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人偏肺病毒今年以來在美國持續流行引發廣泛關注。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家衛健委日前專門引發《人偏肺病毒感染診療方案(2023年版)》(下稱《診療方案》),指導各級醫療機構做好該病毒感染診療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資料顯示,人偏肺病毒感染是人體感染人偏肺病毒(humanmetapneumovirus,hMPV)后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于冬末及春初。2001年,該病毒由荷蘭學者首次從未知病原體引起呼吸道感染患兒的鼻咽抽吸物樣本中檢出。血清學研究表明其存在至少60年,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常見呼吸道病原體之一。
其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普遍對hMPV易感,大多表現為輕度自限性疾病,本病在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更為多見。該病潛伏期為3-9天,多為3-6天。多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發熱、咳嗽、鼻塞、流涕、聲音嘶啞等,約1周左右癥狀逐漸緩解。
《診療方案》指出,感染該病毒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進展為重癥肺炎,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甚至導致死亡。嚴重下呼吸道感染多見于幼兒、老年人等人群。肺移植、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癥狀更重,病死率也相對較高。
《診療方案》明確,鑒于目前尚無證據證明有對人偏肺病毒有效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故不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應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
人偏肺病毒此前在美國呈高發態勢。據健康時報報道,2023年5月31日,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呼吸道病毒監測系統顯示,今年春季以來,該病毒正肆虐美國各大醫院的重癥監護病房和兒科醫院。
不過,中國疾控中心6月13日發文指出,自4月下旬開始,美國人偏肺病毒抗原和核酸陽性率已快速下降,至5月下旬降至較低水平。
對于我國人偏肺病毒流行態勢,中國疾控中心曾對2009-2019年呼吸道傳染病監測數據分析表明,在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8種病毒中,人偏肺病毒排名第8位,陽性率占比為4.1%,遠低于流感病毒的28.5%。
“今年以來,我國與美國間人員往來已逐步恢復,存在人偏肺病毒感染者輸入我國的可能。但考慮到美國當前疫情已顯著降低,以及我國目前已進入夏季,氣候條件不適宜疫情傳播,因此可以預計美國前期人偏肺病毒高發疫情對我國影響有限。”中國疾控中心表示。