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遞觀察家
標準從無到有,規則從零到一,競爭從多到寡,服務由糙到精,這是大多數行業發展規律,也是中國基本國情。
快遞行業也是如此。
在對包裹次日達、當日達習以為常的當下,很難想象,如果這三十年沒有快遞,更準確說應該是電商迅猛發展的這十幾年,百姓生活會是怎樣的狀態。
作為快遞業務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國度,中國快遞無論從速度還是規模上來講,都已經處在充分競爭層面。只能前進不能后退的期許下,賽道內的玩家,要么上市,要么賣身,要么倒閉,天天、全峰、快捷、國通們的品牌仍歷歷在目。
溯往追源,回望民營快遞30年歷程,憑何崛起又因何內卷,億豹網試圖從中勘得一份啟示錄。
草莽英雄,俠義江湖
最新胡潤百富豪榜上,12位快遞圈人士入圍,順豐董事長王衛、中通董事長賴梅松、圓通董事長喻渭蛟、韻達董事長聶騰云、申通董事長陳德軍以及德邦創始人崔維星等悉數在列。
需要注意,與富豪榜上大部分的“家族”富豪不同的是,物流行業的登榜者,幾乎都是白手起家。
通俗來講,就是草根創業逆襲。
然而,時至今日,很多人只看到了草根逆襲,卻未曾看到草根的吃苦與頑強堅守。
最開始,生活貧困的他們,并未想過干一番大事業,只是想改善生活條件。
1993年,是中國民營快遞興起的年份,包括順豐、申通、宅急送在內的中國第一批民間快遞破土而出。一個往來內陸香港,一個往來杭州上海,一個駐扎北京,送件都靠“人肉”,擠最早的火車、睡最晚的覺。
然而,在那個只有中國郵政被貼上“官方”標簽的年代,王衛、聶騰飛、陳平等人送的,被稱為“黑快遞”。
往后很多年,順豐王衛在小黑屋分揀快件,通達系們則是一邊交罰款、一邊送快遞,在送貨公路上和郵政部門斗智斗勇。
但是,在郵政速遞送件至少三天時間的基礎下,王衛、聶騰飛等人,能夠做到第二天就將物件送至客戶手上。
可以說,從一開始,王、聶等人就是依靠速度從郵政口中搶食。在貿易正旺的改革初期,速度,正是當時商務報單急件的需求。
郵政的圍堵易防,人心卻難測。
在當時快遞員工資低,而配送的貨物相對價值高,經不住誘惑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申通們當時主要都是拉老鄉入伙,一旦失竊,鄉里鄉親相互知曉的情況下也稍微壓制住那點歪心思,不用簽字不用畫押,靠得就是江湖義氣。
所以聶騰飛找來了弟弟聶騰云,愛人陳小英找來了哥哥陳德軍,隨后桐廬幫越做越大,簡單復制的加盟網點,也讓勢力也越錯綜復雜。
1997年,申通已經覆蓋長三角業務,實現浙江滬互通,擁有了專門的運輸車隊,全國網點超過50個。
到了2000年前后,通達系先后創立,聶騰云韻達1999年、喻渭蛟圓通2000年、賴梅松中通2002年、徐建榮匯通快運2003年。
至此,圍繞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快遞江湖紛爭就此鋪開畫卷。
順勢而為,取之有道
行業是時代的行業,企業也是時代的企業,任何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都脫離不開大時代的背景。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修訂通過,背負了十幾年“黑快遞”名聲的民營快遞企業們,迎來了國家政策層面的開放與鼓勵。包括順豐、通達系在內的企業,抓住勢能加速發展,順豐成立航空公司打造時效標準,通達系則開啟第一輪價格戰。
也是在2009年,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下定決心自建物流。
民營快遞物流企業的順勢而為,表現在很多方面,每一次行業發展機遇,都沒落下。
比如,2015年,圓通成為桐廬快遞圈第一個與阿里資本合作的企業,借此搭上電商行業的東風;2016年,資本化之后的民營快遞迎來上市潮,三通一達順豐先后借殼上市;2020年,跨境電商風起,民營快遞企業加碼出海布局,在更廣闊的國際舞臺施展身手。
億豹網認為,因為懂得順勢而為,所以成功的企業在正確的時間點踩對了時代的節拍,而那些沒有跟上節奏的企業,則湮沒在時間的長河里。
經歷了整整30年起伏,進入2023年,民營快遞企業規模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的快遞量也讓世界矚目。
2022年,快遞量收已經突破千億件萬億元,2023年截至6月底,快遞量已經突破600億件,將比2022年更早實現千億業務量。
快遞業務量猛增的另一面,是各民營快遞企業財務報表的成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順勢而為之外,更多的是取之有道,堅守長期主義。
一方面,民營快遞企業們懂得分享成就,不斷超越自我。無論是斥資升級轉運中心,亦或是購買飛機、重卡,都是站在企業良性循環發展角度做出的真金白銀投入。
另一方面,為客戶提供更專業、高效、精細的物流服務,打造快遞行業的口碑,不僅是通過科技投入提升整體產業鏈效率,還包括末端派送服務的不斷增強。
可以說,經過三十多年沖刷留下來的民營快遞企業,都是選擇了一條難而正確的道路。
競爭不止,努力不息
經過了高速發展的甜蜜期后,行業的成熟期總會到來。
如今,快遞企業競爭格局,更加撲朔迷離,頗有2016年左右的影子。
從海外歸來的極兔,攪亂一江春水,蛇吞百世之后,又收購順豐豐網,在電商件領域高歌猛進。
沖刺港股的極兔招股書顯示,2022年極兔業務量在120億,占中國快遞市場的10.9%,短短3年時間,已經成功躋身中國快遞五強行列。
加上近期菜鳥正式推出自營“菜鳥速遞”,讓通達系面臨的局勢更加緊張。
過去,因為過度依賴淘系商流,通達系規模也因此受限于上端商流。
而如今,拼多多、抖音等新商流的興起,相比不依靠電商件的順豐和自有商城的京東,通達系們的商流矛盾愈加凸顯。有菜鳥再次拿下申通25%股份做鋪墊,相信剩余通達系玩家們都心有戚戚。
億豹網發現,如果說快遞行業成熟期的競爭發展,還能總結出什么經驗教訓,或許就是永遠不要認為自己安全了。
從30年來快遞企業們不同的結局中,可以看到,企業不能只做時代發展的陪跑者、參與者,更要做時代的創新者、探索者。
路在人走,事在人為
30年后的今天,桐廬當地開始流傳:“少壯不努力,老來干快遞”,側面表現出當今快遞行業的內卷共識。
范圍層面上看,如今“三通一達”都已經覆蓋全國90%以上的縣級城市,順豐、京東國內下沉、海外跨境亦是深度布局。
三足鼎立之后,競爭層面不斷分化,七雄爭霸時代開啟,順豐、京東(德邦)、菜鳥(申通)、中通、圓通、韻達、極兔同臺競技,價格戰已經不是主流,分層分級的服務戰才是未來民營快遞的競爭焦點。
想要在競爭中不落后,就需要走出自身的特色道路、健康模式。
億豹網認為,沒有一家快遞公司,愿意把自己的未來局限在快遞領域,全鏈路、全場景綜合物流業務是真正的巨頭斗場。
一方面,快遞行業的集中度還會將進一步提升,極兔、菜鳥若能成功赴港上市,順豐二次上市順利的情況下,資本運用效率將更高,包括產品差異化、出海布局方面都將掌握更多資金和資源,屆時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另一方面,各家玩家都不再單純做快遞,即便是局限在電商件的通達系,都開始在大物流行業的多個細分賽道布局,不論是快運還是航空、跨境、云倉方面等等。
2023年,即將成為快遞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的又一個分水嶺,享受過一波紅利后,龍頭競爭轉向寡頭競爭的速度正在加快。
路在人走,事在人為,下一個30年,快遞行業還有誰能迎風起舞,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