯碗”:殯葬學的爆火與真實

撕下“污名化”標簽,殯葬學的“冷熱變遷”。

文|快刀財經 朱末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誰能想到,“冷門之王”殯葬專業竟然火了。6月25日,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的一位教師稱“殯葬專業的就業率基本能夠達到100%”,學生還沒等到畢業,就已經被幾家單位爭搶了。

此言一出,瞬間引爆熱搜。尤其是這個行業長期被看作是“不入流”,還帶有“恐怖”、“晦氣”的標簽,然而,它卻在一片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展現出了出乎意料的穩定,甚至在廣大網友心目中形成了“究極鐵飯碗”的印象。

為何該專業畢業生會這般吃香?民政部年報中披露的殯葬事業統計,給出了答案。自2017年至今,我國的火化遺體數、火化率逐年上升,年火化數基本在500萬以上,人才缺口龐大,專業實踐型人才供不應求。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殯葬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為2638億元,預計到2026年,我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114億元。

伴隨著職業觀念的變化,殯葬業變成了后知后覺的“寶藏專業”——它對社恐友好、人際環境簡單且工作環境安靜;它是終極剛需,不論時代風口往哪吹,都不用擔心被結構發展淘汰。

演變到后來,在各路媒體的報道里,好像只要選了殯葬,就能從求學無憂到求職無慮。但如果真的把殯葬當成一門事業,就會發現夏蟲不可語冰,里面的學問同樣“深不可測”。

01 撕下“污名化”標簽,殯葬學的“冷熱變遷”

生死無小事,用體面的關懷送別逝者,以正式的儀式告慰生者,是殯葬存在的意義。

“殯葬”一詞指的是對死者遺體進行處理的文明形式,在現代又主要表現為“火葬”,配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殯儀流程。雖然都是服務業的一種,但其他服務都是直接為生者服務的,唯獨殯葬業的服務對象是死者(往生者),這個根本上的不同,決定了殯葬業的特殊性。

所以,相較于其他專業,殯葬專業的發展相對較晚。我國殯葬教育發軔于20世紀90年代,或許與社會偏見有關,殯葬教育發展緩慢,學校如果要開辦這一專業,就要建設實訓室等場所,此舉可能會對校內其他專業的招生產生影響,導致學生不敢報考這所學校,阻力重重。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殯葬文化游離于主流價值之外,只能算一種次文化,公眾對此保有天然的排斥感,導致了圈層的封閉性。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只有8所高/中職院校開設殯葬類專業,分別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武漢民政職業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及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

此外,黑龍江省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省民政學校、河南民政學校三所中專院校也設置了這一專業。

其中,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是我國第一個開設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的院校,創辦于1995年。在最初開設這一專業時,教授內容還僅局限于對火化機器的操作,但如今的“殯葬專業”已經可以細分為殯儀服務、殯儀設備、防腐整容、陵園管理等。

現在的殯葬專業,早已不是普羅大眾印象里沒有技術含量,隨便誰都能干的工作了。殯葬行業正處在由提供傳統殯禮服務、葬禮服務和祭祀服務,到將人文、環保、安寧療護等理念注入各項服務的轉型發展關鍵時期,培養大批有技術、有文化,更有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成了當務之急。

再加上近來年,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殯葬行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據國家衛健委預計,到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對殯葬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同時,喪葬觀念的變化,也讓社會不再對此避之不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殯葬行業的重要性,以及從業人員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開始思考生命、關注死亡教育。據新華網報道,2020-2022年,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殯葬專業報名人數呈現逐年遞增的狀態;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殯葬專業,在湖南省的錄取分數線通常高出本科線十幾分。

2022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職業教育本科專業目錄增補清單,“現代殯葬管理”專業位列其中,隸屬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高職本科專業層次,學生畢業后就被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這意味著我國現代殯葬教育創辦近30年來,終于有了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實現了“中高本貫通”人才培養,一舉改變了殯葬專業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缺失的歷史。

撕去污名化標簽的殯葬專業,終于堂堂正正的被擺到了臺面上。

02 殯葬不是想干就能干,里面的學問包羅萬象

穩定、好就業、鐵飯碗——這是大多數學生選擇殯葬專業的重要原因。

和其他職業一樣,殯葬也可以被簡單粗暴地分成體制內和體制外。按現行的《殯葬事業單位管理暫行辦法》來看,殯葬事業單位包括殯儀館、火葬場、殯葬服務站、骨灰堂和公墓,以及地區內管理這些單位的殯葬管理所,比起“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務員、教編考試,殯葬行業“上岸”的幾率更高。

最重要的是,殯葬業不存在明顯的學歷歧視,在這個本科生、研究生壟斷事業單位招聘崗位的年代,很多殯儀館的一些編制崗位,只需要“大專學歷”就能報考。

即便是體制外,也有不少殯葬一條龍服務公司等私營企業,需要大量的專業化人才。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殯葬相關企業新注冊量不斷增加,我國現存殯葬相關企業11.62萬家。

截至2023年3月31日,今年我國新增殯葬相關企業7672家,人才缺口龐大,殯葬專業的學生自然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對此,北京社會職業管理學院的負責人表示:“每年畢業季,殯葬專業的學生每人手頭有十幾家單位可選,有一些合作單位來晚了,基本就沒有學生招了。”

但事實上,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殯葬服務人員,并不容易。像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開設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光專業課程就有21門,包括殯葬文化、殯葬管理、殯葬技術、公墓設計以及遺體修復整形等。

學生們需要熟練掌握遺體整容技巧、殯儀服務流程、墓地管理與服務,包括人體學的結構也要牢記在心。此外,他們還要學周易,學看陵園風水,學古今殯葬文書寫作、插花和風水等。

且這個專業的畢業要求也不低,更需要良好的社交技巧和察言觀色的“情商”。一個真正的殯葬工作者,有許多需要和逝者家屬“打交道”的過程,要能做到“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

教學大綱的課程設置也表明了這點:畢業生既需要有硬功夫,能夠操作火化機;能夠為逝者化妝,保留其最后的尊嚴。又需要他們能夠“透徹理解生死”和“周旋于生死之間”,既能夠為逝者主持一個莊重的葬禮,又能夠安撫喪主,調節好所有人的情緒。

同時,相比于其他專業,殯葬同時又是一種技術性專業。當同齡人在畢業前完成一兩次實習,讓簡歷看起來有些排面就足夠的時候,殯葬專業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得尋找實習,甚至每個寒暑假都不敢空閑下來。

最重要的是,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教科書上的流程、要求,常常無法與各地殯葬習俗完美契合,把握靈活變通和合法合規之間的度,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專多能”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殯葬業的發展迅速雖然帶來了利好,然而,對于這些即將成為殯葬業一線從業者的學生們來說,要面臨的挑戰遠超想象。

03 熱鬧后的真實與祛魅,并非暴利依舊“冷門”

作為與“死”打交道的工作,殯葬行業一直以來遭受社會大眾的職業偏見,似乎是個心照不宣的問題。

雖然現今對殯葬專業包容理解的聲音越來越多,但潛在的世俗壓力依然存在。在新京報的采訪中,有殯葬專業的學生表示:“其他學院的學生路過我們學院門前時,都會下意識地跑快點,甚至有些人只是一聽殯葬兩個字,就覺得正經人不可能選這種專業。”

還有同學表示,實習的時候打車定位到殯儀館,總是沒有司機愿意接單,朋友之間的婚禮和聚會,也總是下意識地將自己排除在外。而這個專業的同學也很難在專業之外找到對象,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同班里找。

而殯葬工作也不是光憑膽子大,或者一腔熱血就能勝任的。比如入殮師跟遺體打交道最多,清洗、消毒防腐、穿衣、化妝樣樣都是考驗,有時還要為非正常死亡的尸體進行整容修復,對體能跟心理都是雙重挑戰。

即便是聽起來很輕松的“殯儀服務員”,每天都要面對失去至親的悲傷和眼淚,對于天性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年輕人來說,很容易造成難以抒發的壓抑感。

殯葬職工的工作強度也不同于一般工種,往往從家屬給殯儀館打來電話那刻起,忙碌就開始了。這個時間可能是半夜,也可能是凌晨,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在這行往往不存在,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許多遺體已經腐爛潰敗,惡臭難聞,有些還攜帶艾滋、肺炎、肝炎等傳染性疾病,高危、高壓、強度大”。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員殯儀系主任在接受《中國社會報》采訪時,袒露了這行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有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因為連續加班精神恍惚,忘記核實家屬身份,造成了骨灰錯領,結果家屬情緒失控,動手打人,這種情況下,當然不能還手。”

而對于外界傳言的“殯葬是個暴利行業”,有不少殯葬從業者表示,這是最大的誤解——高薪工作,收不完的紅包,是外界強加于此的想象。

真正的“暴利”來自于經營性墓地買賣、骨灰盒和壽衣等物品。以“殯葬第一股”福壽園為例,2013年登陸港交所時,營業收入為6.12億元,而到2020年,福壽園營收已躍升為18.9億元,而在總收入中,又有15.8億元來自墓園銷售,占收入比重的83.6%。

這些和長期在一線從事殯葬服務業的從業者來說,關系并不大,更多人拿的只是按勞所得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資和績效考核等。整體待遇根據城市大小和單位性質的不同,月薪普遍在4000-8000元不等,隨著工作年限的上升,部分人月收入可以過萬。

殯葬專業的火爆,代表著社會風向的轉變,雖然支持的聲音正在變多,但刻板印象也并非一夕能夠扭轉。

由此看來,在走向贏得“職業人士”尊嚴的路上,殯葬從業者們依然任重而道遠,但希望的曙光,總會在某個時刻如期到來。

參考資料:

1.三聯生活實驗室《就業難,這些殯葬專業的年輕人卻在被瘋搶?》

2.剝洋蔥people《“就業率基本百分百”:殯葬專業的冷熱變遷》

3.澎湃新聞《10年前,殯葬專業就已火爆過》

4.浪潮工作室《考編上岸殯儀館,后悔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尤溪县| 陕西省| 红原县| 佛坪县| 丰顺县| 富平县| 万载县| 鹤壁市| 绥棱县| 渭南市| 张家川| 华蓥市| 元阳县| 永定县| 澄迈县| 天津市| 罗城| 图们市| 永康市| 溆浦县| 察雅县| 苍山县| 会理县| 山西省| 青岛市| 新蔡县| 南昌县| 台东市| 五峰| 桐乡市| 江源县| 武川县| 德昌县| 东至县| 遵化市| 馆陶县| 静宁县| 宜兰县| 清水县| 来安县|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